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44
14
Level4
2016-07-20 3248 views
先不說十多年前的拉麵橫町了, 還記得數年前一股拉麵熱潮重臨香港時, 那個時候幾乎每個月就有一間拉麵店開張. 日本過江龍的, 香港本土的, 甚至有日本師傅看準香港市場, 索性連日本店都關掉, 把整個團隊帶過來開店發展的都有, 那段時間可真是香港拉麵界百花齊放的日子. 不過近期這個熱潮好像有點沉寂下來, 加上香港人的三分鐘熱度, 從前都要大排長龍的拉麵店, 現在人龍巳不多見. 不過最近沾麵始祖山岸一雄的弟子在香港開了其首家海外分店, 果然有名氣是不同的, 開店當天又出現熱潮全盛期的數十人龍! 宅女還是討厭排隊, 所以等了個多星期後才去試試.說起沾麵, 又要先說說這家店的師傅背景. 如果對拉麵沾麵有點認識的朋友都應該聽過山岸一雄的大名了吧, 他就是沾麵的始創人, 主理的是麵店. 而他旗下有眾多弟子, 因此掛著大勝軒之名來開的拉麵店非常多, 不過要吃回最正宗的味道, 當然是要去他們的直營店了. 在日本的直營店不多, 只有數家. 宅女就曾吃過他們東池袋本店, 橫濱店及台場店. 不過當時吃過感覺他們的湯底不是我杯茶, 所以不太喜歡.其實山岸一雄的弟子也曾試過來香港大展拳腳, 例如有常勝軒及麵絆山岸
Read full review
先不說十多年前的拉麵橫町了, 還記得數年前一股拉麵熱潮重臨香港時, 那個時候幾乎每個月就有一間拉麵店開張. 日本過江龍的, 香港本土的, 甚至有日本師傅看準香港市場, 索性連日本店都關掉, 把整個團隊帶過來開店發展的都有, 那段時間可真是香港拉麵界百花齊放的日子. 不過近期這個熱潮好像有點沉寂下來, 加上香港人的三分鐘熱度, 從前都要大排長龍的拉麵店, 現在人龍巳不多見. 不過最近沾麵始祖山岸一雄的弟子在香港開了其首家海外分店, 果然有名氣是不同的, 開店當天又出現熱潮全盛期的數十人龍! 宅女還是討厭排隊, 所以等了個多星期後才去試試.
3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說起沾麵, 又要先說說這家店的師傅背景. 如果對拉麵沾麵有點認識的朋友都應該聽過山岸一雄的大名了吧, 他就是沾麵的始創人, 主理的是[東池袋 大勝軒]麵店. 而他旗下有眾多弟子, 因此掛著大勝軒之名來開的拉麵店非常多, 不過要吃回最正宗的味道, 當然是要去他們的直營店了. 在日本[東池袋 大勝軒]的直營店不多, 只有數家. 宅女就曾吃過他們東池袋本店, 橫濱店及台場店. 不過當時吃過感覺他們的湯底不是我杯茶, 所以不太喜歡.

其實山岸一雄的弟子也曾試過來香港大展拳腳, 例如有常勝軒及麵絆山岸一雄, 不過宅女曾吃過這兩間水準亦一般.

而這家大勝軒丸一則是山岸先生另一位弟子田中榮一主理, 早在2009年巳在東京開店, 現時在當地有五家分店. 宅女也曾去過他們新宿店吃過, 水準也是平平. 不過湯底其實跟[東池袋 大勝軒]很不同, 所以感覺兩者並不能用來作對比.

