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11-08
496 views
編輯曾多次邀請我參與不同的試食活動,但都因行程衝突而不能出席,又嘆走寶又不好意思!今回終於能夠成事,而且是大閘蟹的「開季第一擊」,自是相當興奮。 這天傍晚,到達酒樓,大部份受邀的食友都比我先到;迷糊之間,收了名片,連長相都未看清楚便坐下了,之後還儍儍地以為客服和編輯同事是食友,真「火羅」爆! 席上有些是春節晚飯碰過面的,轉眼已半年多不見了!而得知其中一位快要當第一任爸爸 (太太快臨盆了,這晚也是邊拆蟹邊 on call),更高興得不得了,齊齊舉杯賀賀佢! 是晚所嚐的是這裡的「星級大閘蟹宴」,主角當然是兩隻、每隻各重達六両的江蘇蟹皇!當然其他菜式也叫人期待。而店方更特別加上兩道宴席以外的新出大閘蟹菜餚,「俾啲意見吖!」宣傳大員客氣地說。有她坐在旁邊,即使我大鄉里也有個提點,放心! 大家邊聊邊等待「蟹蹤」,也淺嚐加了大粒話梅的二十年花彫皇。這酒原本已比飲過的六年的醇和,加上話梅甜味的錦上添花,更加重我的期待心情。(不過加入話梅後,不可太久才喝,否則酒會被話梅喧賓奪主。)等了不久,衆蟹皇終於列隊進入會場!望穿秋水的我沒等待「正確指令」,已自行打開蟹蓋。 瞥見裡面豐腴的蟹膏和黃油
這天傍晚,到達酒樓,大部份受邀的食友都比我先到;迷糊之間,收了名片,連長相都未看清楚便坐下了,之後還儍儍地以為客服和編輯同事是食友,真「火羅」爆! 席上有些是春節晚飯碰過面的,轉眼已半年多不見了!而得知其中一位快要當第一任爸爸 (太太快臨盆了,這晚也是邊拆蟹邊 on call),更高興得不得了,齊齊舉杯賀賀佢!
是晚所嚐的是這裡的「星級大閘蟹宴」,主角當然是兩隻、每隻各重達六両的江蘇蟹皇!當然其他菜式也叫人期待。而店方更特別加上兩道宴席以外的新出大閘蟹菜餚,「俾啲意見吖!」宣傳大員客氣地說。有她坐在旁邊,即使我大鄉里也有個提點,放心! 大家邊聊邊等待「蟹蹤」,也淺嚐加了大粒話梅的二十年花彫皇。這酒原本已比飲過的六年的醇和,加上話梅甜味的錦上添花,更加重我的期待心情。(不過加入話梅後,不可太久才喝,否則酒會被話梅喧賓奪主。) 等了不久,衆蟹皇終於列隊進入會場!望穿秋水的我沒等待「正確指令」,已自行打開蟹蓋。 瞥見裡面豐腴的蟹膏和黃油 ,很難才抑制了一口啜下去的衝動!要影相嘛 ... 聽店方說,所謂「九后十王」,農曆九月該是先吃雌性的大閘蟹,而「蟹乸」的膏,蒸出來比較硬身而呈塊狀 (我過後幾天到酒店吃 自助餐,當中供應的大都是雌蟹,已經驗證了這點)。而今晚吃的是雄蟹,除了有半透明、黏口的膏狀外,蟹膏是流動的黃油。我的偏愛還是「要公唔要乸」! 為了更充分嚐遍蟹的各部份 (肺和心除外 - 後者更是全隻蟹至陰至寒的部位,小心! ),如何拆蟹便是門必修學問。幸好食友中的美人胚子是蘇州姑娘,吃蟹簡直是她的「主場」,所以亦步亦趨的跟著她拆,準沒錯 ;但要像她拆成「貼堂」般的賣相便做不到了。畢竟大閘蟹還是吃膏為先,若顧著「肢解」其他部份便會把蟹膏放涼了,所以還是先吃完蓋內的膏,再「辣手」掰開兩邊、吸乾其膏再說;不過因蟹皇夠大隻,蟹鉗的肉還是令我大快朵頤。剛才有講有笑的各位,現在變成鴉雀無聲 - 大家忙著盡快拆蟹,免得變「凍蟹」,哪有心情聊天?
