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5-12
1519 浏览
在筲箕湾东大街,食过「北X韩食馆」的韩国炸鸡和炸鸡饭后,我转乘电车(讲句题外话,用残疾八达通坐电车是没有票价优惠的),去到我以前很熟悉的老地方,大坑近着「香港中央图书馆」附近的分子雪糕店「Lab Made Ice Cream」。「香港中央图书馆」是我十多年前中学毕业后,升读珠海学院之前,曾经做过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伊利沙伯医院当时的「青少年医疗中心」转介我去上班的。其实我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工作了不久,图书馆就不满意我的表现,几个月后就辞退了我。讲真的,我在图书馆这段工作期间,工作亦不见得很称心如意。总而言之,「香港中央图书馆」没有留下任何美好回忆给我。离开「香港中央图书馆」后,我曾经颓废了一段时间,直到重返校园,才能忘记「香港中央图书馆」的不愉快历史。到了今日,我重新上路,拖着已经受了重创的残废身躯,重回我人生第一份正职的地方。十年人事几番新,现在的「香港中央图书馆」的职员都换了不少人,已经面目全非了。庆幸现在「香港中央图书馆」的人大多都不认识我,否则我怕我会遇到,很难堪很难过的事。离开「香港中央图书馆」后,我走到楼下附近,位于「布朗街」楼下的雪糕店「Lab Made Ice Cre
「香港中央图书馆」是我十多年前中学毕业后,升读珠海学院之前,曾经做过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伊利沙伯医院当时的「青少年医疗中心」转介我去上班的。
其实我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工作了不久,图书馆就不满意我的表现,几个月后就辞退了我。讲真的,我在图书馆这段工作期间,工作亦不见得很称心如意。总而言之,「香港中央图书馆」没有留下任何美好回忆给我。
离开「香港中央图书馆」后,我曾经颓废了一段时间,直到重返校园,才能忘记「香港中央图书馆」的不愉快历史。到了今日,我重新上路,拖着已经受了重创的残废身躯,重回我人生第一份正职的地方。
十年人事几番新,现在的「香港中央图书馆」的职员都换了不少人,已经面目全非了。庆幸现在「香港中央图书馆」的人大多都不认识我,否则我怕我会遇到,很难堪很难过的事。
离开「香港中央图书馆」后,我走到楼下附近,位于「布朗街」楼下的雪糕店「Lab Made Ice Cream」。其实「Lab Made Ice Cream」情况跟我有点相似,曾经在香港不同地方开了很多分店,奈何都结业收场,最后就只剩下大坑这间总店,同样有种经历劫难后,休养生息等待机会的样子。
其实「Lab Made Ice Cream」我以前曾经遇过,他们在将军澳坑口「东港城」的分店,可惜当然我没有太留意他们,所以直到「东港城」分店结业,我也遗憾没有帮衬过他们的分子雪糕一次。
不过真的很奇怪,「Lab Made Ice Cream」跟九龙城「清X牛肉馆」店内一样,都贴满大量在开饭网食店选举的「辉煌战绩」,还有其他杂志食店选举的奖状。
实在很难想像,拥有如此亮丽成绩的分子雪糕店,开分店却遇上近乎「全军覆没」的悲催景况,究竟「Lab Made Ice Cream」遇上甚么问题,令所有分店都关门结业,只剩下大坑这个「总坛」大本营惨淡经营运作呢?
「Lab Made Ice Cream」店内虽然灯光昏暗,但仍然坐着很多客人,餐厅的餐牌很大张,很明显地展示在我的面前,包括雪糕店是日提供的四款「分子雪糕」不同口味。
四款口味分子雪糕,我横看竖看也看不出,「Lab Made Ice Cream」的分子雪糕,跟「分子料理」有甚么直接关系。「分子料理」我都略知一二,即是将食物原材料,制造成另一个样子的料理菜式。食客无法从制成品外貌,联想到菜式跟原材料,两者之间原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但是看「Lab Made Ice Cream」的分子雪糕,雪糕无论怎样制造,都不可能制造成,其他食物原材料的样子,跟「分子料理」完全没有关系,那么「分子雪糕」实际是甚么的道理呢?
以下资料是我根据「维基百科」资料提供而得知:所谓「分子雪糕」, 其实即是由液化氮气 (Liquid Nitrogen) 所制作出来的雪糕。由于氮气的沸点极低,只有约摄氏 -196 度左右,氮气的化学原理会令雪糕迅速凝固,这种制作方法除了令雪糕的质感更加幼滑外,亦能大幅减少忌廉和牛奶的用量 。
亦即是话,所谓「分子雪糕」的制造过程,用上了大量沸点极低的「液化氮气」制造出来。所谓的「分子雪糕」的制造过程,我作为一个对科学认识不深的文科毕业生,听完还是一点雾水,感觉如在雾中。
更重要的是,「Lab Made Ice Cream」的分子雪糕产品,用上很复杂,很难理解的科学方式制造出来。「分子雪糕」制成品,在千辛万苦的情况下制造完成,代价是要收港币四十六元一客。
「分子雪糕」如此「离地」的价钱,吸引一些贪新鲜的食家,或者学生哥就很容易。但吃完第一次过后,失去新鲜感的同时,亦会令慕名而来的食客,开始对标奇立异的「分子雪糕」感到厌倦。
焦糖酱海盐牛奶脆脆
$46
4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就正如我第一次在大坑品尝「Lab Made Ice Cream」,我点了一客「焦糖酱海盐牛奶脆脆」口味分子雪糕。区区一杯份量不多的雪糕,已经足足收了我港币四十六元的「天价」。
拿着这笔钱,我应该可以在意大利雪糕店,买到一客美味,又大份量的意大利「Gelato」雪糕。又或者在便利店,用港币四十六元买到差不多两杯「哈根大师」名牌雪糕。难怪「Lab Made Ice Cream」曾经在外面开过这么多分店,到最后还是关门收场,我估计价钱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Lab Made Ice Cream」的「焦糖酱海盐牛奶脆脆」味道分子雪糕,我无疑是食到,雪糕中的焦糖味和海盐味,海盐味是为了增加雪糕内的甜味而来的。
但是,我始终想不到,为什么我要花上四十六元,买一杯可能十啖内吃得完的「分子雪糕」?因为贪一时好奇和新鲜,而花上港币四十六元买「分子雪糕」,是情有可原的辩解,但是这样对「Lab Made Ice Cream」实在很不利。
雪糕上面那些,一粒粒的啡色脆粒小食,我直到现在这一刻,还是搞不清楚是什么玩意。如果说雪糕内的甜味,是来自于海盐牛奶的原味。那么我明白了,雪糕表面的疑似黄色糖浆,才是雪糕「焦糖」甜味来源。
「焦糖酱海盐牛奶脆脆」的甜味,原来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表面的焦糖酱,雪糕内的海盐味和牛奶味,反而被焦糖酱的甜味所盖过了。再试食那粿「脆脆」,「脆脆」似乎跟雪糕的味道失去了关系。
不是说「Lab amade Ice Cream」的「焦糖酱海盐牛奶脆脆」分子雪糕不好味,只是试食「分子雪糕」后的感觉,反而没有试食前的感觉那么强烈。
或者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是抱着「猎奇」「贪新鲜」心态去试食所谓「分子雪糕」。打开真相后换来看透事实,兴趣自然大减,难怪「Lab Made Ice Cream」现在只剩下一间大坑店啦……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