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21-10-03
1045 views
尤記得幾年前《米芝蓮 東京版》終於認同日本國民美食拉麵,首次將東京拉麵店「蔦」評定為一星餐廳。自2015年底摘星後,2017年進駐香港,曾經風頭一時無兩,在尖沙咀及銅鑼灣黃金地段開設兩間分店;後來不知什麼原因相繼結業,在今年年中撤出香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另一間位於東京新宿地區、只有10個座位的小拉麵店在2006年創業後,經過幾年辛苦經營,逐漸被日本權威飲食雜誌吹捧,並終於在2018年底首次摘星。跟著在2019年底就在香港開店,只用了一年多時間連開三間分店,風頭較𨦫羽而歸的「蔦」更勁。至於日本本店那邊,則仍然維持一間小店,並連續三年摘星;如無意外,今年年底會再度蟬聯。寫到這裏,應該已知道所講的正是「金色不如帰」。上次行經百德新街,留意到第四間分店正在裝修,原來今年年中已正式開業,但招牌卻換成「牡蠣不如帰」。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今日就探個究竟。可能店舖名字改了,裝修風格有别於其他三間分店。門面採用灰色石牆,如果不知道底藴,會以為是一間高級日本料理;偏偏又襯以一大幅反光單面玻璃及半透明金色日式暖簾,與低調的石牆門面有點格格不入。推門入內,見到粉橙紅色的牆身及天花,配搭泛黃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另一間位於東京新宿地區、只有10個座位的小拉麵店在2006年創業後,經過幾年辛苦經營,逐漸被日本權威飲食雜誌吹捧,並終於在2018年底首次摘星。跟著在2019年底就在香港開店,只用了一年多時間連開三間分店,風頭較𨦫羽而歸的「蔦」更勁。至於日本本店那邊,則仍然維持一間小店,並連續三年摘星;如無意外,今年年底會再度蟬聯。寫到這裏,應該已知道所講的正是「金色不如帰」。上次行經百德新街,留意到第四間分店正在裝修,原來今年年中已正式開業,但招牌卻換成「牡蠣不如帰」。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今日就探個究竟。 可能店舖名字改了,裝修風格有别於其他三間分店。門面採用灰色石牆,如果不知道底藴,會以為是一間高級日本料理;偏偏又襯以一大幅反光單面玻璃及半透明金色日式暖簾,與低調的石牆門面有點格格不入。推門入內,見到粉橙紅色的牆身及天花,配搭泛黃色燈光設計,顛覆了日式拉麵店的室內設計,甚至可以用夢幻來形容。 面積較香港其他三間分店細,但仍然較東京本店大,約有20多個座位,偏偏沒有日式拉麵店必有的吧枱座位,但就仍然保留了開放式廚房格局。其實也是迫於無奈,舖位凹凹凸凸、地方並不好用,根本冇辦法安排一列吧枱式座位。 小店一角僻有一間小室,牆上繪了一幅色彩繽紛的壁畫,畫中少女正在品嚐推介名物牡蠣鹽味拉麵。這幅壁畫及獨特裝修風格,已引人急不及待、躍躍欲試拉麵店的各款出品。 「金色不如帰」以貝汁、魚湯及豚骨湯混合而成的獨特湯底,再加上自家製黑松露醬及牛肝菌油,突破了傳統日式拉麵框框,並且大獲好評。創店人兼大廚山本敦之先生再接再厲,研製蠔汁湯底,並在香港開了此店「牡蠣不如帰」。 據店員透露,香港四間店雖然由香港人參與投資,但山本先生全權主理廚房出品。之前三間分店開張時,山本先生甚至親臨香港,因應香港的水質及湯底材料,重新調節配方,以求盡量做到同日本本店的味道一模一樣。至於今次開業的「牡蠣不如帰」,雖然因為疫情關係,山本先生無法來港;但仍然遙距與員工緊密溝通,務求湯底味道盡善盡美。 餐牌簡單,但印刷精美。主打四款拉麵,另有三款丼飯及八款小吃;小吃中有四款用牡蠣為主要食材。全部小吃都很吸引,但實在冇辦法一次過品嚐,只好嚴選兩款。 要更貼切去形容醬漬牡蠣一口飯($68),應該是醬漬牡蠣手卷。事實上,一口要鯨吞整個手卷有點難,但分開兩啖又有點麻煩 ⋯⋯ 只不過,手卷實在幾大件,冇辦法。
$68
1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68
1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18
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18
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15
1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65
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65
1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65
1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65
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