如有興趣可到宅女網頁參考寫過新宿大勝軒丸一的文章

這次大勝軒來港開店, 選擇在非拉麵戰區, 而是在人流較少的太古住宅區, 不過因為名氣關係, 開店初期還是吸引了大批食客來排隊. 店子在六月中左右開業, 宅女分別在六月底及七月初來時, 也要排上30-40分鐘左右才能入座.
5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店子位處於太古城的金星閣那邊, 如果坐地鐵的話D1出口後大約走4分鐘便到. 不過位置說偏不偏, 但不熟悉太古住宅區的話還是要花點時間找的. 宅女第一次來時是平日晚上七時多, 前面早巳排了廿多個人, 最後等了45分鐘才能入座. 而另一次則是假日早上11時多才等開門, 幸好剛好是第一批, 等了30分鐘便可以入座. 不過由於這裡不太通風, 夏天站在門口等真的受不了, 幸好店方貼心的不時安排職員派扇及凍水給排隊的人客, 算是加了點分數.
3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香港這家分店沒有新宿店那家地方那麼大, 記得新宿店地方較寬廣一點, 坐起來也比較舒服. 反觀這裡就有點迫狹. 店內一邊就是煮麵區, 前方有幾個吧台座位, 而另一邊則是一列二人或四人方桌, 宅女第一次是坐在吧台那邊前方的方桌, 但感覺有點擠迫, 而第二次則是坐另一邊的二人枱, 這邊座位空間就比較寬一點. 這兩次來都是看到有兩位日本師傅座陣, 忙碌著煮麵.

不過一坐下來, 最重要當然就是看看有什麼好吃. 記憶中新宿店的沾麵口味都比一般沾麵店多, 除了基本之外, 還有鹽味, 味噌等湯底. 而香港店的湯底選擇跟日本的差不多. 不過款式配搭方面更多選擇, 單單沾麵巳經有11款!! 再加上1款混麵及5款拉麵, 看得人花多眼亂. 當中除了有基本沾麵之外, 還有野菜沾麵, 拖羅叉燒沾麵, 鹽味沾麵, 辛沾麵及蔥沾麵等. 還有一款香港限定的魚介沾麵, 定價由HK$62到HK$82不等.

這裡跟香港其他的拉麵店一樣, 沒有日本那種自助售票機, 但就有每人一張點菜單, 可以自行剔出自己想吃的款式. 如果不飽的話, 看到這裡還有幾款炒飯, 當然拉麵最好的良伴 - 餃子及炸雞亦不缺.
7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剔好了之後交給店員就可以了. 第一次平日晚上來時, 上菜的速度都幾快的, 等了數分鐘就上齊所有沾麵. 不過第二次假日來時, 不知怎的下了單足足等了30分鐘, 催了侍應兩次才上了一款沾麵. 但眼看旁邊那家日本人家庭比我們遲下單, 但居然數分鐘就上齊所有麵, 而且師傅更特別捧麵給他, 難道日本人真的優待會好一點?

先來個最基本的大勝軒沾麵吧! (HK$62)
4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看看上來的沾汁跟日本店的色澤看起來差不多, 不過就跟東池袋大勝軒的很不同. 記憶中吃過東池袋大勝軒的沾汁, 湯底是呈深褐色的, 而且醬酒味感覺偏重. 不過新宿的大勝軒丸一, 其沾汁顏色偏淺一點, 而且質地亦較濃稠. 而香港店的出品, 顏色跟質地都很接近新宿店, 看到店內有寫著湯底直送, 意即湯底都由日本那邊運來, 難怪看起來兩者有點相似. 不過味道就一會再作定論.

番一番沾汁底, 內裡的配料都算多, 除了有幾塊切粒叉燒, 還有些筍條跟一片魚板.
3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宅女習慣吃麵前先喝一小口沾汁嘗嘗味道, 如果根據店家說湯底是由日本直送來的話, 那麼湯底也是跟日本的做法一樣, 用上豚骨, 雞及魚乾來熬製的. 入口質地是帶點濃稠, 但感覺沒有新宿店味道那麼香濃, 口感也沒那麼厚, 說它偏向東池袋 大勝軒的醬油感覺嗎? 又不是. 說它偏向新宿店濃厚豚骨感覺嗎? 也沒做得到位. 感覺就是比新宿店的更稀薄一些, 豚骨味更亳不突出, 是宅女個人感覺嗎? 直送湯底味道不是應該一樣的嗎?

麵條用上粗麵, 普通份量大約有200G, 屬正常人飽肚量. 不過如果大食一點的話, 也可以要求加到250G份量, 費用全免. 因為妹妹對沾麵感覺普通, 所以只要來200G就夠了. 麵條硬度算是適中, 帶點咬口, 不過個人覺得可以再煙韌一點, 但現在這個硬度應該是大眾較為接受的程度吧. 可惜沾汁不算濃稠, 所以掛湯程度只屬一般.

