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3-08
7545 浏览
昨天在铜锣湾看见一间新的鮨店,店面简约。 一张门幡在风中飞舞, 和鮨角有点相似, 心想: 今晚就来试试看。 拿起电话订座,电话另一边传来一把一听就知是日本人在说广东话的腔调, 我想,这日本人的广东话好生厉害; 一定在香港居住了很久。 和他谈了一会,最后订了晚上7点正。是夜.... 准时 .... 我拉开了这鮨店的木门: 植原 板さん达步入餐房, 灯光把一张弧形的寿司吧台照得发亮, 一位身穿传统和服的女侍应 (我相信是日本人) 带领我们入座。 这个寿司吧可坐8人, 还有一张小小的正方枱。 和师父们攀谈了一会, 原本今天接电话的是植原 さん。 "他以前在cwb 鮨广掌厨, 现在自立门户了"。 另一位来自 鮨佐瀬 的 Kenji さん告诉我。其间, 侍应礼貌地奉上 wine list, 一看之下, 发现有卖日本古酒。 所谓古酒,是指酿成酒后会被放上一段颇长的时间,让酒更成熟、味道更纯厚。 今晚的古酒是9年陈的梅酒。 酒的颜色比一般梅酒深,酒味浓郁,如果大家不知道喝什么的话,大可试试这里的古酒。寿司いろいろ 今晚吃了 27 贯。 这里的酢饭也用上了赤酢, 品质中规中矩
板さん达 步入餐房, 灯光把一张弧形的 寿司吧台照得发亮, 一位身穿传统和服的女侍应 (我相信是日本人) 带领我们入座。 这个寿司吧可坐8人, 还有一张小小的正方枱。 和师父们攀谈了一会, 原本今天接电话的是植原 さん。 "他以前在cwb 鮨广掌厨, 现在自立门户了"。 另一位来自 鮨佐瀬 的 Kenji さん告诉我。
其间, 侍应礼貌地奉上 wine list, 一看之下, 发现有卖日本古酒。 所谓古酒,是指酿成酒后会被放上一段颇长的时间,让酒更成熟、味道更纯厚。 今晚的古酒是9年陈的梅酒。 酒的颜色比一般梅酒深,酒味浓郁,如果大家不知道喝什么的话,大可试试这里的古酒。
寿司いろいろ 今晚吃了 27 贯。 这里的酢饭也用上了赤酢, 品质中规中矩等, 但亦有其独到之处。
大多数鮨店为寿司抺上酱油时都会用酱油扫, 但这里, 有些寿司是用喷壶的。 好处是, 喷壶可平均地在寿司表面薄薄的喷上一层酱油, 不会像用扫般扫上过多酱油而影响味道。
此外, 师父对每件寿司的味道亦讲究。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是爱鱼女寿司。 在清淡的白身鱼肉上加上一撮樱花花瓣渍, 味道微咸有花香, 颜色配搭亦十分好看。
从细节上可看到出这鮨店对待食物的态度和处理的手法可算是一丝不苛的。
如我上一段说的, 整体味道中规中矩,如一定要选出最好吃的,我会选以下几件:
鲹 在我以前的文章 [鲔 . 全席] 内说过,有些鱼必须经过熟成,鱼本身的味道才会释放出来。 这时候,鱼味更浓,肉质更软。 今晚的鲹颇肥美, 相信不是今天的鱼货, 但味道却可以肯定的。 肉质柔软非常, 鱼油丰富,加上羌葱茸提味… 好味。
鰯 鰯,沙甸鱼是也。 这件 寿司用上半边沙甸鱼来握制,份量大,鱼味浓郁不用说。Kenji さん 还很有 heart 地切成两份,方便食客食用,可见其职人之心。
鰊 (にしん) 鰊, 香港人叫希灵鱼,其实是把英文 Herring 直译过来罢了。 在香港一般吃到的都是冷藏的, 加工过的,又把其黄色的鱼卵 (日文称: 数の子) 和鱼肉压成一块,用盐和酢来调味。 这样的希灵鱼,我吃过一次而尔。 今晚的鰊叫春鰊,故名思义,是春季捕获的。 体内没有鱼卵,也没有多余的油脂, 有的是年青的味道, 清爽的口感。 鰊这种鱼全身布满细骨, 清除它们要非常细心, 否则一吃到细骨, 保证你只能全部吐出来。
さめの软骨 さめ, 鲨鱼也。 这件是鲨鱼软骨 寿司, 把鲨鱼软骨切得细碎后再混合飞鱼子,塩和酒调味。 其实软骨是完全没有味道的,咸香的味道是塩和酒的考妙调配。 这寿司嘴嚼时是有点费力,但也不失为一个新奇的经验。
椰子奶冻 今晚的 甜品是红豆椰子奶冻。 红豆藏在奶冻的底部, 吃的时候记得从底部开始, 把红豆、奶冻和绿茶粉一起吃到口中。 你会尝试到红豆的甜和绿茶的苦十分配合。 加上奶冻的滑和淡淡的椰香, 的确好味。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