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12-10
1822 views
已經數不出光顧了泰皇有多少次,每次仲忘記了拍照,所以久久沒有為它寫下一篇食評。第一次幫襯泰皇是因為一位葵涌友介紹,大概是大半年前吧。在那之前,我可能不下百次的經過,但從沒有留意到它。事實上,這餐廳的門口確實很平庸,確實不曾令我有衝動想入去一試的感覺。以前,若要在荃灣吃泰菜,我多數會到路德圍那間,那間相比之下越來越貴,食物質素亦一般,而且服務和衛生亦不是太好。自此葵涌友介紹這間餐廳後,我們荃葵之友飯局久不久都會來幫襯,今次再來是為了慶祝一位朋友的生日。約好了八時的飯局,我與兩位朋友七時四十分已經到達了。預先訂了枱,是在隔壁樓梯上去的「樓上雅座」。之前我也試過幾次坐樓下,但對比之下,我喜歡坐樓上,地方較寬敝。八時未到,但已經有點餓了,我們三人已急不及待要先點兩個小食,邊吃邊等。這點的串燒做得很出色的,之前吃過豬、手.雞,香口而肉嫩,但數到最招牌的,一定是這個燒鱔。鱔魚肉肉厚而魚脂肪重,經過燒烤後,鱔魚皮香脆,而鱔魚肉又保留著魚的肉汁,配合那個秘製的甜酸汁,簡直不能不吃的。唯一要提醒一下的是,我們估計每次負責串燒的可能由不同人去處理,試過有一、兩次的燒鱔做得較善,所以倒要看運數咯~~~泰式小
約好了八時的飯局,我與兩位朋友七時四十分已經到達了。預先訂了枱,是在隔壁樓梯上去的「樓上雅座」。之前我也試過幾次坐樓下,但對比之下,我喜歡坐樓上,地方較寬敝。八時未到,但已經有點餓了,我們三人已急不及待要先點兩個小食,邊吃邊等。 這點的串燒做得很出色的,之前吃過豬、手.雞,香口而肉嫩,但數到最招牌的,一定是這個燒鱔。鱔魚肉肉厚而魚脂肪重,經過燒烤後,鱔魚皮香脆,而鱔魚肉又保留著魚的肉汁,配合那個秘製的甜酸汁,簡直不能不吃的。唯一要提醒一下的是,我們估計每次負責串燒的可能由不同人去處理,試過有一、兩次的燒鱔做得較善,所以倒要看運數咯~~~ 泰式小色拼盤是一個「無煩惱」的食品,點一個拼盤,有齊幾款小色供大家享用。炸蝦餅都已經打到彈牙,而且很夠蝦味,而炸魚餅亦是。至於春卷和香葉包雞,因為本人是晚守齋,所以沒有試過,不予置評。 要吃泰國菜,至不了一定是泰式飲品。自問是個蠻長情的人,每一次來我都是選擇龍眼冰的。坐「樓上雅座」,有點特別,飲品都是用外賣膠杯的。這店的龍眼冰沒甚麼特別,有點過甜,有大概六至七粒龍眼肉,我的長情只是因為本小姐對龍眼的鍾愛而已。 本來我們點的是微辣的炒芥蘭,但端上來的是一碟鹹魚炒芥蘭,店員很有禮貌的問我們介不介意,朋友想吃辣,但這碟鹹魚炒芥蘭偏偏是不辣的,但既然都放在枱面,都米已成炊,咁仲可以點,唯有無耐接受。冬是是吃芥蘭的好時候,我尤其喜歡吃芥蘭莖。經過鹹魚去炒後,芥蘭炒得剛好,保留芥蘭的爽脆,同時帶有絲絲的鹹香。 因為友人想吃點辣,所以點了一個香葉肉碎炒飯。又是因為星期五守小齋的理由,本人未能一嚐,但觀其外貎,飯炒得很香,每粒飯都沾上醬汁的。這碟飯短時間的被消滅了,我相信應該不錯的。 友人只知我今天只可以吃海鮮類,於是乎很有心的替我點了個椰汁海鮮焗飯。當放下來時,大家都一陣嘩然,因為外表已經看出很用功夫的去做。因為飯「興建」得很高,我們都小心翼翼的把飯撥至自己的碗中。比起炒飯,這個焗飯的飯粒比較黏身,很濃很重的椰子香味,估計是用椰汁去焗這個飯的。材料還有魷魚、椰肉、蝦和青豆,飯面有幾顆腰果,魷魚和蝦肉都應該是雪藏貨,沒有味的,倒是那幾片椰肉煮得軟身而有豐富椰香味,令人驚喜。 辣椒膏炒大蜆已經是第二次點的,這道菜是濕炒的,碟上有許多微辣的醬汁,最適合配蒜蓉包來吃。大蜆名符其實很大隻,入面的蜆肉差不多是五蚊硬幣的大小,新鮮肉厚,炒得火喉剛好。 蒜蓉包基本是每次例牌必點的,這裡的蒜蓉包其實是方包厚切再焗的,蒜味略嫌不足,但厚切的蒜蓉包外脆內軟,而且是因為厚切,用來點咖喱汁或辣椒膏的醬汁,可以充份地吸引更多的汁液,特別滋味。另外,這碟葉用上許多的香葉、洋蔥來炒,吸收了勁多的辣椒膏汁,亦都非常好食,所以從不會被浪費。 明爐烏頭魚是第一次點的,之前也有經驗點過類似的魚鍋,但已經沒有印象是甚麼的魚和甚麼的做法。這次再點明爐烏頭,因為天氣有點冷,大家想吃一些鍋物可以暖一下腸胃。明爐烏頭魚是放在魚形狀的盤上,上面有極多的蔥、紅蘿蔔絲、椰菜絲、香葉。伴著上枱的,還有一碗上湯,是留來當烤魚鍋乾水後,可以加上湯汁。烏頭魚很新鮮,上枱時已經是經過處理是熟的,煮得剛好,沒有「鞋口」,配料吸收鮮魚湯汁後亦入口清甜,唯獨要注意的是這道烏頭魚是比較多骨。
為這餐生日飯再句號的是一個生日蛋糕,這點沒有收附加費的,但當然,這種小店亦不要期望他可以為你們妥善地奉上蛋糕或幫我們切餅。店員把蛋糕一整個拿出,我們自行處理,而且要我們要求才奉上幾隻碟和叉,不過這店又沒有收我們切餅費,還可以要求甚麼呢?提及到服務,不得不提一下,本來這裡的店員其實很好人的,可惜在「樓上雅座」並不是長期有一位店員打躉,所以有時想點菜唔見人都唔知點算好。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