Read full review
2015-02-25
636 views
在大約2011-2012年的時候,在旺角區要找一間好吃的拉麵店確實不容易,當時該區較好的選擇只有「味吉」,又或是行遠一點去油麻地的「橫綱」,在此之後,旺角區的拉麵店增加了不少,水準也隨之提高。「麥子拉麵」、「江戶拉麵」、「岩手拉麵」、「料理男拉麵」、「麵座」等等...這些拉麵店也屬於試過一次便可以點到即止的程度。其中有四間較多好評又較多人認識的拉麵店,就是「拉麵來」、「醬家」、「雷拉麵」以及「將軍」了。「將軍」是走非主流路線的拉麵店有六款拉麵供選擇:鹽將軍-鹽醬將軍-醬油噌將軍-味噌蒜將軍-蒜金將軍-咖喱(剛開店的時候名稱為咖喱將軍)鳥將軍-雞肉炒拉麵(剛開店的時候名稱為雞將軍)頭五款是湯拉麵,全都是用豚骨湯頭做基本,而「鳥將軍」則是無湯的炒拉麵。在2014年2月至今,光顧過六次以上,每款拉麵也最少吃過一次,這次選「鳥將軍」,即是炒拉麵。炒拉麵(焼きラーメン)是在1968年於日本福岡縣天神一間名為「小金ちゃん」的屋台所創,據說當地的屋台最初都是以湯拉麵為主,所以初代店主村上先生希望推出湯麵以外的吃法,炒拉麵就隨之誕生。將煮好的拉麵放在鐵板上(用的是細直幼麵),加上豚肉、洋蔥、蘿蔔絲、芽
「將軍」是走非主流路線的拉麵店
有六款拉麵供選擇:
鹽將軍-鹽
醬將軍-醬油
噌將軍-味噌
蒜將軍-蒜
金將軍-咖喱(剛開店的時候名稱為咖喱將軍)
鳥將軍-雞肉炒拉麵(剛開店的時候名稱為雞將軍)
頭五款是湯拉麵,全都是用豚骨湯頭做基本,而「鳥將軍」則是無湯的炒拉麵。
在2014年2月至今,光顧過六次以上,每款拉麵也最少吃過一次,這次選「鳥將軍」,即是炒拉麵。
炒拉麵(焼きラーメン)是在1968年於日本福岡縣天神一間名為「小金ちゃん」的屋台所創,據說當地的屋台最初都是以湯拉麵為主,所以初代店主村上先生希望推出湯麵以外的吃法,炒拉麵就隨之誕生。將煮好的拉麵放在鐵板上(用的是細直幼麵),加上豚肉、洋蔥、蘿蔔絲、芽菜等等配料,以豚骨湯和醬油來炒,麵身較軟腍,看上去有點像濕炒麵,味道酸中帶甜。 而將軍的「鳥將軍」炒拉麵,配料有雞肉、芽菜、洋蔥、蔥、柴魚片、白髮蔥等等。賣相及味道有點像大阪燒店舖中提供的「焼きそば」。 雞肉比較乾,有點硬,沒什麼肉汁,也不嫩口,只有少量的雞肉香味。 麵條的硬度適中,用炒的,當然就不會要求像湯拉麵般的硬麵,不算濕也沒有糊的現象,與其他配料夾起來吃,整體的味道是酸中帶點辣。若覺得不夠味,可以用桌上的麻油來提味。 半熟蛋比最初進步了,剛開店的時候,純白色的蛋白,沒有味道,沒有下過功夫去調味,沒有用醬油鹵過,也沒有鹽煮過,蛋黃味道很淡,蛋香欠奉,感覺較為港式。現在的半熟蛋,蛋白呈淺啡色,有醬油味,蛋黃半熟半流心,蛋香亦足夠,屬合格有餘。 香港的拉麵店當中,印象中只有「將軍」有售炒拉麵,反而在香港的「笑笑居樂屋」曾吃過炒拉麵,但味道當然不能與「將軍」的相比,始終不是以拉麵類為主打,跟「小金ちゃん」的「焼きラーメン」也不相似,所以不能作太多的比較。這裡的炒拉麵較為近似大阪燒店舖所提供的「焼きそば」,若循此角度看,這裡的炒拉麵味道較為缺乏濃厚感,亦沒有合適的調味料作提味。整體的味道未見突出,此店的湯拉麵會是更好的選擇。 補充一點,最初光顧的時候,這裡是以「熱茶待客」的,沒有冷水供應。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愛健康但又愛吃拉麵的香港人、又或是女性顧客,很多時到餐廳也會選擇暖水或是熱茶,對於追求拉麵美味的朋友,沒有冷水或多或少會有影響,可是不知道是否店方明白到這一點,最近這次光顧就有冷水供應。在服務方面,店員的態度雖然不至於很差,但也算不上是ok的程度,比起其他的拉麵店,這裡的店員表情上少了一份笑容,在態度上少了一份禮貌。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