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03-03
55 views
最近像是掀起了一股手工麵包的熱潮, 這類的專門店愈來愈常見,, 舊有的還未嚐遍, 新店已急著上場, 例子有上環的po’ s atelier, 中環的swissbeck, 和尖沙咀的maison eric kayser, 皆成了人氣熱話, 也是一眾麵包迷的福氣。 數到當中最具知名度的, 可算是後者, 分店版圖早已遍及新加坡、東京、紐約等地, 而這股經典的麵包風, 終於於去年底登陸香港了。海運大廈已成了每天的必經之地, 每次經過這店的門口, 總會飄來一陣樸實的麵包香, 來得熟悉, 來得誘人, 不其然發出會心的微笑。 開放式的格局, 令原來不大的地方更開揚, 視覺上略為闊落一點, 鮮橙撞上木色系, 洋溢一片溫暖舒適的氣氛, 感覺年輕有活力起來。 麵包主要走歐風路線, 低鹽低油的法包祼麥包, 也有油脂豐盈的牛角酥, 香甜的朱古力曲奇, 焦黃的法式杏仁蛋糕, 密密麻麻的放在木架上, 沒透明蓋子的阻隔下, 能將完美的一面看真, 先不要想太多衛生問題吧! 當時眼裡都只有林林總總的包餅, 教人不知如何取捨, 還是先巡視一圈, 想好才夾較妥當。 貴為麵包大師的eric kayser, 做麵包有他的一套理
最近像是掀起了一股手工麵包的熱潮, 這類的專門店愈來愈常見,, 舊有的還未嚐遍, 新店已急著上場, 例子有上環的po’ s atelier, 中環的swissbeck, 和尖沙咀的maison eric kayser, 皆成了人氣熱話, 也是一眾麵包迷的福氣。 數到當中最具知名度的, 可算是後者, 分店版圖早已遍及新加坡、東京、紐約等地, 而這股經典的麵包風, 終於於去年底登陸香港了。 海運大廈已成了每天的必經之地, 每次經過這店的門口, 總會飄來一陣樸實的麵包香, 來得熟悉, 來得誘人, 不其然發出會心的微笑。 開放式的格局, 令原來不大的地方更開揚, 視覺上略為闊落一點, 鮮橙撞上木色系, 洋溢一片溫暖舒適的氣氛, 感覺年輕有活力起來。 麵包主要走歐風路線, 低鹽低油的法包祼麥包, 也有油脂豐盈的牛角酥, 香甜的朱古力曲奇, 焦黃的法式杏仁蛋糕, 密密麻麻的放在木架上, 沒透明蓋子的阻隔下, 能將完美的一面看真, 先不要想太多衛生問題吧! 當時眼裡都只有林林總總的包餅, 教人不知如何取捨, 還是先巡視一圈, 想好才夾較妥當。 貴為麵包大師的eric kayser, 做麵包有他的一套理論和堅持, 善將麵糰塑落出不同口味與造型, 賦予不少生命力。 所用的都是自家培植的天然酵母, 再經過長時間的發酵, 效果跟速成的乾酵母迥然不同, 散發出誘人的芳香, 沒古怪的酒精酸味, 切實緊緻的口感, 可見他那份執著, 那份熱誠, 也令人吃得份外安心。 而店家為了讓客人分享這份美味, 也特意設試食, 難得麵包沒切得太細碎, 還是會吃出真味, 真細心啊! 很欣賞這家的獨特意念, 大路的款式不少, 但不難發現一些力求創新的配搭, 如薑黃果仁包被染成耀目的芥末黃色, 飄來一陣香料味道, 挺心動的, 但還是被白切雞意大利包($20)所吸引過去。 這包一向都只以原味示人, 或是混入些橄欖碎, 想不到白切雞這典型的中國菜式竟可跟麵包拉在一起。 外表還是見慣的長形, 表層呈一片焦黃色, 外皮偏扎實卻帶有韌性, 愈嚼愈香, 包心綿密雪白, 夾雜香葱和雞肉, 咸中多份鮮味, 滿咀油香, 細看下氣孔不一, 但沒影響細緻濕潤的口感, 軟軟的卻充滿彈力, 不用多塗東西已夠美味, 完全表現了中西揉合的精妙之處。 見很久沒嚐過madeleine($12), 見成品挺飽滿高身, 發得鬆軟的樣子 又忍不住買了一個。 貝殼的紋路很清晰, 底面都烘至迷人的金黃色, 從別的角度去看, 又會像個金元寶, 十分可愛。 蛋糕厚厚的, 咬起來更富咬感, 組織綿密, 蛋味較淡, 檸檬味還可嚐出來, 未如期待般的濕潤香甜, 乾乾的, 牛油味可以再濃一點, 只能當作還了心願好了。 原個的大麵包固然吸引, 但現見所見有不少種類的迷你包, 個子精巧, 倒可多試幾款。 