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03-27
178 views
在多年的網上食客經驗中,確有數個目標,可帶著熱切期待的心態。當中位於香港仔的批發魚市場,內裡的職工餐廳,好評之聲不絕於耳,加上不乏一點神秘的色彩,難怪能於網上掀起不少話題;其實亦不難理解,當得知所吃著的,是從海上捕鑊的首輪海鮮,配合「水上人」處理的手藝,實難以找著「不佳」的理由。經等待多時之後,承蒙今年攪手與南區區議會首度合作,本人終於有幸,成為坐上客之一,家妹更是「遲來先上岸」,成功地為她搭路,再度以兄妹檔的組合上陣,總算是不失食神。不過在行程當中,亦出現不少難關,先是弄錯了香港仔海傍大道的方向,結果行了一小段的冤枉路,到找到目的地後,正是步進了魚欄地帶,弄致雙腳沾濕大片........經過一番轉折後,終於進入了餐廳內堂,屬典型的職工飯堂格局,內裡毫無裝潢可言,重實際不重姿勢。一如以往,當天的午宴,個人除預備薄酒之外,更即場購了一枝由餐廳弄製的雞骨草,以作護肝的功用。所謂手快有手慢無,這火速爆滿的六圍海鮮午宴,終於如箭在弦,蓄勢待發:首先上場的,是用上大批雜魚,經長時間火候而成的奶白魚湯,看這鋼煲之鉅大,據知可重逾至七十餘斤,湯面上更浮出一層魚油出來。只知道所用的鮮魚,都是即日處從深
不過在行程當中,亦出現不少難關,先是弄錯了香港仔海傍大道的方向,結果行了一小段的冤枉路,到找到目的地後,正是步進了魚欄地帶,弄致雙腳沾濕大片........經過一番轉折後,終於進入了餐廳內堂,屬典型的職工飯堂格局,內裡毫無裝潢可言,重實際不重姿勢。一如以往,當天的午宴,個人除預備薄酒之外,更即場購了一枝由餐廳弄製的雞骨草,以作護肝的功用。
首先上場的,是用上大批雜魚,經長時間火候而成的奶白魚湯,看這鋼煲之鉅大,據知可重逾至七十餘斤,湯面上更浮出一層魚油出來。只知道所用的鮮魚,都是即日處從深海捕來,再配合沙蔘及肉竹等物熬製,略作拍照之後,已是急不及待地嚐下,只是起初的味道,倒是比想像中淡了一點,殊不知卻是越喝越濃,其後還嚐出若干鮮味的餘韻。
當天凌晨正是風高浪急,起初得知所捕獲的海上鮮,只屬時令的海馬友之時,相比起老鼠班、蘇眉等名貴魚種,無疑有一點兒的失望。不過這尾約三斤重的蒸魚,正值它的黃金時刻,嚐著的肉質大體細嫩,配合魚腹內的黃油,單論鮮味來說,可說得上甚為濃厚,配合襯托的薑蔥及淡身的醬油,這時不叫來一碗白飯相伴,還要等待何時?!
這部份所呈上的,都是一些香口之物,普通不過椒鹽鮮魷,純以炸功來品評,還未致最高的水準,外層的粉漿仍然呈現脆身,至於最大的賣點,還是在於這魷魚身上,在呈現「厚身」的肉質之餘,質感卻是甚為軟熟,至於說到鮮味,既然是第一手捕獲的海產,當然是無容置疑。
尾段餐廳還奉上一碟豉油皇炒麵,好試出鑊頭的廚藝功架。看上桌之時,其麵身的賣相還是呈現乾身,略加一點辣醬之後,這味道於香濃之餘,油膩感可不算重;卻不知是否被拍照時間所拖累,就是差了一點鑊氣,除此之外,還是可列入不俗的出品。
有道「如吃海上鮮,莫惜褲頭錢」,這頓價逾四百八十元的海鮮午宴,在嚐盡優質的海產食材之餘,更見識廚房實而不華的廚功,以這層面來說,已是來得物有所值。不過論及個人期望,還是出現些許的落差,仍未臻完滿的感覺。有時天時、地利與及人和等諸般因素,只需出現些許變數,其結果已是不一樣。個人相信在可控制的情況下,餐廳方面已是極盡能事,沒有欺場之嫌。
還記得讀書的時候,說到香港開埠初期,也不過是一個漁港而已。由本地海域開始,到延伸至的南中國海,可擁抱著不少珍貴的海產資源。時移世易,經過多年的都市化及環境污染之後,曾經風光一時的捕漁業,已經是大為萎縮。很多所謂的海鮮勝地,所吃的亦不全是本土貨色,個人還是希望我們的這一代,還能品嚐到美味的天然海產。臨近收筆之時候,知道這間餐廳的專營權,將於今年之內完結,在以另一個姿態上場之前,亦不無一點惋惜的心態。
陵之微調:優良之選
評分:味道 4 環境 3 服務 3.5 衛生 3 抵食 3
嚐餐於二零一三年三月二日中午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