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7-01-17
9 views
前幾天跟朋友到此晚膳。這是第二次光顧這家餐廳──每次經過,總是會被他們入口旁的大烤爐和烤爐傳出的薄餅香氣吸引,每每希望有機會便要前來一試。根據第一次的經驗,雖然這兒的口味並不十分正宗,但還是值回票價的;然而,最近這一次經驗,只可嘆句「今非昔比」。我們點了鮮蕃茄蒜茸包、辣汁通粉和海鮮薄餅。鮮蕃茄蒜茸包先到,我們大眼瞪小眼──那是半邊約十厘米長的法國麵包上灑滿了略炒過的蕃茄粒──承惠四十二個大洋。麵包切開了四段,每段一吋長的麵包便要十元。蕃茄粒只是用橄欖油和一些很普通的瓶裝香草炒過,蒜茸不過是蒜茸牛油,麵包是放久變硬了的普通港式法國麵包──究竟憑什麼那樣矜貴?辣汁通粉上桌,我們又是一陣傻眼。那長通粉不過是用清水煮了以後便上碟,然後再淋上「辣汁」,這便是廚師推介、承惠七十二個大洋的「辣汁通粉」。看著碟緣既乾且白的通粉,我想起了茶餐廳的「叉燒湯意」。那辣汁用蕃茄、青椒、辣椒仔等煮成,味道和辣度跟辣椒仔相若。如果我是廚師也會推介──因為易做。最後是約六吋大的海鮮薄餅。這個看來比較像樣,但上桌時一陣奶味傳來,心知不妙。所謂海鮮,其實只有蝦和魷魚,在最底的,是大量的磨菇,而薄餅的表面,是很大一灘像棉
我們點了鮮蕃茄蒜茸包、辣汁通粉和海鮮薄餅。鮮蕃茄蒜茸包先到,我們大眼瞪小眼──那是半邊約十厘米長的法國麵包上灑滿了略炒過的蕃茄粒──承惠四十二個大洋。麵包切開了四段,每段一吋長的麵包便要十元。蕃茄粒只是用橄欖油和一些很普通的瓶裝香草炒過,蒜茸不過是蒜茸牛油,麵包是放久變硬了的普通港式法國麵包──究竟憑什麼那樣矜貴?
辣汁通粉上桌,我們又是一陣傻眼。那長通粉不過是用清水煮了以後便上碟,然後再淋上「辣汁」,這便是廚師推介、承惠七十二個大洋的「辣汁通粉」。看著碟緣既乾且白的通粉,我想起了茶餐廳的「叉燒湯意」。那辣汁用蕃茄、青椒、辣椒仔等煮成,味道和辣度跟辣椒仔相若。如果我是廚師也會推介──因為易做。
最後是約六吋大的海鮮薄餅。這個看來比較像樣,但上桌時一陣奶味傳來,心知不妙。所謂海鮮,其實只有蝦和魷魚,在最底的,是大量的磨菇,而薄餅的表面,是很大一灘像棉被一樣蓋著薄餅的芝士。可能磨菇和芝士太多了,把本來硬的薄餅變韌,而薄餅邊則比餅乾還要硬(是硬!不是脆!)。磨菇應該是罐頭水浸的即食磨菇。芝士沒有芝士味,一整團不容易咬開。海鮮也不是新鮮貨色,蝦和魷魚也沒有什麼味道。
假如以上菜色出自茶餐廳,我還可以給個及格,因為茶餐廳的收費低很多,也不會收加一。這個收費,我們除了買下一桌不好吃的食物外,還帶走了被騙的感覺。以後看到這兒的烤爐,還是去茶餐廳好了。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