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4-02-27
5250 views
其實食的機會有很多, 一日三餐, 最少兩餐, 而不值一提的簡餐也可能一星期三四餐, 但也最低有六七餐你是能簡單的寫寫感覺。可惜個人又不是高生產力如長期能寫一日兩三篇的人士, 所以總得有些積存在電腦久久未打開的舊相片。這次跟上香港的拍檔們很久未見, 公司事務問題屯積不解, 又是時候讓大家坐下來詳細討論, 順道談談近況, 飲飲酒。這店其實之前無意中看到電視節目謂此處有些特別的日式豆腐料理, 於是便藉機來此試試。第一次進店, 感覺餐廳間隔特別, 全將店面分成小批小批的四至六人, 夾雜著些約十人十二人房, 以間隔道出餐廳經驗, 這類型的居酒屋一般都是四至六人左右組合, 或是有些大夥兒如十二人的。餐前開會, 點來數個小食。第一個左上的是餐廳於入座時自行送, 一些如牛蒡的細條, 入口有點爽勁, 也帶點鹹鹹的味道。而左邊中間那個是個凍豆腐, 雖然外貌跟一般的日台式冷奴不相像, 豆腐改成一片片疊起如千層, 表面放上山葵。入口涼快而順滑, 味道略淡但有豆香, 加上山葵鮮香, 足能令口腔有清涼的感覺, 是個不錯的前菜。而左下是個溫泉蕃茄起片, 加上少少鹽酸, 又是一涼口的前菜。餐廳用上大隻, 皮薄而甜美的
這次跟上香港的拍檔們很久未見, 公司事務問題屯積不解, 又是時候讓大家坐下來詳細討論, 順道談談近況, 飲飲酒。這店其實之前無意中看到電視節目謂此處有些特別的日式豆腐料理, 於是便藉機來此試試。第一次進店, 感覺餐廳間隔特別, 全將店面分成小批小批的四至六人, 夾雜著些約十人十二人房, 以間隔道出餐廳經驗, 這類型的居酒屋一般都是四至六人左右組合, 或是有些大夥兒如十二人的。
而左下是個溫泉蕃茄起片, 加上少少鹽酸, 又是一涼口的前菜。餐廳用上大隻, 皮薄而甜美的蕃茄, 肉厚而多汁加上帶略鹹而微微酸的鹽酸, 將蕃茄的鮮味提出來, 感覺很可以。
雖則前菜多是清爽清淡或開胃的菜式, 可是偶爾也有重口味之選, 右圖這個生蒜子就是其一。生蒜子鮮味特濃, 入口味道如無醋的蕎頭一樣爽脆而濃味。辛辣味道刺激, 而且極為明顯, 味道停留口中良久不散, 可謂極其霸道, 但卻可去掉口中其他味道。當餘味平伏下來時, 口中的清新感覺真的不錯。
餐廳用上沖繩來間肥間瘦三層的豬腩肉, 切成麻雀大小, 約兩分厚, 以炭火形式烘焙, 再用鐵板上桌。豚肉經炭火處理, 有煙味濃的焦香。入口肉質略淋, 肥肉油脂不化, 卻成不錯的爽彈口感。經咀嚼, 油脂溢出而帶動肉香,可是瘦肉部分卻有點點過乾, 但外層依然脆口。配上陳香味道明顯的Burgundy, 微微煙燻橡木與濕潤泥土的氣息, 緊緊與豚肉焦香結合, 更上酒中的酸度, 令豚肉的油膩感悄悄消失, 感覺很不錯。
整體來說, 餐廳的香口之物的確處理不錯, 正好與白木屋這居酒屋主題吻合。然而豆腐作料的菜式感覺也算可以, 可是始終不及香脆之物般搶眼或是印象深刻。當然餐廳間隔也是不錯, 私隱甚足, 而亦多謝朋友的安排訂位, 以令我們吃得舒暢。不過唯間格儘量用盡空間, 四/五人房, 感覺有點迫。而且鄰房相連甚近, 隔音不精, 如碰巧兩幫人也是興起熱鬧的話, 兩邊卻有互相搶聲的情況。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