而沾汁內的叉燒水準亦屬普通, 雖然每塊叉燒都有厚度而且還連著少許肥脂, 不過肉本身質地有點鞋, 不算軟淋那種.

整體來說, 這個基本沾麵比起在日本新宿店的更遜色 (前題是新宿店本身在當地只屬普通水準), 所以這家香港店的水準甚至比起香港某幾家沾麵店更差.

找到一張陳年照片, 這個就是東池袋 大勝軒的直營分店吃過的. 本店因為是十多年前去沒有拍照了 (那時不流行相機食先嘛), 給大家對比一下, 沾汁跟丸一的都有很大的分別.
2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再來另一張的是在新宿大勝軒丸一吃過的沾麵, 這個的色澤就跟香港店的差不多. 不過論濃厚度跟香濃度來說, 感覺新宿店做得好一點.
1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吃完麵後, 餘下的沾汁是可以加湯的. 侍應拿來一壺寫著[木魚水]的把湯加進去. 不過因為沾汁本身濃度香濃巳不夠, 而木魚湯本身也比一般的木魚湯更淡身, 所以喝起來有點像只加了熱水進沾汁內, 味道更淡更嘗不到魚香味. 所以喝了幾口就停手了, 無謂浪費QUOTA.
3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拖羅叉燒沾麵 (HK$82)
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再點來的是這個拖羅叉燒沾麵. 這款比起基本沾麵的話其實就是多了一大塊的拖羅叉燒. 同行友人說他上次晚上來時拖羅叉燒會賣光的, 所以這次來先問問有沒有, 幸好還有供應, 馬上點了這款試試. 湯底其實就跟基本的大同小異, 喝起來也是濃厚度不夠, 但又沒有大勝軒那種醬油感覺, 豚骨味亦不重, 總之是有點很多頭都不到岸的感覺. 而且麵條同樣也是掛湯不太理想, 幸好麵條順滑得來帶點咬口, 吃起來有嚼勁.

而這碗沾麵的主角當然就是落在這塊拖羅叉燒身上了! 叉燒用上長形炙燒的方式, 夾起來甚有厚度, 而且邊位炙得帶著微微烤焦的顏色, 肉的比例大約是肥瘦勻半. 入口肉質未如想像中那麼柔軟, 不過比起普通叉燒巳經算軟身一點, 加上肥脂多, 吃起來更豐腴. 說是吃過最好的叉燒嗎? 當然不是, 起碼就算在香港, 做叉燒做得比他好的大有人在. 但這片叉燒算是整碗麵水準較高的部份了.
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基本款的沾麵沒有蛋, 不過拖羅叉燒沾麵則有包一隻醬油蛋. 個人比較喜歡沒切開原隻上, 因為一口咬下去時, 如果蛋黃是流心的話那種澎湃感是非常滿足的. 可惜這裡的醬油蛋沒有流心, 但中間的蛋黃仍是呈半啫喱狀態, 入口味道夠蛋香甜美, 蛋白的醬油味剛剛好, 算是合格的醬油蛋吧.
1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再來是友人的辛沾麵 (HK$65) + 味玉 (HK$12)
1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看看菜單上辛沾麵是有三隻辣椒的! 不過原來亦可以選1/2/3種辛辣度. 友人要了2度辣, 上來的沾汁整碗都呈現著紅色色澤, 看似辣度很強啊! 宅女因為不太吃辣, 所以只小嘗了一口沾汁, 入口湯身感覺跟普通的差不多濃稠, 不過油份較重, 這也可以理解. 一喝下去時沒有感到很辣, 但進了喉那股辣勁慢慢湧上來, 雖然這款水準跟普通的差不多, 但多了一種辛味, 吃起來更香一點. 沒有預期中那麼辣, 但也有一定的強度. 而且友人越吃就覺得越辣, 所以感覺這款如果不能吃辣的話, 最好還是吃普通的吧.

