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2-09-06
43 views
早前和博客朋友出席完活動後,連同相熟公關一起從銅鑼灣行去大坑,專程去試近來大熱的「Lab Made 分子雪糕」。這晚下驟雨,我們行去的途中要避兩次雨,這店的位置其實頗偏,但門口仍然有不少人在等候,證明人氣旺盛。這店的特色在製作雪糕的方法,材料和傳統雪糕其實分別不大,但卻用上了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倒出來時遇上室溫即時變成氣體,而過程中會吸收附近物體的熱量,於是能把材料在幾秒間迅速凝固變成雪糕。這種製作方法除了讓雪糕的質感更加幼滑,還可以大幅減少忌廉和牛奶的用量,可以說是健康雪糕。而液態氮變氣體冷凍雪糕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白色氣體,也是這店的一大賣點。此店每天會推出四款口味,聽店員說是因為每一部機只能製作一款雪糕以免口味混合變怪,而現場就有四部機。這天的選擇如圖,看起來是很有趣的口味。雪糕的製作很快,煙霧彌漫後把凝固的雪糕拿出來還比較花時間,還有部分雪糕要進行後期加工,但整體來說一分鐘就能製作一杯,我們也只是等了不足十分鐘就可以吃。這是在下所點的「Illy 香濃咖啡 Illy Double Shot Latte」,吃一口的確很軟滑,咖啡的味道亦很足夠,感覺很好。不久分子雪糕快溶的問題出現
這店的特色在製作雪糕的方法,材料和傳統雪糕其實分別不大,但卻用上了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倒出來時遇上室溫即時變成氣體,而過程中會吸收附近物體的熱量,於是能把材料在幾秒間迅速凝固變成雪糕。
整體來說,在下認為此店是值得大家來試一次,但會不會再去第二次就看個人感受,原因下面列明:
在下對這店的認識,其實來自壹周刊「壹盤生意」的訪問。
這晚見到老闆Ronnie,問他對於該訪問的感覺,他說有點無奈,有些內容並非他的原意,似乎是記者預設好而非訪問內容,不過贏了曝光率就當作是等價交換吧。
他沒有詳細講明是哪幾點,不過在下也認同贏了曝光率已經很不錯,起碼在下也是因為這訪問而來。
一家食店吸引人去光顧有很多原因,可以是食物夠特別,製法夠吸引,價錢便宜,地點方便等等。
而這家「Lab Made」,價錢絕不便宜,地點也不方便,重點是食物本身不算非常特別。
在下不是指液態氮製作部分,而是作為一杯雪糕去看。
材料健康也不足以成為理由,真正想健康的就不要吃雪糕。特別口味是這店的另一殺著,兩星期換一次是不錯,但口味特別不一定代表美味,因為分子料理本身就帶有實驗的成份,有一定的風險。
故此在下和朋友一致認為專程去一次就好,煙霧的場面見識過下次就不再新鮮,無法蓋過地點和價錢上的弱點。
估計「貪新鮮」的顧客會佔大多數,那麼想去的去過了,傳媒報導也淡下來後,此店怎樣維持呢?
如果在下「路過」此店而看見有趣新口味,就算是$44也會考慮買一杯試試,然而大坑絕對不是一般人會「路過」的地方。
當然這涉及租務及危險品(液態氮)運送儲存的問題,就非在下熟悉的範疇了。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