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2-07-03
70 views
位于紅磡的「黃埔美食坊」原名「蔡瀾美食坊」,以能吃會喝著稱的美食家權威命名,好吃是無疑問的事,因此曾經紅極一時。整棟房子內的中西餐廳比比皆是,每到用餐時各家餐廳門前都有一條長長的隊伍,尤其是其中幾間出名熱店,吃頓飯排上一個小時是等閑之事。「美食坊」裡的餐廳隔一段時間就有新血加入,當然也有店鋪做不下去的,究其原由,是有些店子因為「美食坊」的名氣響,樹大好乘涼,故出品馬虎,不得人心,還有外圍的餐館越開越多,百花齊放,也用不著非往一個地方去。如此不斷替換,漸漸地人流也沒以往的多了,直到現在,連名字都改成「黃埔美食坊」了,究竟是蔡先生的冠名有期限還是他老人家也不喜歡這「美食坊」了,又或者別的什麼原因?不得而知?「kitchen J」的前身是「珊瑚堡」(在它之前還有一家餐廳呢,名字我忘了),和「椰林閣」的性質相近,屬於偏港式的西餐廳。現在這家原來是「和民集團」的,又一連鎖店的滲入,再這麼發展下去,走到哪我們都逃離不了連鎖集團的巨大魔爪,吃的東西及口味全部統一化,中央化!以後要想吃特色地道的食物,就要往小巷裡鑽了!餐廳環境:由店名便可看出這店是走時髦路線的。深淺不一且線條獨特的木地板,對應天花的條
「美食坊」裡的餐廳隔一段時間就有新血加入,當然也有店鋪做不下去的,究其原由,是有些店子因為「美食坊」的名氣響,樹大好乘涼,故出品馬虎,不得人心,還有外圍的餐館越開越多,百花齊放,也用不著非往一個地方去。如此不斷替換,漸漸地人流也沒以往的多了,直到現在,連名字都改成「黃埔美食坊」了,究竟是蔡先生的冠名有期限還是他老人家也不喜歡這「美食坊」了,又或者別的什麼原因?不得而知?
「kitchen J」的前身是「珊瑚堡」(在它之前還有一家餐廳呢,名字我忘了),和「椰林閣」的性質相近,屬於偏港式的西餐廳。現在這家原來是「和民集團」的,又一連鎖店的滲入,再這麼發展下去,走到哪我們都逃離不了連鎖集團的巨大魔爪,吃的東西及口味全部統一化,中央化!以後要想吃特色地道的食物,就要往小巷裡鑽了!
餐廳環境:
由店名便可看出這店是走時髦路線的。深淺不一且線條獨特的木地板,對應天花的條木,垂下的吊燈富和式風味,除了卡位、散座,還有一款三角形狀的餐桌很別致(大概是ICAC的咖啡桌豪華版吧),牆上砌著奶白色的文化磚(是這樣叫的吧),立體又時尚。
午市人多,揚手要等上一小會才有人招呼,加水頻繁,有熱菜上桌時會叮囑小心燙。
食物素質:
日式西餐,即是賣相精美、份量不大、搭配白飯的西餐。定食包括餐湯或飲品,沙律,白飯任添。
為女兒叫的滑蛋豬扒定食($68),大大的盤子裡裝得滿滿的蛋漿豬扒,白飯分開上,和我與孩子她爸的套餐相比,女兒這份最劃算。啡黃的蛋漿略莫有七成熟,不大流動,可總比吃炒蛋滑溜,而且下了洋蔥絲,多了股香甜。豬扒足有五大塊,撲粉煎過的豬扒雖給蛋液浸濕了,但還是好吃,肉的鹹淡剛好,又不太薄,使得咬起來口感較佳。
白飯用的是圓滾滾的東北大米(你我心中有數,幾十元定食是不會採用日本米的了),偏濕,某幾處成團狀,煮飯功夫有待改進。
炸豬扒&炸蠔定食($68)兩樣都是我愛吃的,毫不猶豫的便點了。
好在有一小碟類似燒汁的醬,蘸過之後豬扒才稍微有了鹹味。這道炸物定食的沙律是薯仔沙律,一口就扒光了,味道嗎,不就是薯仔加沙律醬嘍。
炸蠔的粉漿稍微厚了些,裡面的生蠔大概就大指姆那片指甲大小,可想而知沒啥吃頭,不過蠔帶有天然的鹹味,這點又比炸豬扒強。
全數叫了飲品(可選餐湯),綠茶梳打,抹茶粉質量不怎麼樣,茶味薄弱,梳打味較強。檸檬梳打倒是不錯,酸溜溜的很合夏天飲用。老公叫的熱奶茶用茶包沖制,茶味大打折扣,和港式奶茶有著天淵之別,結果老公要和女兒共喝一杯飲品。
這兒的食物不難吃,但沒有精彩之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餐具,焗菜用的是燒陶罐配以高聳的蓋子,像極了某法國名牌餐具(賣數千元的),炸物菜式就用小型燒烤網墊著,鐵板的手柄被套上了小巧的隔熱袋,還有每款定食用整塊木頭切割的餐盤盛載,既整潔又美觀。
Other Info. :
飯後送上兩張面值五十元的優惠券,可以在「將軍澳東港城」或「黃埔美食坊」的分店使用,午、晚餐均可,不限消費多少,由六月二十五至八月十二日止,這期間來此店用膳還是劃算的。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