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招聘中
$17,000+
月薪
$18,000+
月薪
更多好工 (5)
304
114
23
等级4
2017-08-21 9988 浏览
记得学生时期,没有多余的零用钱作旅费,出外旅游最爱选台湾,机票便宜、消费不高、语言沟通方便 (甚至在街上随便都可以找到一个香港旅客)。可以随时一个人轻装上阵,亦不忘尽情开餐,找当地食店地标、扫夜市等成为指定动作。卤肉饭、红烧牛肉面、蚵仔煎、芋圆等都是当年最爱。七、八年过去,今天这些食物已经在香港卖得成行成市,当年那些到台湾必吃的美食今天都能在香港找到「港式翻版 」,甚至进军香港的正版店家,如鼎泰丰、程班长、度小月等。在全球化的洪潮影响下,这个曾经让学生时期的我兴奋不已的地方已经变得不再陌生,也逐渐减低了出游台湾的意欲,出来社会工作后也只是到访过垦丁一次。今天重拾旧味,选了打着「台湾牛肉面」旗号的铁牛。曾经在工作地点附近光顾过一次,它的牛肉面给我的印象还不错,今天再来试试。当年在台北给我印象较的牛肉面有老张、老王记、永康、林东芳等,此后在香港,只有在程班长吃过较接近的味道。听住在元朗的同事提过那里有一颇出色的台湾牛肉面,有机会以后拜访一下。一碗出色的红烧牛肉面,要有入口嫩腍的牛肉,半筋半肉,汤底呈深啡色,蕴含浓厚的牛骨香,带点微辣,但个人认为最难做得好的是面质,即使泡在汤里一段时间都不会
更多
记得学生时期,没有多余的零用钱作旅费,出外旅游最爱选台湾,机票便宜、消费不高、语言沟通方便 (甚至在街上随便都可以找到一个香港旅客)。可以随时一个人轻装上阵,亦不忘尽情开餐,找当地食店地标、扫夜市等成为指定动作。卤肉饭、红烧牛肉面、蚵仔煎、芋圆等都是当年最爱。七、八年过去,今天这些食物已经在香港卖得成行成市,当年那些到台湾必吃的美食今天都能在香港找到「港式翻版 」,甚至进军香港的正版店家,如鼎泰丰、程班长、度小月等。在全球化的洪潮影响下,这个曾经让学生时期的我兴奋不已的地方已经变得不再陌生,也逐渐减低了出游台湾的意欲,出来社会工作后也只是到访过垦丁一次。

今天重拾旧味,选了打着「台湾牛肉面」旗号的铁牛。曾经在工作地点附近光顾过一次,它的牛肉面给我的印象还不错,今天再来试试。当年在台北给我印象较的牛肉面有老张、老王记、永康、林东芳等,此后在香港,只有在程班长吃过较接近的味道。听住在元朗的同事提过那里有一颇出色的台湾牛肉面,有机会以后拜访一下。一碗出色的红烧牛肉面,要有入口嫩腍的牛肉,半筋半肉,汤底呈深啡色,蕴含浓厚的牛骨香,带点微辣,但个人认为最难做得好的是面质,即使泡在汤里一段时间都不会过腍,保持Q弹 (台湾地道的叫法)的效果。以上种种缺一不可。

半自助形式,先坐下,然后店员会递上点餐纸,选好食物再自行到收银台付钱。

胚芽奶茶
热饮选择不多,只好点了杯胚芽奶茶,但台式奶茶的魅力始终不及港式奶茶,茶胆相差甚远。只能说奶和茶平衡,但欠茶味,欠奶香。
胚芽奶茶
7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柠檬冬瓜茶
冬瓜茶曾经是我最爱喝的台式饮料,但市面上卖的冬瓜茶都过甜。这里的冬瓜茶加了柠檬酸味,冲淡了甜味,不失为一个消暑解渴的选择。
柠檬冬瓜茶
5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红烧牛筋腩新竹米粉
上次吃过一次红烧牛肉面,牛肉不错,但面质未如理想。今次新尝试,试试配搭米粉效果如何。米粉少少弹,口感一流。吸了汤的米粉染成浅啡色,啖啖渗著汤底的牛肉味。只有两件牛筋,软中带韧,韧中带弹,都不错,不过个人喜欢又腍又黏的牛筋。牛肉味清香,但肉质偏嚡,即使吸了汁吃起来也觉得偏干。大大碗,份量够。
红烧牛筋腩新竹米粉
10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5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8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洛神甜醋鸡肉便当
既然叫了牛,另一道菜则点鸡肉。未上菜前想像是咕噜鸡,的确是炸的,但炸得不脆,肉干而无味。炸鸡旁边放了一小碟洛神甜醋,但颜色奇怪,入口淡淡的没什么味道,既不甜又不酸,颇失望的一道菜。
洛神甜醋鸡肉便当
5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珍珠饭干身,一粒一粒的,不过偏硬。圆碌碌的珍珠饭煮腍少少,才能吃到其黏糯。
4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肉燥拌青菜
加上肉燥调味,味道不错。
肉葱拌青菜
5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黄金梅子脆薯
切成粗条的梅子脆薯正如其名,炸得金黄,外脆内软。配上咸咸甜甜的梅子粉,跟蕃薯的清甜很夹,而且中和了脆薯的油腻,吃多几块也不会滞。
黄金梅子脆薯
40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凉拌小黄瓜
台湾常见的凉拌菜,几乎所有摊店都会卖,作为前菜绝对是清爽开胃。青瓜清爽,不会没有预期的酸,反而是过多的甜。
凉拌小黄瓜
3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鱼酥皮蛋豆腐
冰滑的豆腐上放了鱼酥、皮蛋、柴鱼丝及葱花。甜甜的鱼酥为豆腐调味、皮蛋则只属一般,没有流心,连外层都偏硬。将整砖豆腐连带其他配料一并放进口内,口感嫰滑,不错,不吃皮蛋就好了。
鱼酥皮蛋豆腐
4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6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这次的食物没上一次般留下较深的印象,水平只属一般,或者是已有几高的期望。不过离开时,门外有一大堆人等位。想不到假日过了午饭时间,仍能吸引如此人流,看来台湾菜对香港人仍有一定的吸引力。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7-08-12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100 (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