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
31
9
Level4
<喂!張公館> 上世紀粵語殘片,有錢人家經常會出現這個場景:馬姐接電話時,會講<喂,X公館>。  今天一家三口來到這邊,順道到朋友推介的餐廳午餐。朋友表示這裡可以腑瞰維港靚景,豆丁就是喜歡這樣呀!如果坐在室內觀看維景,大多是120度視野。但對於豆丁來講,這可以變為170-180度景觀。因為只有豆丁,才會走到落地玻璃窗前,整塊臉貼著玻璃,望著九龍半島。豆丁還指出葵涌那邊的貨櫃碼頭位置,也可找到MEGA BOX觀塘藍田。一個維多利亞港,對於豆丁來說,原來有這麼多樂趣。  而我與豆丁之父坐在餐枱旁,向前望,只看到藍藍天空與海。唯有先看餐牌下單吧! 職員奉上熱茶,保溫小蠋台。看著豆丁可以如此專心看著風景,我倆終於可<樂得清閒>,即是<稍作休息>。第一道美食呈上來了!港式混醬齋腸     還以為是在廚房內完成混醬步驟,好似韓國炒辣年糕的模樣。原來是把齋腸放在碟子上,排列得整整齊齊。職員當著客人面前,加上三種醬汁:甜醬,花生醬,豉油,然後灑上芝麻。街頭小吃,以新面目展示,再配上維港靚景,就此煥然一新。雖然是升格了,但自己還是喜歡以往的品嚐方式:攤開腸粉,好讓中間雪白的部份也沾/泯/塗/揩滿每種醬料
Read full review
<喂!張公館> 上世紀粵語殘片,有錢人家經常會出現這個場景:馬姐接電話時,會講<喂,X公館>。  
今天一家三口來到這邊,順道到朋友推介的餐廳午餐。
2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7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2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朋友表示這裡可以腑瞰維港靚景,豆丁就是喜歡這樣呀!如果坐在室內觀看維景,大多是120度視野。但對於豆丁來講,這可以變為170-180度景觀。
因為只有豆丁,才會走到落地玻璃窗前,整塊臉貼著玻璃,望著九龍半島。
豆丁還指出葵涌那邊的貨櫃碼頭位置,也可找到MEGA BOX觀塘藍田。
一個維多利亞港,對於豆丁來說,原來有這麼多樂趣。  
而我與豆丁之父坐在餐枱旁,向前望,只看到藍藍天空與海。
3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唯有先看餐牌下單吧! 
職員奉上熱茶,保溫小蠋台。
看著豆丁可以如此專心看著風景,我倆終於可<樂得清閒>,即是<稍作休息>。
第一道美食呈上來了!
港式混醬齋腸
13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港式混醬齋腸
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港式混醬齋腸
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港式混醬齋腸
13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港式混醬齋腸     
還以為是在廚房內完成混醬步驟,好似韓國炒辣年糕的模樣。
原來是把齋腸放在碟子上,排列得整整齊齊。職員當著客人面前,加上三種醬汁:
甜醬,花生醬,豉油,然後灑上芝麻。
街頭小吃,以新面目展示,再配上維港靚景,就此煥然一新。
雖然是升格了,但自己還是喜歡以往的品嚐方式:
攤開腸粉,好讓中間雪白的部份也沾/泯/塗/揩滿每種醬料。
再加上蘿蔔糕附上的蒜蓉辣椒醬,自己就是喜歡這種重口味!
港式混醬齋腸
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以前食腸粉,總是覺得腸粉外圍即使沾上再多的醬料,中間白色部份的味道較淡。
於是把圓圓的腸粉攤開來,沾滿醬料,這樣才達到味道平衡。
其實心中很想對職員講句:
可否把盤內几樽醬料留下來?
我想自己混醬呢!

