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4-28
107 浏览
谈到长沙湾四大茶记──青山道的新华、苏屋村的杜鹃、东沙岛街的兰香阁以及同样在青山道上邻近嘉顿的雪山 (注:是我心目中的名单),我最爱的是新华 。并不是「从小吃大」的,想当年小学生的我总是跟大人光顾另一家名为南香的茶餐厅 (就在新华旁边,那里的枝竹斑腩饭和杂烩炒面天下无双,多年后依旧念念不忘 ),结业后才转投新华怀抱。上茶餐厅我向来不爱点特餐甚么的,新华是例外:自家制旧式餐包、油腻腻的火腿奄列、「惹味」的沙嗲牛肉公仔面,当然少不了一杯香醇滑溜的港式热奶茶。理智左脑告诉你它水准不过尔尔,但感性右脑还是令你一口接一口无法停下来──不因为饿,而是回忆美化了一切,教你尝遍百味仍然不忍舍弃……这样的经验,你一定也有!新华有阁楼 (我不大爱坐 )。少说数十年历史,期间也曾「内修」,装潢未算十分古旧;不过与半条街以外的金园一比,后者灯火通明无疑「光鲜」得多,犹幸地方干净。注意,清洁大婶往往在你吃面途中「失惊无神」扫帚往你脚下一伸 (通常在午茶时分),但我「训练」有素,不「中招」已久。经典特餐已「加价」至二十七元一客,暂时仍称得上「价廉物美」的 (若加至三十便不敢说了 )。牛油餐包和火腿奄列同放一碟子
这样的经验,你一定也有! 新华有阁楼 (我不大爱坐 )。少说数十年历史,期间也曾「内修」,装潢未算十分古旧;不过与半条街以外的金园一比,后者灯火通明无疑「光鲜」得多,犹幸地方干净。注意,清洁大婶往往在你吃面途中「失惊无神」扫帚往你脚下一伸 (通常在午茶时分),但我「训练」有素,不「中招」已久。 经典特餐已「加价」至二十七元一客,暂时仍称得上「价廉物美」的 (若加至三十便不敢说了 )。 牛油餐包和火腿奄列同放一碟子上。餐包十居其九不是热的,室温下吃仍然松软。旧式餐包有股甜味,光吃我不喜欢,涂上牛油后却说不出的可口 。火腿奄列 (注:不喜欢奄列可改火腿炒蛋或煎双蛋,不另收费) 老实说不是每次都煎得好,是次「油量」之多连我也忍不住皱眉 。奄列内火腿丝切得幼细,蛋汁不算充盈,是旧冰室风味。有网友将之与澳牛等「滑蛋专家」比较──唉,根本不在同一具天秤上,怎么可能比得上……慢著──照片中的不是餐包而是方包啊?勿大惊小怪 ,餐包卖光了自然以方包取代。何况方包有方包的好处,见下图: 相信我,「瑞士蛋卷」真的比较好吃 (不知道是否「独家」秘技? )。 如点煎双蛋下单时请向伙计确定有餐包没有 (个人认为方包与之不搭配)。三扒两拨吃光蛋白,将餐包掰成小块小块的、撒点胡椒粉蘸蛋黄吃──美味,就这么简单。 沙嗲牛肉公仔面是百吃不厌的。虽是大光面,但师傅煮得软硬适中。薄牛肉约八九十片,普通货色,精华在于稠身味浓的沙嗲,完全入味,多年来不曾碰过「失手」情况 (暂时是我吃过最好的茶记「沙牛」 )。轻拨数下,清汤摇身一变成「惹味」浓汤底,粗糙的公仔面一下子好吃起来了。单点「沙牛」可搭配饭、意粉或焗餐包,皆美味。 特餐的灵魂其实是那杯热奶茶。不输金华等名店的好水准 :以厚身瓷杯奉客,有效保存茶温。茶味浓郁,喝罢有茶甘余韵,而且不带一丝酸。真要挑剔的话,是其滑度尚有进步空间 (目前我给八十分以上 )。至于冻奶茶,奇怪地不好喝,偏甜、茶味又淡许多,简直不像是同一家出品 。如非天气太热,我绝不点冰的。 除了特餐,此店蛋挞和鸡批甚有口碑,个人认为还好 。有次特地买来金园、新华两家鸡批比较一番,结果新华险胜「马鼻」:批皮是港式偏甜口味,热食香脆松化,馅料有白汁煮过的鸡肉、火腿、洋葱和蘑菇,略呈糊状,调味适中。堂食的话紧记「出炉」才下单,冷了浑然不是那回事。
新华并不是值得远道而来的茶餐厅,不是街坊的你,品尝后可能大感不外如是。在此重申我的题目:美味,从来没有「绝对」客观标准的,你不认同也没办法……
P.S. 是街坊也得说:3D 蛋糕是「地雷」,小心。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