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2-12-19
39 views
順億, 這家以鮪魚(即吞拿魚)為主打的專門店最迎不斷縈繞在我腦海中。不是因為他有強勁的口碑, 不過可能是他看似一家只以鮪魚作招徠的小店。再者上次想去吃的時間致電到餐廳, 但可惜已爆滿, 所以心有慼慼然, 總是想來看看究竟。結果終於來到了! 餐廳位處樂道中間一唐樓內, 樓梯上一樓, 路分兩邊: 一邊是澳門茶餐廳, 另一邊是這店。走進去只是一家容納30人左右的店, 到時座位未滿, 但每每都看見留座牌子。店員語帶懷疑的問我們是否有訂枱, 友人告之後被安排到一個僅坐兩人的角落, 並送上餐牌。打量一下餐牌, 餐廳叫價絕不便宜。只簡單的十片八片刺身就要收上百多元, 是一般日式小店HK$38三片的比例價錢呀!! 另外, 餐廳牆上貼滿報章雜誌報導, 都主力推薦HK$55一碗的碎鮪魚魚生飯, 當然要試試怎麼襯得起報導內"抵食"二字。正因這樣敢作敢為的價格, 我們二人選擇來一個小跳步, 試一試虛實, 不然損失慘重。刺身多款, 先來一個招牌三合一A餐, HK$135。當中有十片刺身: 4片小皮, 4片赤身, 兩片小脂! 赤身同小皮都屬於瘦的鮪魚肉, 近皮近背或近尾, 只有兩片近腩位有少許脂肪。上桌時發生了
順億, 這家以鮪魚(即吞拿魚)為主打的專門店最迎不斷縈繞在我腦海中。不是因為他有強勁的口碑, 不過可能是他看似一家只以鮪魚作招徠的小店。再者上次想去吃的時間致電到餐廳, 但可惜已爆滿, 所以心有慼慼然, 總是想來看看究竟。
無論如何, 最重要還是味道, 我吃每樣一片, 每片都是涼涼的入口, 但味道竟都差不多一樣。唯分別只在顏色有不同及其中有一款有咬不斷的筋。什麼小皮, 什麼小脂, 什麼赤身, 基本上是無味的。我真不知道是我的味覺不夠靈感, 還是他們將不同部位雪到無味?! 恕我道行未到家!
飯面有一層看似壓得實實的約5張A4紙厚度的碎鮪魚, 除了吃到比之前的刺身滑一點外, 基本上都一樣無味。蔥的味道還大, 紫菜也許不錯, 不過飯粒處理不當, 飯身稔口而不晶瑩, 飯粒亦不飽滿。吃下來, 少了一份覆蓋口中的日式蓋飯的安全感, 而且飯跟碎鮪魚肉壓得實實的, 筷子下去也需使些勁才能撥開, 很奇怪。
太卷式的碎中鮪魚腩比較好一點, 因為味道集中一些, 所以有魚身味, 但仍然沒有油脂味。紫菜淋而韌, 稔牙而咬不斷的, 飯粒表現依然欠佳。提一提, 很多日本餐廳的蓋飯用飯與壽司用飯根本是不同的, 這點最少這家餐廳沒有留意。
結果呼之欲出, 小跳步後大跳走, 兼而永不回頭。順帶一提, 以上菜式最早一味上桌是點菜後約半小時後才到, 而當時並非繁忙時間。有些客人已吃到半途, 有些客人則剛入座; 而環顧四周, 基本上頭十分鐘是沒有出過菜的, 真不知廚房這樣的效率怎可於尖沙咀一串光陰一串金的地方立足?! 可能這個就是收費貴的成因之一吧!
一路吃來, 看見大部分來的人都是拿著團購單紙, 而我亦知道OPENRICE手機也有九折優惠, 不過我一個都沒有用, 因為這樣可剔除所有借口原因。其實花這麼大的篇幅去批評餐廳, 都是希望管理人有個自我檢討的心。不要光靠幾個噱頭便想在市場蒙混一翻, 手藝菜式與服務心態才是正道。如果這樣的表現依然持續, 而市場大為受落的話, 相信我也我吃得無語了!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