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01-20
2051 浏览
我博客的主題是《尋找隱世的味道》,當然就是把一些大家唔會想到去食的餐廳,或一些大家唔會想像得到可以做到餐飲生意的地方發掘出來。所以大家不要介意,我寫的東西,我介紹的食肆,不一定是很好食的,而且當中有好多,是有趣的開心大發現,而以下,就是我不是為美味而報導的開心大發現。大家也知道,我經常出入屯門,由沙田經屯門公路出發,回程就因為要送老人家回家,而會取道元朗錦田。而就在石崗這一個路段,有一個地方,有一家餐廳,無論日夜都吸引我留意去望一眼,原因,就是這一區,經常都有好多非洲人出沒,而該餐廳,亦是非洲朋友打躉的地方,而這地方,名叫《羅屋村》,那一間成日都吸引我去望兩眼的,就簡單地叫《羅屋飯店》。這一天,我終於有機會停下來,親身體驗一下這鄉村餐廳到底是甚麼樣子。這日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把車子泊在對面的巴士站,一過馬路就朝著《羅屋飯店》的路牌而來,而就在《羅屋村》的牌坊旁邊,就有著這一個半開放式的食事處,究竟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呢?入來了,守店的兩位大姐都以奇怪的目光望著我,因為,我是一名異國客,坐在這地方,望著這街景,頓時令我感覺到,我現在身處非洲某國。當日回家立即把照片放在 facebook 的
大家也知道,我經常出入屯門,由沙田經屯門公路出發,回程就因為要送老人家回家,而會取道元朗錦田。而就在石崗這一個路段,有一個地方,有一家餐廳,無論日夜都吸引我留意去望一眼,原因,就是這一區,經常都有好多非洲人出沒,而該餐廳,亦是非洲朋友打躉的地方,而這地方,名叫《羅屋村》,那一間成日都吸引我去望兩眼的,就簡單地叫《羅屋飯店》。
這日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把車子泊在對面的巴士站,一過馬路就朝著《羅屋飯店》的路牌而來,而就在《羅屋村》的牌坊旁邊,就有著這一個半開放式的食事處,究竟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呢?
當日回家立即把照片放在 facebook 的 "閒師" 群組內,群組中有一名旅尼日利亞工作中的朋友看見說,這餐廳,這情景,尤其是紅衣大哥的一檯電話同兩瓶水,很有 feel。
這一個場景,的確是像一間中國人在非洲某地方開設的茶吧仔一樣,單是未踏足過非洲的我已經有這感覺,尼日利亞工作的那位華人朋友說有 feel ,一點也不出奇。
普通的家庭式薄切方包,烘好後入口的第一個感覺是帶香脆的,內心有煉奶、花生醬,令這方包格外的濃香,是一個很正常的茶餐廳水準,很難會失手。
所以,我也二話不說的,叫了一杯熱奶茶,這奶茶得唔得,如果我按老牌茶記的標準來說,係唔得,因為不夠滑,奶亦感覺不夠,不過,茶底並沒有令人不歡的苦澀味,以普通的一杯頹餐奶茶來說,是合格的一杯。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