魚介沾麵 (HK$68)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這款就連日本新宿店都沒有的, 是香港店限定, 所以也有一定的新鮮感. 不過其實湯底都是跟普通那款一樣, 只是湯的上方再放了一堆魚粉. 輕輕攪拌後再喝, 可能是魚粉起了點作用, 沾汁入口比普通那款的口感厚身一點點, 而且魚介味也來得更重一些, 吃起來比起普通的更香. 而沾汁內裡其他配料就跟普通那款的一樣了. 雖然基本那款吃得不滿意, 但想不到這個魚介味道會好一點. 當然也未到十分好吃的地步, 但至少整體上是較為像樣的.
1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混麵 (HK$65)
2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其實看餐牌時, 最吸引宅女的就是這個混麵. 不過因為餐紙上有標1隻辣椒, 怕辣的本來不敢點. 不過試過他們的辛沾麵發現辣度沒預期中高, 所以第二次來時便鼓起勇氣點來試試. 上來的混麵份量都幾多, 而且配料有一塊叉燒, 筍條, 魚板跟紫菜. 中央還有一隻生蛋黃. 麵條早巳跟醬汁混成了橙黃色, 看看賣相又不似是辣的.
1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先把中央的蛋黃輕輕跟麵條攪拌再吃吧. 宅女超喜愛用生雞蛋來拌麵或飯吃的, 不過在香港買普通的雞蛋新鮮程度有限, 所以個人都會特別去超市買日本雞蛋來吃. 這裡所用的應該也是日本蛋吧, 看蛋黃的色澤也是比一般雞蛋來得鮮明. 麵條入口非常順滑, 而且來得比其他沾麵的麵條更有咬口, 起初吃了第一, 二口時沒覺得太辣, 但隨後的辣勁的確越來越強. 不過沒有之前那個辛沾麵2度那麼辣, 還算是宅女可以接受的極限吧~(笑) 內裡的醬汁十分惹味又夠香, 加了蛋後也會帶著陣陣蛋香, 不過宅女覺得醬汁可以再收得濃稠一點, 現在的有點稀身.

叉燒是傳統的圓卷形叉燒, 肥瘦度適中, 卷出來的形狀亦夠漂亮. 不過吃起來有點乾, 入口一點都沒有豐厚感覺, 唯一是也有肉味吧~
2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雖然這裡的麵水準平平, 但感覺他們周邊的服務都算幾到位. 像這個混麵, 也有考慮到客人怕辣的話, 會準備一瓶美奶滋可以讓客人自行加在麵內的. 平常如果吃到太辣的東西, 加點美奶滋就正好可以中和一點辣度. 雖然這個混麵的辣度宅女也能接受, 不過還是加一點去試試吧. 攪拌後的麵條被美奶滋包裹著, 吃起來口感更加豐厚, 而且再增加了點甜味, 味道馬上沒有原先那麼辣了. 不過因為怕肥, 還是不要加太多比較好.

煎餃子 (HK$30)
2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想起來從前在日本吃拉麵都喜歡叫個餃子伴吃, 來到香港也不例外. 這裡上來一碟有五隻, 看看底部煎得帶點焦色, 而且油份也不太多. 咬下去底部微脆, 內裡的肉跟菜比例適中. 記得之前在新宿店吃是菜比較多的, 不知道是不是現在的份量有再調過了. 內裡的肉吃起來彈性度只屬普通, 不過皮薄帶脆, 加上餡料夠, 都算是個OK的餃子吧.

來這裡如果不點太多, 一人一碗沾麵的話, 每人不用一百元都可以落樓. 店子暫時只收現金.

整體來說這家大勝軒丸一水準只屬平平, 個人覺得比起日本新宿店, 這裡總是做得不到位, 但就連跟香港其他沾麵店相比, 這裡的水準更遜色. 是因為剛開店的關係嗎?

不過他們的沾麵價錢還不算太進取, 像基本款的只是HK$62一碗. 但坦白說, 宅女就寧願花多一點點錢都想吃碗水準更高的沾麵啊~

唯一覺得欣賞的地方, 就是店內的侍應都幾有禮貌, 但這時剛開業時的基本, 還要看看日後才可以再定斷.

來過兩次後, 覺得如果店子一直只以這樣的水準營業的話, 應該就不會有下次了. 希望店方可以多加改進, 始終店子是打著大勝軒這個響噹噹的名字, 也不想讓喜愛大勝軒的人失望吧.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Post
DETAILED RATING
Taste
Decor
Service
Hygiene
Value
Waiting Time
45 Minutes (Dine In)
Spending Per Head
$100 (L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