經過四十分鐘的「搏鬥」,終於吃完第一隻了:說來慚愧,我手腳慢,敬陪末席。耽誤諸位「再下一城」的興致,鎖你! 第二輪攻擊馬上開始,這回大家都熟手多了,證明 experience curve 在吃蟹上也十分適用! 宴席開始了個半小時,才吃完頭一道菜!大家都嚷著飽了一半,但下一部份的精采現在才開始!先來個「園中」雞燉翅:盅盅都有一両翅 ,眼下所見的都是真材實料。近年「綠色婚宴」流行,宣傳同事說可以因應客人要求,把婚宴變為「無翅宴」。而這刻的我,既然「翅已成炊」,一於食咗至算! 緊貼上桌的蟹粉鍋貼蝦,則是一般蟹皇宴不包括的菜式,貴客要嚐要另掏腰包哩。眼見十多件「蝦多士」並排列陣,旁邊有一大砵用蟹肉和蟹膏製成的芡汁,很是豪氣。麵包上的蝦沾了蛋白漿同炸,蝦肉新鮮脆口,加上炸麵包本已構成十分豐富的嚼感了 ;而芡汁更是不惜工本,用了好幾隻的蟹拆肉煮成 (問我何以肯定是用整隻蟹?因為在當中我找到了蟹心一個),膏油的濃香有與蝦多士的香口成二龍爭珠之勢,反而令咀巴過於忙碌、容易顧此失彼而忽略其中一方。其實就咁用蟹膏放上沒有蝦的多士,集中享受芡汁的甘香可能更好:學其中一位食友話齋,「用梳打餅都得啦!」 味覺盛宴一浪接一浪,下一道是蠔皇原隻鮑魚花膠。一整煲上桌,裡面盛著十幾隻鮑魚和花膠,視覺效果認真誇張。分好位上後,因為鮑魚和花膠同扣,兩者色澤類似,看上去感覺略為單調。馬上拿起刀义品嚐,花膠經烹調後味道比較清淡,而本來期待鮑魚的彈口嚼感和「越咬越甜」都稍稍欠缺。這個用餐情景,使我想起五、六歲時,從南洋遠赴香港「揾食」的外曾祖父 (!),請在港的所有親人,一同到尖沙咀美麗華的老牌粵菜字號,吃了當時數千元一圍的筵席 ,還到「仙樂都」聽歌! 那是一生人首次拿起刀义品嚐鮑魚,那一次體驗歷歷在目,也成了之後吃同樣菜式的標竿。 之後的金粟帶子扒翡翠,食味則更清淡,相比之前以蟹入饌菜式的濃郁,雖有緩衝作用,卻同時有被掩蓋之感。 加上菜式賣相以粟米芡汁淋上帶子和小棠菜,略欠養眼。粵菜對「色 • 香 • 味」都甚有要求,建議店方可多思考,使這道菜更上一層。 薑爆蟹粉砂鍋雞,是另一道「標準」蟹宴以外的菜式。未見其亮相,那吱吱的響聲和撲鼻的油香,已叫滿足得差不多的食指再度大動! 這道本年度新菜,用石鍋提供持久的熱力,把蟹油這食材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雞件的啖啖肉,在蟹膏濃香「加持」下,更是燙口美味;一看滿鍋的金黃,當然又是慷慨的加入一隻又一隻的蟹肉和蟹膏了!今晚的又一個亮點,十分值得另行加點。 若您是蟹迷、吃到這兒仍未滿足,還有蟹粉燴伊麵作結。蟹粉當然仍是毫不留手,伊麵只用雞湯煮過,啥也不加,讓麵單單和伊麵依偎一起,讓我等食客也吃出那份纏綿。 我又從中找到另一顆蟹心,果然是「用心」泡製!部份食友實在撐得吃不下去了,只好「又食又拎」,回家再續「纏」緣。 不過飽歸飽,還有壓軸的 甜品:官燕蛋白露。用上一整両的印尼官燕燉製,自是值得諸位食友另行撥出胃部空間盛載了 (人家都說,吃甜品的胃是分開的 )!有食家吃出用了忌廉以增加香滑,不禁佩服其敏銳的味蕾。我記起早前體感工作坊的「吃葡萄乾練習」:導師當時要我們用視、觸、嗅、聽覺,跟眼前的一顆葡萄乾打交道,放進咀裡還不可馬上咬,要先浸、吮,認識不同角度的口感 (重新為這被濫用的詞彙賦與意義),最後才是我們慣常的「吃」。作為嗜吃之人,這體驗實在能大大提高我欣賞食物的能力,但到頭來我仍是粗枝大葉的暴殄天物,真令人慚愧! 在試食活動後段,這家分店的掌廚也來跟我們閒話家常。除了詳盡介紹每道主要菜色的煮法、解答大家的問題 (包括「如何在家中蒸蟹才不致甩手甩腳?」之類的疑問 ) 外,還徇眾要求,實地示範極速拆蟹的方法 (「頭先拆得咁慢,早知一早問喇!」)。師傅入行至今接近三十年了,除了保持出品質素外,還要動腦筋構思新菜式。問到工作最大的難處,竟是苦於缺乏新人入行接班。 「想當年、我入行學師,最初只能打掃和做吓下欄嘢,幾個月後才可揸刀;無他,怕我們後生仔有意外。為了氹師傅開心,學完師仲專誠沖壼靚茶孝敬佢;而家?我掉番轉要請班後生飲咖啡! 」
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是一班為微薄工資賣命、在驚濤駭浪和惡劣環境中捕蟹工人們的哀歌 (成書於八十多年前,但近年在日本經濟陰霾中,又再度流行起來);這裡的掌廚與出品隊伍,同樣付出不知多少辛勞與汗水,日以繼夜地跟蟹搏鬥,泡製中傳統與創新的大閘蟹菜式,以饗我等食客。當然,今時今日他/她們的工作環境比蟹工船優越多了 (這裡的廚房竟然有冷氣!我屋企都無),但那「拼搏精神」與匠人巧藝,仍是讓這對蟹束手無策的我,深感佩服!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