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9-02
998 浏览
来自台湾的「小王牛肉面」,创立于1973年,那时是在高雄的临时摊形式起家,创立人王士春先生一直坚守40年前烹煮牛肉面的做法,更夺得多个奖项,成功奠定其超凡地位。还记得去年于钻石山开设首间分店时,很多人都慕名去尝尝他们的牛肉面。相隔一年,由于小妹很少去钻石山那边,所以还未有机会一试。幸好,小王最近于铜锣湾世贸开设了第四间分店,终于有机会一尝噜。.小王牛肉面位于世贸广场二楼,不过店铺位置比较隐闭,好在食友眼利认得小王的黄色招牌,小王更在2014年夺得米芝莲推介食肆呢。.进店内,墙上的砖块以及钢架上放置了不少的绿色植物、不锈钢的天花吊灯,原来这一切的装潢是走优闲的田园风与金属元素融合的路线,令人感觉放松舒适。.此外,店方也有售卖一些产品,如豆腐乳和香脆花瓜等,价钱不贵。.坐下后先点些饮品,友人点的冻地瓜拿铁 $25,光看颜色还以为是香芋味呢,饮落虽然有地瓜味,但却偏向奶味较重。.而小妹叫了冻古祖冬瓜茶 $20,入口很清凉,有浓郁的冬瓜茶,不过怕甜度稍高的可以叫少点,不错喝。后来追加了一杯水蜜桃鲜草莓绿茶 $20,饮品的色泽很亮眼呢,虽然知道不是新鲜水果榨成的,但入口味道自然,而且满解渴的!.
还记得去年于钻石山开设首间分店时,很多人都慕名去尝尝他们的牛肉面。相隔一年,由于小妹很少去钻石山那边,所以还未有机会一试。幸好,小王最近于铜锣湾世贸开设了第四间分店,终于有机会一尝噜。
.
.
.
.
.
.
一直都知此汤乃是台湾的传统药膳,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四时滋润汤品,据说能增强抵抗力,唯一直未有机会品尝,一方面也怕药材味会很重;原来这汤是以茯苓、淮山、莲子、芡实、蕙仁,排骨及猪小肠等一同清炖,饮用时会再加入米酒增加其香味。
这四神汤满足料的,能看到有不少猪展肉及猪小肠;这汤入口带有阵阵排骨香,而且药材味不重,很易入口;材料-猪小肠洗得很干净,咬落爽口;此汤材料很足,用来配饭也很不错。
.
沿用台湾地道美食三杯鸡的制法 (即一杯酱油、一杯酒、一杯麻油为主调味材料),再加入老姜片、蒜粒及九层塔来煮的九孔(鲍鱼),是一道台南风味菜。
光看样子和刀切的纹理还以为是白色的鲜鱿呢,周围放了不少老姜片,鲍鱼吃落有酱油味和点点酒香,蒜粒吃落惹味和爽脆口,不错吃。
.
以鱼汤及丝瓜煮蚬,鲜甜的鱼汤渗入了丝瓜及蚬肉,吃落也特别鲜味,而且蚬肉没有半颗沙,所以食得很滋味。
.
据说「红𫊻米糕 」是台湾人在喜宴上不可缺少的菜式,寓意「多子多孙」。原来米糕即是我们广东人的糯米饭,红𫊻即是膏蟹。这道菜式工序繁复,要先把糯米蒸熟,再把它加入红葱头及虾干等一同落镬炒匀,之后再放入蒸笼里,在饭上面放上原只膏蟹蒜熟。
先吃一口,糯米饭的质感软糯,软硬适中,咀嚼中富口感;味道带有蟹的鲜味,不过咸,愈吃愈滋味,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
看上去满吸引的大海虾,不过小妹实在懒于去壳,所以没有品尝噜。
.
麻油鸡素来是一款台湾地道滋补菜式,除了用作暖身子之外,对于产后的妇女这汤亦会于「坐月」时食用。这汤很适合在冬天享用,但入口鸡汤的味道不够重,感觉可再浓多点。
.
把已发酵的豆腐切成小块,炸至外脆内软,再把豆腐、粉肠及芋丝等一同放入麻辣汤汁里滚烫,为了避免臭豆腐的味道太厉害,店方也先为我们把冷气调大一点,怕味道会太强烈。
.
猪油渣面是香港的地道美食,不过小妹对猪油有点抗拒,所以从没试过。而这次有幸品尝以猪油渣同炒的芥兰,每条芥兰都挂上炸至金黄色的猪油渣,入口多了份香口美味,难怪常听人说猪油渣的味道真的令人不能抗拒,但真的极度邪恶。
.
半肥瘦的噜肉(三层肉),脂肪位入口即溶,而且噜得超入味的;吃了这么多肉,当然要吃些菜来平衡一下,底下的翡翠苗,入口非常幼嫩,连平时不爱吃菜的小妹都吃多几口。
.
新竹米粉是台南的著名食物,再加入葱段、猪肉丝及蒜头快炒;小妹浅试了一口,米粉面质弹牙烟韧,但味道稍为咸了一点,仍有改善空间。
.
他们的招牌牛肉面包括有: 原汁牛肉面、精装牛三宝面及半筋半肉面等。
而我们这次品尝这款半筋半肉面,了一贯的用上台湾牛肉面常用的扁身阔面,配上以家传清宫御厨配方所熬制的中药汤底,侧边放了增添惹味度的酸菜;面质条条分明有嚼劲;牛肉煮得相当软腍入味,牛筋位咀嚼中能尝到当中的胶质,确实不错;汤底入口渗出阵阵甘而不苦的药材香。
.
来到尾声,又系甜品时间,而今次就试试他们的芒果绵绵冰,绵绵冰入口一丝丝的,味算虽然算不上是那种很天然的果香,但味道也是不俗的,一解暑气。
除了上面所吃过的台南菜式,这里的牛肉面和小吃也是小妹要再来的理由!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