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1-11-18
77 views
在香港成長的你,也應該去了解靠海吃海的蜑家文化,魚市場餐廳就是本地唯一的蜑家文化餐廳,第1999篇就向本灣海鮮致意!我們談論的話題離不開吃,但話說回來,又有多少菜館如「魚市場」般,加開多少場,都總是供不應求?我相信,當食友貼出本地青龍和野生海斑後,會出現連串「覆到手軟」的問題...年前穿波鞋來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會被「當地人」視作珍禽,但今時不同往日,自從KC連番海鮮飯局後,漁佬見我們來,也會撥撥手指往白色的小屋,就是我們的目的地「漁民飯堂」。聲勢一回勝過一回,今局:1],而部份朋友不少非首次來,雖然大家都知位置地痞,但珍味還是值得「返兜」的。沒有餐牌,吃的都是「是日鮮」。吃海鮮尤其野生料,若非魚欄出身便得靠勢力人士關照,不然錢付了換來是「魚牯」二字;食友問這天有甚麼野生魚吃,其實也要坐埋位才由阿姐揭盅,能說得定吃甚麼的野生海鮮宴,亦未免真得難以置信吧?不是說笑,這大鐵桶打瀉的話,會連石磚都震爆,由魚湯開始,由於人數近百人,魚湯鍋也要動員三人才搬得動。巨魚湯鍋份量是足夠百人分得一碗有餘,如舊由阿姐分碗,而期間有「唔識規矩」的朋友翻湯,有性格的阿姐照罵不誤,在漁家飯堂她的話就是黃道,入鄉
我們談論的話題離不開吃,但話說回來,又有多少菜館如「魚市場」般,加開多少場,都總是供不應求?我相信,當食友貼出本地青龍和野生海斑後,會出現連串「覆到手軟」的問題...
年前穿波鞋來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會被「當地人」視作珍禽,但今時不同往日,自從KC連番海鮮飯局後,漁佬見我們來,也會撥撥手指往白色的小屋,就是我們的目的地「漁民飯堂」。
聲勢一回勝過一回,今局 :1]
,而部份朋友不少非首次來,雖然大家都知位置地痞,但珍味還是值得「返兜」的。
沒有餐牌,吃的都是「是日鮮」。
吃海鮮尤其野生料,若非魚欄出身便得靠勢力人士關照,不然錢付了換來是「魚牯」二字;食友問這天有甚麼野生魚吃,其實也要坐埋位才由阿姐揭盅,能說得定吃甚麼的野生海鮮宴,亦未免真得難以置信吧?
不是說笑,這大鐵桶打瀉的話,會連石磚都震爆, 由魚湯開始,由於人數近百人,魚湯鍋也要動員三人才搬得動。
巨魚湯鍋份量是足夠百人分得一碗有餘,如舊由阿姐分碗,而期間有「唔識規矩」的朋友翻湯,有性格的阿姐照罵不誤,在漁家飯堂她的話就是黃道,入鄉隨俗大家心照。
濃得化不開的魚湯,剛巧跟上回亦有出席的Christy同檯,大家都說味更勝上回;除凌晨捕到的鮮魚仔外,還有補氣血的玉竹,阿姐話老闆見秋涼,下些藥材炮製藥膳魚湯,喝後渾身滾熱得要脫下外套,如能天天喝,體質必大有改善。
如此蝦鮮久未嘗矣,對活於石市森林的人是幸福味道。
作為餐前小吃,這大碟游水海蝦也未免豐富了一點,Isaac鮮吃白灼蝦,畢竟坊間就是游水蝦亦「淡茂茂」,這種養蝦碰上白灼的原味吃法不見得吸引;這天我在水尾時執了一尾,約一兩左右,微嫩的蝦肉,能啖出蝦鮮,不多吃的我少有想再「安哥」的,想為此破例,惜為最後一尾,只恨愛得太遲。
本灣青龍蝦爆膏,省了去望是否「孖趾」的功夫,雌蝦的肉固然甜美,而濃鮮的蝦膏亦成為席間熱話,大家吃得滋味,而我就不客氣連帶刺的龍蝦鬚亦拆掉,吃個精光。
一道就連茶記都有供應的椒鹽鮮魷,在這裡吃可能較奇怪,但又奇怪地吃了這裡的,就會對坊間的鮮魷看不上眼,除了火候了得,更重要是這鮮魷,無論味道或肉質亦真夠「鮮」。 但鮑魚仔若過早宰備,肉質會變韌如嚼象膠,要同時烹調多味海鮮,輪到鮑魚仔時仍保持爽嫩質感, 廚師對物流處理,是真箇了得。
椒鹽鮑魚仔,須即吃即炸才可口,這天近百隻大連鮑魚已去掉肝膽,店處理近百人份量亦能掌握「即宰」的時機,水準之高,難叫人相信這裡平日午膳是吃炒牛河的飯 堂。
大家期待的「是日本灣海魚」隨之而來,當大家談論「有無咁多野生老鼠斑」時,伙計就捧著六尾三斤左右海斑上檯,又「剛巧」清一式為野生老鼠斑,又似乎是too good to be true?
魚肉是僅乎於離骨之間,火候是剛剛的好,肉厚的部份要淋回「魚汁」,不一會整尾大魚也就僅好可起箸。
見證過物競天摘的稠厚魚皮,是我最期待的海之珍味!我在來回替食友分魚肉同時,也會留些喜歡的部份打賞自己,就是稔滑的魚皮~這「在海洋活過」的膠質珍味,非街市斤餘的養斑可媲。 啊,還有就是「啜骨」,養魚嬌生慣養所以多「無骨氣」,Isaac久未碰見要跟大牙鬥力的「硬骨」,阿姐笑說她們由細吃到大,漁家有漁家的幸福,然,隨著生態改變這一切也快成博物館的回憶了。 之後是馬友鹹鮮,是吃魚味的蜑家風味菜,方才的海斑我不怎去碰魚肉,到魚味濃郁的馬友便可將餘下的配額都押在它身上,經風製後的魚味和質感,是介乎於蒸魚與鹹魚之間,而油份豐厚的腩位,識吃的食友早已著先機分嘗過去了。
單尾的炒麵,是乾身可口,作為日常午餐也絕對是人間美味,可惜珠玉在前,大家也要保留戰力,嘗蛋白蒸蟹。 最後一味蛋白蒸蟹,蟹肉斬件後廚子將蟹殼翻轉入蒸櫃,到他心中的秒鐘響起,便斟入蛋清稍蒸,上檯時兩款受熱不同的食材也恰如其分的謹熟,大家雖然十級滿足,但不到一會已清碟,尤其蛋白去得較蟹肉還要快!這賣相粗糙的家常菜,效果之佳絕對值得酒店名廚參考。
至此,無論是魚湯、蒸大斑又或蛋白蒸蟹,亦能見識蜑家處理各類海鮮的獨門技巧,個人覺得是較上回更精彩, $450嘗到有錢亦吃不到的本灣珍味,辛苦了身穿水靴,凌晨便上艇入貨安排的KC。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