麻辣燒賣 
1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麻辣燒賣  
燒賣黃色的皮,就是小時候的泥膠玩具。那年代,家人在酒樓工作,自己則待在廚房內做功課&玩。廚房的點心師傅把剩下的皮料給我當作玩具。當時就是一邊看著點心師傅在大板上制作點心,一邊把玩著這些天然的麵粉泥膠。   
可是現在大集團的燒賣,通常會在工場大量制作,然後運送到各分店,味道款式一模一樣。
也有餐廳會推出特別一點的燒賣:豬膶燒賣,黑松露燒賣,蟹粉燒賣。
只是首次還上<麻辣燒賣>,且看如何麻,如何辣。 
麻辣燒賣 
1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表面看來,餡料顏色較暗沉,不見紅色的辣椒,也許在餡料內。 
蝦肉爽脆,蝦肉纖維紋理清晰可見。
不會強求餐廳用上生猛新鮮靚蝦,至少不是長期雪藏肉都霉曬的急凍蝦肉。
豬肉滑滲了花椒,顏色較深,肉滑尚算新鮮<没有那此大批量生產的雪藏豬肉的怪味>。
本身是嗜辣重口味,只覺得花椒的麻不夠麻,也嚐不到辣味。
至少,這麻辣燒賣味道夠特別。
可能是餐廳自製的款式,才有會想到如此新奇的配搭吧!
張公館蝦餃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張公館蝦餃
1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張公館蝦餃  
蝦餃以紅蘿蔔片墊底,以筷子一夾即起,蝦餃没有粘著墊底紙。 蝦餃皮,薄如紙,顏如玉。餃皮比一般的薄,而頂部多摺,手工精細。中間蝦肉爽脆,應該跟燒賣所用的蝦肉同一來源。大人食蝦餃,而豆丁卻喜歡那三塊紅蘿蔔。
野菌上素餃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野菌上素餃  
潮州粉果的野菌版本,粟米甜,有不同的菇類。
金磚蘿蔔糕
9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金磚蘿蔔糕
9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金磚蘿蔔糕  
半煎炸的蘿蔔糕,剛好煎至金黃色。
每條白蘿蔔夠粗身,仍嚐到蘿蔔的質感。
並非勁落粉但蘿蔔都無條~扮蘿蔔糕貨色。
配蒜蓉辣椒醬也不錯。 
百合鳳梨咕嚕肉
1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百合鳳梨咕嚕肉
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百合鳳梨咕嚕肉
1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百合鳳梨咕嚕肉     
咕嚕肉的炸皮剛離肉,附有微酸的甜酸汁。 
先炸,後加入其他配料,勾芡,略炒上碟。
炒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咕嚕炸皮會變濕,收縮而粘肉。
鳳梨是新鮮現切的菠蘿,不是糖水罐頭,已經很健康。
而新鮮菠蘿有特別的消化酶,即使嚐了几口咕嚕肉,有了新鮮菠蘿,就有助消化了。
還有百合又是健康之選。
菠蘿焗酥皮叉燒包
2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菠蘿焗酥皮叉燒包
2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菠蘿焗酥皮叉燒包   
自從某家點心專門店的酥皮叉燒包得奬後,很多酒家也爭相仿傚。 
而這裡的酥皮叉燒包加了菠蘿。
當看到包子裡,叉燒上方的黃色餡料,是絲絲菠蘿,菠蘿纖維的質感明顯,就想起剛才那碟咕嚕肉的配料。
上湯千層浸時蔬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上湯千層浸時蔬 
千層=齋燒鴨的朋友,多層的腐皮,吸收了上湯的味道,還可嚐到腐皮原本的豆味。 
黃色的上湯有點似火腿熬煮出來的上湯,不太鹹,但足以用來吊味。
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生磨杏仁茶  
本身很怕茶餐廳杏霜的味道,但會食自家煲湯的湯渣~杏仁,可能是杏霜加了特別的東西吧!
當聽到杏仁茶,就會聯想到杏霜。 
這是生磨,應該不會加杏仁香精吧! 
<杏仁茶>以名牌鍋子呈上,覺得好似高貴左,但內裡杏仁茶才是主角。
打開蓋子,感到微微的杏仁味,其實有點似熱杏霜那種特別的味道。
良久,待那種杏霜味散去後,才敢接觸這碗甜品
糊狀的杏仁茶,雖看不見粒粒杏仁,但濃稠的質感,加上棉棉的口感,讓人相信這是即磨的杏仁。
而且不算太甜,引得我嚐過一口又一口。
原來鍋底還有蛋白,即是蛋白杏仁茶了。
蒸奶黃豬仔包
1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蒸奶黃豬仔包
3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蒸奶黃豬仔包
1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蒸奶黃豬仔包
網上食評提及這款得意包包,就想為豆丁來一份。 
豆丁看到豬仔包,十分興奮,還指定要粉紅色的豬仔包。
黃色豬及綠色豬,就交給我倆處理!
 
這個維港美景,就當做是豆丁專注力訓練班吧! 

BODY REPORT : 
事後不是太口渴,無需大量喝水。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Post
DETAILED RATING
Taste
Decor
Service
Hygiene
Value
Date of Visit
2017-06-04
Dining Method
Dine In
Type of Meal
Lunch
Recommended Dishes
港式混醬齋腸
港式混醬齋腸
港式混醬齋腸
港式混醬齋腸
港式混醬齋腸
麻辣燒賣 
麻辣燒賣 
張公館蝦餃
張公館蝦餃
金磚蘿蔔糕
金磚蘿蔔糕
百合鳳梨咕嚕肉
百合鳳梨咕嚕肉
百合鳳梨咕嚕肉
菠蘿焗酥皮叉燒包
菠蘿焗酥皮叉燒包
上湯千層浸時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