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0
0
Level4
2013-03-27 178 views
在多年的網上食客經驗中,確有數個目標,可帶著熱切期待的心態。當中位於香港仔的批發魚市場,內裡的職工餐廳,好評之聲不絕於耳,加上不乏一點神秘的色彩,難怪能於網上掀起不少話題;其實亦不難理解,當得知所吃著的,是從海上捕鑊的首輪海鮮,配合「水上人」處理的手藝,實難以找著「不佳」的理由。經等待多時之後,承蒙今年攪手與南區區議會首度合作,本人終於有幸,成為坐上客之一,家妹更是「遲來先上岸」,成功地為她搭路,再度以兄妹檔的組合上陣,總算是不失食神。不過在行程當中,亦出現不少難關,先是弄錯了香港仔海傍大道的方向,結果行了一小段的冤枉路,到找到目的地後,正是步進了魚欄地帶,弄致雙腳沾濕大片........經過一番轉折後,終於進入了餐廳內堂,屬典型的職工飯堂格局,內裡毫無裝潢可言,重實際不重姿勢。一如以往,當天的午宴,個人除預備薄酒之外,更即場購了一枝由餐廳弄製的雞骨草,以作護肝的功用。所謂手快有手慢無,這火速爆滿的六圍海鮮午宴,終於如箭在弦,蓄勢待發:首先上場的,是用上大批雜魚,經長時間火候而成的奶白魚湯,看這鋼煲之鉅大,據知可重逾至七十餘斤,湯面上更浮出一層魚油出來。只知道所用的鮮魚,都是即日處從深
Read full review
在多年的網上食客經驗中,確有數個目標,可帶著熱切期待的心態。當中位於香港仔批發魚市場,內裡的職工餐廳,好評之聲不絕於耳,加上不乏一點神秘的色彩,難怪能於網上掀起不少話題;其實亦不難理解,當得知所吃著的,是從海上捕鑊的首輪海鮮,配合「水上人」處理的手藝,實難以找著「不佳」的理由。
4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經等待多時之後,承蒙今年攪手與南區區議會首度合作,本人終於有幸,成為坐上客之一,家妹更是「遲來先上岸」,成功地為她搭路,再度以兄妹檔的組合上陣,總算是不失食神。

不過在行程當中,亦出現不少難關,先是弄錯了香港仔海傍大道的方向,結果行了一小段的冤枉路,到找到目的地後,正是步進了魚欄地帶,弄致雙腳沾濕大片........經過一番轉折後,終於進入了餐廳內堂,屬典型的職工飯堂格局,內裡毫無裝潢可言,重實際不重姿勢。一如以往,當天的午宴,個人除預備薄酒之外,更即場購了一枝由餐廳弄製的雞骨草,以作護肝的功用。
6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所謂手快有手慢無,這火速爆滿的六圍海鮮午宴,終於如箭在弦,蓄勢待發:

首先上場的,是用上大批雜魚,經長時間火候而成的奶白魚湯,看這鋼煲之鉅大,據知可重逾至七十餘斤,湯面上更浮出一層魚油出來。只知道所用的鮮魚,都是即日處從深海捕來,再配合沙蔘肉竹等物熬製,略作拍照之後,已是急不及待地嚐下,只是起初的味道,倒是比想像中淡了一點,殊不知卻是越喝越濃,其後還嚐出若干鮮味的餘韻。
3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說時遲,那時快,這頭碗湯已喝個一滴不剩,這時煲內仍然剩上大半湯底,基於食客眾多,最後大家還是守秩序地排隊輪候,到最後每人還是約分得兩碗老火濃湯,最後家妹更是有緣,分得些許湯尾,順勢地與本人作平均擹分。
3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跟著上場的是油鹽水花甲,說到這種海產貝類,過往也是吃過,卻是首次遇見那麼大件頭,每隻足比坊間的巨逾一倍,用上油鹽水灼過之後,這大蜆的肉質,還是呈現出軟熟的質感,這恰好的調味,亦能襯托出應有的鮮味出來。約記得當天只吃了數隻,蓋因還有少許未能完全開殼,想是火候上不敢灼至太熟,算是有點可惜了。
1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之前已看過食友的網誌,說到有本地龍蝦供應,基於時令的緣故,當天所吃的,換上了南區海域的特產花竹蝦,純以味道來說,其實也是不遑多讓。採用開邊清蒸的做法,每隻足有七至八寸的長度,其肉質於爽口之中,更呈現出不俗的鮮甜味道。再細看頭部之處,亦找著不少紅膏,配以蔥蒜與墊底用之粉絲,如用其剩餘的汁液來伴上白飯,已是一道美味,對於較少接觸這海鮮的筆者來說,可為一個不俗的體驗。
1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繼上清蒸之後,接著還來多一個乾炒的吃法,用上了豉油皇加以爆香兜過一翻,看原碟約十餘隻的份量,同樣是不失鮮甜,今躺卻多了一重濃香的食味;配合不同的刀功,出來的肉質更是呈現厚身,絕對不比龍蝦遜色。後來得知一斤花竹蝦的價錢,可接近三百之數,也只得七至八隻而已,單論今餐來說,已是吃了數両的份量。

