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7-11-16
600 views
今天下著濛濛細雨,不見陽光,又帶點涼意,有點似當年成都的天氣。不過天文台預報,未來數天,氣溫會下降。既要面對這場冷峰,又不想穿著厚衣而變得臃腫難分,唯有先針對<內在暖身>這個大方向:食辣禦寒。今天到銅鑼灣大型百貨掃貨前,先要食飽飽。到川菜餐館,保証驅寒去濕。 跟朋友來到店門,鼻子已感到陣陣花椒的麻香,然後就是油香。 正如咖啡店會有陣陣咖啡香;傳統印度餐館必定有濃濃的咖哩味。在川菜火鍋館,當然要有川菜特有的香料味。不過,這是第一次在香港的川菜火鍋館嗅到這種油香。就是這種香味,勾起了那些年在成都的回憶!就座後,看到枱面放有一個透明小罐:芝麻香油。 雖然枱面餐墊列出調料配搭,但自己還是喜歡把芝麻油倒在碗內,然後放陳醋,再加入喜歡的蒜蓉。當年在成都,當地朋友就教我按著這道地方法來配調料~芝麻油加醋,配重慶麻辣火鍋,真一流!奈何,回到香港打邊爐,只能以芝麻油&陳醋來頂替,始終裝不出那種神髓。今天,這小罐芝麻香油配陳醋,終於能讓我找回成都的味蕾記憶。 點了几款食物,先到洗手間清潔雙手。不久,紅白鴛鴦鍋呈上來了! 二邊龍頭鍋耳氣勢十足,但自己還是比較關心食物! 紅鍋內,表面浮現花椒辣椒蔥韮之類。厚
跟朋友來到店門,鼻子已感到陣陣花椒的麻香,然後就是油香。
正如咖啡店會有陣陣咖啡香;傳統印度餐館必定有濃濃的咖哩味。
在川菜火鍋館,當然要有川菜特有的香料味。 不過,這是第一次在香港的川菜 火鍋館嗅到這種油香。
就是這種香味,勾起了那些年在成都的回憶!
就座後,看到枱面放有一個透明小罐:芝麻香油。
23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2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當年在成都,當地朋友就教我按著這道地方法來配調料~芝麻油加醋,配重慶麻辣火鍋,真一流!
奈何,回到香港打邊爐,只能以芝麻油&陳醋來頂替,始終裝不出那種神髓。
今天,這小罐芝麻香油配陳醋,終於能讓我找回成都的味蕾記憶。
點了几款食物,先到洗手間清潔雙手。 不久,紅白鴛鴦鍋呈上來了!
二邊龍頭鍋耳氣勢十足,但自己還是比較關心食物!
紅鍋內,表面浮現花椒辣椒蔥韮之類。
厚厚的紅油還透著另一種香氣。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餐牌指示,只需要涮1分鐘,即可食用。
先在清湯涮一涮,嚐嚐原味,當然牛味濃郁。
再到麻辣味,已在紅鍋內涮一圈的牛肉,浸在香油溝醋下,雖是小辣,也足以讓自己呆了半分鐘,過後味蕾開始適應這種辣度了!
1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薄薄的豬腰片,容易煮熟,不易變老變硬。
個人覺得 : 麻辣湯配豬腰片,味道比較好。
放在鍋內數秒,豬腰片微微彎曲,即可嚐到脆脆豬腰片。
豬腰片表面光滑,紅色的麻辣湯較難依附在豬腰片上。
麻辣鍋滴下的紅油,很快就在碟邊凝固,變為橙色的固體油。
還記得當年在成都吃 火鍋後,枱面都滿是橙色固體。
就是這種橙色的油,增加了麻辣鍋的香味。
23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2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2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3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以為是紅油浸排骨,只是表面有層紅油,下方是神秘的液體!
麻辣湯底內煮熟的花千骨,肉的表面有辣油,但辣油没有滲入至肉質纖維之間。
肉質不硬,還帶點鬆化,有點似香港籠籠點心蒸排骨的質感。
相信是神秘液體發揮功效!
大碗下的大豆芽也不能放過,跟花千骨一同放入麻辣鍋內。
23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3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丁麵底下有原包味精粉。忽發奇想,把醬料碗內餘下的調味料,加在剛灼好的丁麵,再加入麻辣湯表面的紅油。
這碗香麻鮮辣的撈丁就完成了!很久也没有嚐過出前一丁了!
如此撈丁麵真係好好味,還要追加一份丁麵。
也許,直接把丁麵放在麻辣湯內煮,可能會更正!
最後來一份皇帝菜,當作膳食纖維。 今天嚐過這家麻辣鮮香的 火鍋,已喚起成都的味蕾記憶了!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