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01-17
419 views
從前香港的工業還未向北移的時候,曾到過老爸工作的觀塘區,在充斥著手推車、貨物、行人的街道上偶然會嗅到刺鼻的氣味,也會有大廈噴出輕煙,坑渠裡排著顏色的水等,當其時不明所以。到了老爸的公司,多座黑漆漆如哥斯拉龐大的機器,還會不時咆哮,對那時還是小朋友的我實在有點吃驚。時光流逝,才知曉那是香港工業的黃金時期,現在香港卻躍身成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了,這些記憶或許要在香港史的記錄片才會看得到。大阪好樂滿的銀色煙囪,讓我想起香港工業時代那段影像。每張桌子都鑲上了一座烤爐,面前餘下的空間剛合擺放碗碟。男侍應為我們先送上燒蒜粒,被水浸著的蒜粒盛在金屬的小兜裡,再放在烤爐上烤熟。加熱過後的蒜粒,原有的氣味消失了,質感變得軟腍。調味籵有辣醬及豉油。辣醬帶點甜,不算辣,我要了一點試試。老爺捨棄啤酒,選喝 Sake,唯一的選擇就是久保田千壽了。老公說大阪好樂滿的定價不貴,所以便成了他順理成章的借口!記得首次聽到香港有一家日本餐廳以內臟作主打的時候,除感到差異之餘,也想看過究竟。自問對日本飲食文化不太認識,原來日本人也有吃內臟的習慣,恰似發現新大陸似的!到大阪好樂滿就是要入鄉隨俗,第一輪要來豬吉士、牛小腸、牛脷及
每張桌子都鑲上了一座烤爐,面前餘下的空間剛合擺放碗碟。 男 侍應為我們先送上燒蒜粒,被水浸著的蒜粒盛在金屬的小兜裡,再放在烤爐上烤熟。加熱過後的蒜粒,原有的氣味消失了,質感變得軟腍。 調味籵有辣醬及豉油。辣醬帶點甜,不算辣,我要了一點試試。 老爺捨棄啤酒,選喝 Sake,唯一的選擇就是久保田千壽了。老公說大阪好樂滿的定價不貴,所以便成了他順理成章的借口! 記得首次聽到香港有一家日本餐廳以內臟作主打的時候,除感到差異之餘,也想看過究竟。
自問對日本飲食文化不太認識,原來日本人也有吃內臟的習慣,恰似發現新大陸似的!到大阪好樂滿就是要入鄉隨俗,第一輪要來豬吉士、牛小腸、牛脷及牛腸哥4款全內臟。
每一款的份量都較為的骰,若兩人的話也可多嚐不同的款式,如我們的初嚐者亦可在找到心頭好後再 Encore,小有小的靈活性。
豬吉士其實是豬胃,口感是帶爽的,本身已醃製過,不喜歡太濃口味的我,根本用不用沾上豉油。
可能是不懂拿捏火喉,第一趟的牛小腸韌得幾乎咬不開,第二趟減少了燒烤的時間,但韌度仍不弱,真的要鑽研一下有關技巧。
本身是牛脷的擁躉,又怎能錯過人氣的 No. 2。薄切的牛脷質感仍保留一點煙韌,不過相對厚切的串燒牛脷,香氣及肥美還是給比下去了。
牛腸哥特別註上 "稀有部位" 及 "必食" 的字眼,一試果然是全晚最具特色的款式。外皮烤得香脆,一咬脆皮裂開,內裡豐腴香郁的油脂在嘴裡慢慢溶化,滿口是油香,不過膽固醇一定嚴重超標,一再引證食家蔡瀾 "好味既野一定係肥" 的道理。 以為只有豬、牛的內臟,連魚也有,開拓內臟的無限空間,再來的是香辣鱈魚胃。
橙紅的醬汁裡混著大量的大葱絲與生洋葱絲,鱈魚胃就是筷子挾著的細小模樣,份量不多。而橙紅醬汁的的辣度絕對不及大葱絲與生洋葱絲般辛辣,由於鱈魚胃質感只輕微的韌意,加上本身啖口,基本嚐到的盡是大葱絲與生洋葱絲與及醬汁的味道。 我一早看中了油渣烏冬,它是大版名物,也是人氣推介。
面層附有紫菜、葱花,而油渣是呈空心圓環狀,跟香港的豬油渣有別,入口帶脆兼油香滿溢,單是那個油渣,已教人著迷,很久沒嚐過那麼濃郁的油渣了,大版名物非浪得虛名。
湯底則稍鹹了一點,烏冬的煙韌度還有提昇的空間,不過這一切也給完美的油渣扺過了。 好樂滿炒麵用 Teriyaki Sauce,平日我不太愛那種醬料,可能味道偏甜的關係,但大阪好樂滿的不太甜,帶香氣,而且醬汁分佈均勻,整體味道很合意。
我們在炒麵中找到了牛柏葉、豬腸、牛肚等的內臟,每款都很有彈性,感覺新鮮,口感豐富。 第二輪烤肉正式啟動,要了豬糭及牛小排。
豬糭是小腿肉,因經常走動的原故,所以均是瘦肉,但正因為有運動,沒有全瘦肉般 "嚡" 口,較偏向豬 "月展" 的口感。
另一款是奶奶欲試的牛小排,即是牛的側腹部位,屬於人氣 No. 1 。牛小排醬汁味道是眾多烤物中最濃的一款,其他較偏向自然。帶有小甜,牛肉也腍滑,不過牛味與香氣則屬一般水平而已,沒有驚喜! 最後要了 廚師推介的燒芝士咖喱石頭鍋飯。
送來時,石鍋裡的醬汁仍像活火山口的溶岩在滾動著,稍事片刻才將芝士、醬汁、米飯等翻勻。咖喱不香、過甜,不是我喜款的類型,最弊的是飯粒全是濕濕糊糊的,廚師推介似乎失準了。
嘗過大阪好樂滿的內臟燒烤,發覺內臟處理得整潔,完全沒有異味,但另一方面也缺乏了內臟獨特的油脂與香氣。可能各處地方品嚐內臟都存在自己一套的標準,不能相提並論。
隨著食客愈來愈多,燒烤的煙氣瀰漫一室,呼吸盡是燒烤的氣味,抽煙的煙囪似乎不太見效,還是早點離開吧!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