當天凌晨正是風高浪急,起初得知所捕獲的海上鮮,只屬時令的海馬友之時,相比起老鼠班蘇眉等名貴魚種,無疑有一點兒的失望。不過這尾約三斤重的蒸魚,正值它的黃金時刻,嚐著的肉質大體細嫩,配合魚腹內的黃油,單論鮮味來說,可說得上甚為濃厚,配合襯托的薑蔥及淡身的醬油,這時不叫來一碗白飯相伴,還要等待何時?!
30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後來再三回想,所謂的美食,其價值是反映於真正的味道之上,而不是流傳於紙上口頭上的名氣。

這部份所呈上的,都是一些香口之物,普通不過椒鹽鮮魷,純以炸功來品評,還未致最高的水準,外層的粉漿仍然呈現脆身,至於最大的賣點,還是在於這魷魚身上,在呈現「厚身」的肉質之餘,質感卻是甚為軟熟,至於說到鮮味,既然是第一手捕獲的海產,當然是無容置疑。
27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自來鮑魚的食法,多以清蒸及炆扣為主,今次餐廳就改為一道椒鹽的做法,略知事前還是要加以蒸製,再經油泡後與蔥蒜等物爆香,論到外層的味道,固然是甚為香口,在軟熟的質感之中,更是帶上些許彈牙,相對上鮮味雖略為遜色,始終是少見之物事,初嚐下還是覺得不俗。
2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當天於基本餐單之外,亦即場呈上這碟清蒸金蠔,據知是漁民於網中撈到之後,再於船內即場生曬風乾,只用上薑絲加以蒸製,出來的味道固然濃郁,可惜相對以往嚐過的出品,就是少了那一份軟熟鬆化,出來的質感偏向乾硬,雖然說是風味之物,如果牙力少一點,也是難以嚼開.......同場還有一碟油鹽水生菜,也是不過不失,算是為多道海產物中,帶出一點全面的選擇。
2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同樣也是馬友魚,這次有別於「鮮吃」的做法,換上了漁民獨有的鹹鮮風味。事前將魚身抹過鹽後,就此風乾約一至二天,由於水份已被抽乾大半,出來的肉質更是帶點爽實,只是內裡的油份鮮味仍存,其所帶出的鹹香感,更是令人勾起食慾;正如食友所言,只需配上一點「吸血鬼」(即薑絲)蒸製,已成為一道美味的送飯物,不比先前的清蒸海上鮮遜色。
2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尾段還來上數隻頂角羔蟹,據知也是遇上天時地利,才能找著這等貨色。待洗淨劏好之後,才配以花雕蛋白蒸製上場,看碟內已佈滿不少紅羔,至於內裡的汁液鮮華,不少已溶入於滑溜的蛋白之內;若以鮮味來說,已是難以復加。雖然這紅羔略帶結實,對於進食的興緻也是無損。至於說到肉質,水份較多的羔蟹,無疑欠卻肉蟹的結實與鮮甜,以當天所吃來說,其差距也是不大。

尾段餐廳還奉上一碟豉油皇炒麵,好試出鑊頭的廚藝功架。看上桌之時,其麵身的賣相還是呈現乾身,略加一點辣醬之後,這味道於香濃之餘,油膩感可不算重;卻不知是否被拍照時間所拖累,就是差了一點鑊氣,除此之外,還是可列入不俗的出品。
2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最後呈上壓軸甜品,是餐廳內的名物黃金西多士,看其賣相可厚逾坊間近倍,原來確是將兩塊方包塗上牛油後夾成,然後切成丁方之狀,基於油溫火侯得宜,加上期間亦要不時翻動,難得於極度香口之同時,更帶點鬆脆的口感,再配合面上的些許煉奶,難怪完餐之後,桌上已有食友立時追加。想念及此,此刻筆者竟有點後悔之心,為何也不即場來多一份?!

有道「如吃海上鮮,莫惜褲頭錢」,這頓價逾四百八十元的海鮮午宴,在嚐盡優質的海產食材之餘,更見識廚房實而不華的廚功,以這層面來說,已是來得物有所值。不過論及個人期望,還是出現些許的落差,仍未臻完滿的感覺。有時天時地利與及人和等諸般因素,只需出現些許變數,其結果已是不一樣。個人相信在可控制的情況下,餐廳方面已是極盡能事,沒有欺場之嫌。

還記得讀書的時候,說到香港開埠初期,也不過是一個漁港而已。由本地海域開始,到延伸至的南中國海,可擁抱著不少珍貴的海產資源。時移世易,經過多年的都市化環境污染之後,曾經風光一時的捕漁業,已經是大為萎縮。很多所謂的海鮮勝地,所吃的亦不全是本土貨色,個人還是希望我們的這一代,還能品嚐到美味的天然海產。臨近收筆之時候,知道這間餐廳的專營權,將於今年之內完結,在以另一個姿態上場之前,亦不無一點惋惜的心態。

陵之微調:優良之選

評分:味道 4 環境 3 服務 3.5 衛生 3 抵食 3

嚐餐於二零一三年三月二日中午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Post
DETAILED RATING
Taste
Decor
Service
Hygiene
Value
Date of Visit
2013-03-02
Dining Method
Dine In
Spending Per Head
$480 (Lunch)
Recommended Dishes
  • 清蒸海上鮮,奶白魚湯, 椒鹽鮮魷,蒸鹹鮮,黃金西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