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5-10-22
1613 views
讀大學時經常到第一、二、三街和高街覓食,以前光顧的小店都已經改頭換面了。第三街的新食店很多,適逢在不太餓的平日晚上,我和友人來了 Noodies 吃個麵。Noodies 這個名字,應該是 Foodies (泛指愛吃的人) x Noodles 而來的吧? 新派麵食的小店不多,之前我吃過 (也寫過) Foxtail & Broomcorn。那裡的是外藉廚師,吃的是以亞洲不同城市命名的 fusion 麵;這裡吃的都是 fusion 麵,不過餐牌的形式和店員來得local 和親切。門口玻璃貼著一雙筷子夾著一撮比我高的麵條,我忍不住留影了! 不單是麵食,連裝修都有點 fusion 味 - 圍著開放式廚房的bar 枱有點像拉麵店的佈局,但吊燈、燈光和木枱又帶點西式cafe 味道。始終是小店,座位不多,大概有十多個。餐牌的形式像車仔麵,麵條、湯底和配料可以自選,是日精選是什麼就要問店員了。$46 起標,包兩個basic 餸;當然比車仔麵貴,但如果湯底和用料是高成本貨,是值得的。我從未見過有多達13 款麵底可選的,最特別的要是昆布麵、韓麵和馬來西亞手工麵。Basic 配料有些都不太basic 的,
餐牌的形式像車仔麵,麵條、湯底和配料可以自選,是日精選是什麼就要問店員了。$46 起標,包兩個basic 餸;當然比車仔麵貴,但如果湯底和用料是高成本貨,是值得的。 我從未見過有多達13 款麵底可選的,最特別的要是昆布麵、韓麵和馬來西亞手工麵。Basic 配料有些都不太basic 的,例如黑薯糕和星星魚蛋;我喜歡煙韌口感的,想要黑薯糕,可惜已售罄了。 想知道什麼餸料有貨,可以看牆上所寫的,不過由於是鏡面,比較難閱,我還是問店員好了。 怕拿不定主意的話,可以參考另一邊牆上所寫的最佳配搭! 交卷後數分鐘,先來的是兩杯冷的薏米水 (我還以為會有薏米的)。味道清甜,喝得出是用了冰糖。 我的昆布麵先上桌!從北海道來、呈墨綠的昆布麵,在香港不易吃到。沒有麵粉的成分,吃完不會很飽滯。昆布本身沒什麼味道,但由於麵條幼身,很容易吸收湯底的味道,而這個喇沙湯底應該是80分的選擇。湯底微辣,很香椰奶味,看顏色都知道不是水汪汪的貨色吧。 蟹柳其實是蟹棒,煮得剛好,沒有散掉。墨魚丸是出奇地彈牙,和平時在中式粉麵店吃到的很不同,不是粉團般的貨色。 糖心蛋 (其實正寫是"溏")是一整個的,不過應該用流心蛋會較貼切。 豬手有3件,是傳統中式的製法,炆得入味。很無聊但看得出細膩度的是,豬手的毛拔得乾淨,我的確在元朗某大 酒樓吃過有毛的豬手嘛。
友人的是冬蔭功湯底,到泰國菜館必點冬蔭功的他說湯底酸香味十足。雖然湯底不像喝的冬蔭公般有渣,但喝得出所用的泰式香料並不少。餸料有手撕雞、午餐肉和帆立貝,特別的是帆立貝,夠大隻! 這個"得意米粉"是是日精選,比我的昆布麵還有趣,簡直是電了髮的米粉!口感微微Q彈,完全不像米粉,有點像我吃過的蒟蒻麵。 湯底的好與壞,看看喝了多少便完全明白 - 友人只喝剩少許! 不想點普通的時菜,所以點了個生菜包,這個泰式小食和我們選的東南亞湯底很配。預先砌好的生菜包是懶人恩物,不用自己把肉碎放在生菜上。肉碎的味道竟然有驚喜,除了混合了的白芝麻,還滲透出麻油味,炒得很香,比泰國菜館吃到的還要香口。 平均每人一百的麵食,以車仔麵的角度看就固然是貴,但念在湯底用料足、麵底罕見和餸料的多元化,這小店是撐得過的。這餐其實是有點遺憾,因為嚐不到海葡萄和黑薯糕。海葡萄是沖繩名物,就算在香港的日式餐廳都甚少有供應,看到 Noodies 有取貨但只是售罄,即使走運吃不到,我還是蠻欣賞這小店努力發掘新餸料的熱誠。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