無花果麵包($10)拿上手較重身, 無花果乾佈滿包面以至包身, 外皮不是脆口的一種, 反而帶點煙韌, 要費點牙力才能咬開, 裡頭的組織很軟, 不會死實無力, 用手輕按還是會彈回來。 糖粉不高, 能吃出原有的麵粉和麥香, 無花果乾沒切得過細塊, 容易吃出來, 清甜有營。 眼見近門口放了一整盤新鮮出爐的牛角酥($14), 牛油香不斷在空氣中飄散, 真能抗拒這邪惡的誘惑。 造型上跟傳統的沒兩樣, 頭尾兩後都捏得尖細, 中間則鬆發起來。 酥皮的層次細緻且完整, 一層接著一層, 緊密地排列著, 輕咬一口, 已感受到動人的美味。 這款包的油份難免會較重手, 還好沒油得涸喉, 是接受得來的。 外層鬆脆富濃厚的牛油香, 咸香有致, 不會空洞得像有一陣風的感覺, 脆中多份軟熟, 邊吃也未掉下太多的碎屑。 迷你芝士包($10)一副渾圓的模樣, 整個表面, 甚至底部都被重重芝士所覆蓋, 作為芝士迷的我, 不心動才怪呢! 表皮仍是歐式的少油硬實, 韌度較高, 芝士的咸香跟麥粉香混合巧妙, 雪白的包心入口輕軟, 帶微微的甜味, 驚見混了不少的芝士粒, 綿滑重奶酪香, 還嚐出點點羶味, 而包面和底層的芝士經高溫烘焗後, 都成了脆層, 甘香味濃, 十分討人歡喜。 還記得初期開業不久的時侯, 只供應原味牛角酥, 其後包款和藏包量都陸續增多, 也愈趨震撼。 杏仁牛角酥($18)是甜味的代表, 當然不只是表面混加幾塊杏仁片便成, 表層塗滿厚厚的杏仁醬, 經焗後, 甜香都被吸收至包身, 跟牛油香成了最佳的伙伴。 論外形來說, 扁塌塌的不易吸引人, 但實有它的魅力。 鬆脆度未及咸味版本, 入口較實在, 表皮有幾分像鮮奶球, 鬆厚甜美, 裡外都被豐富的杏仁餡包圍, 杏仁味實不太明顯, 反而有陣run酒的味道, 甜度較高, 始終易膩, 還是不易獨享, 滋嚐半個已足夠。 見數天後要同朋友家聚會, 甜點一定少不得, 心想這袋迷你法式杏仁蛋糕($48)該是不錯的選擇, 反正他們一直想試包餅的水準。 每包約15粒, 分別是開心果車厘子、朱古力和原味, 相比單買要$10/粒, 包裝真的划算得多。 青綠色的開心果口味最搶眼, 一度被誤認是綠茶味, 蛋糕組織細密, 像是杏仁粉的微細粒子所營造的, 鬆軟很夠潤澤, 透出香濃的牛油和蛋香, 只是車厘子味略為人工, 有點蓋過原有的蛋香, 未算太受大家歡迎。 反觀朱古力味, 該是最穩當, 麵粉跟可可香交錯, 細軟, 樸實不花巧, 可可粒呈半溶的狀態下份外甜美。 而基本的原味表現不俗, 軟軟的偏又帶點鬆化, 沙沙的感覺真妙, 也最能吃出蛋香。 聞說還有粉色的紅莓味, 下次路過看到的話或會買來試試。 自店家增設了西點櫃後, 不時也會有意無意地入內一看, 就算不打算光顧也好, 真不知是什麼心態。 眾多餅款之中, 對éclair的興趣最大, 口味較為大路, 有士多啤梨、綠茶和朱古力味, 恨不得一次過將三者都試勻呢! 奈何剛吃飽, 又未打算馬上回家, 只好先買chocolate éclair($30)在附近開動。 餅面上塗了一層朱古力醬, 冷凍後仍然軟滑, 對上一次在arome bakery所嚐的外皮有點乾硬, 內餡偏少又不夠幼滑, 多少也會生了陰影。 而這次的皮層香軟不過厚, 一點也不乾, 帶點鬆化, 細咬一口已見密密的朱古力醬, 沒半點空洞。 夾心香濃, 帶微微的苦味, 就如truffle般黏稠甘醇, 就連我這甜魔也差點兒要高呼起來, 完全被動容, 吃罷餘韻仍停留在舌尖上, 真令人回味。 法式小泡芙($22)的樣子甚得人歡心, 像花兒般清麗, 且帶著幼細的紋路, 黏上白色的雪糖粒, 入口不感死實, 反而很鬆很綿, 富濃切實的蛋香, 來得不造作, 像在吃蛋球的感覺, 但相對輕身和柔軟, 不會過份濕實。 突然想起早前在半山的126 grammes也嚐過同樣甜美, 這家的甜度和濕度都較前者高, 但小小的個子確是閒來不錯的甜選, 輕盈沒過重的負擔。
真高興能遇上這家優質的法式麵包店, 更興奮的竟是就腳得過份, 好讓我不時也能一訪, 再次感受到純樸的麵包香, 那誘人的美味, 要知道能令我有這麼大的期盼, 真不是有太多例子。 或許會找天一訪旁邊的餐廳, 真正坐下來慢慢細嚐, 閒上個多小時。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