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7-23
39 浏览
很多香港人都很喜欢吃「常餐」, 无论早上、下午或晚上, 总要有一个「常餐」落肚, 「柠茶」也不例外。自从澳洲牛奶公司走红, 以「数分钟」的速度蜚声国际后, 「常餐」已成为港人的一种文化, 这几年间亦有不少以这类「常餐」作主打的食店出现, 但求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有「港岛澳牛」之称的华星冰室 (业务已扩展至九龙) 和北海道牧场餐厅, 这两个品牌现已成为实力派连锁。继华星冰室于数月前进驻旺角后, 一向只活跃于港岛的北海道牧场餐厅最近也冲出港岛, 于尖沙咀山林道开设了首家九龙分店。这几天开始进行试业, 时间由上午八时至下午七时, 试业来说算颇长的了。门面看来不算太大, 原来店内别有洞天, 是非常深的一个舖位, 上图只是深度的四分一, 还有 VIP Room 提供, 可算罕见。循例地点选了这个名叫北海道套餐的「常餐」, 先来的是叉烧汤通粉, 卖相看来相当不俗, 至少比澳牛和华星那种无甚气息的通粉好得多, 亦是北海道较优胜的地方。叉烧向来北海道引以为荣的地方, 记得首家分店 (即铜锣湾店, 现已结业) 开幕时, 也标榜其叉烧来自再兴, 可算是「全港最强」, 后期却有传言说货源
自从澳洲牛奶公司走红, 以「数分钟」的速度蜚声国际后, 「常餐」已成为港人的一种文化, 这几年间亦有不少以这类「常餐」作主打的食店出现, 但求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有「港岛澳牛」之称的华星冰室 (业务已扩展至九龙) 和北海道牧场餐厅, 这两个品牌现已成为实力派连锁。
叉烧向来北海道引以为荣的地方, 记得首家分店 (即铜锣湾店, 现已结业) 开幕时, 也标榜其叉烧来自再兴, 可算是「全港最强」, 后期却有传言说货源已转, 这次于尖沙咀新店仍然吃到质素仍然高班的叉烧, 虽然味道真的不同了, 但至少称心。后来, 更亲眼目睹有一位人兄送货来, 制服背面印著「太兴运输」四只大字, 其蜜味较重的味度又真的和太兴的出品吻合, 也许货源就是由再兴转了太兴吧?
汤底也是这里的致胜关键, 中环店那边大跌 Watt, 连汤底也越来越淡, 尖沙咀新店的这个汤底很浓, 重拾当年首次到访铜锣湾店时的质素, 也是其中一个令顾客回头的原因。
牛油多士卖相很好, 咬下去更有惊喜, 上下两层均是整面香脆, 中间则非常软熟, 涂牛油的份量刚好, 而且热度十足, 是近年「柠茶」吃过质素最高的一件多士, 也比近期水准不甚稳定的澳牛和华星好吃。
北海道的炒蛋, 卖相先输一大截, 呈浅黄色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 这里的炒蛋是每客即叫即炒的, 从其完整的卖相便略知一二; 炒蛋的生熟度亦非常到位, 外面是熟之余, 里面则是刚刚熟的状态 (而不是好像未煮好的生蛋浆), 加入北海道3.6牛奶后, 炒蛋份外香滑, 蛋香十足。虽然是另一种风格的炒蛋, 但整体质素绝不比其他两店输蚀。
所有食物质素平均, 是北海道比澳牛和华星优胜之处 (不知有没有朋友和「柠茶」一样, 到澳牛和华星吃完炒蛋和多士, 几乎想把整碟通粉放弃?), 加上尖沙咀这家新分店的质素看来比其他分店更高, 有重拾当年铜锣湾店之勇, 希望正式开业时水准会得以保持, 与只有两街之隔的澳牛匹敌吧。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