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2-17
186 浏览
写拉面已经来到了第九回, 纵看这些拉面店, 其实都不难发觉这些店都不是大排长龙的店子。原因很简单, 一, 我没耐性; 二, 我怕挤拥。我认为找美味不是每个为吃同一家店, 同一样菜才叫识货; 而是能有不同餐厅, 不同菜式, 而有不同选择, 但互相尊重。况且, 很多时人们会为达到某个目的为必要任务, 而往往忽略旁边的东西。其实吃东西都是随心而发, 我拒绝为吃而吃。这家店给我的感觉也同样的随心, 生意当然人人想做, 做又想好, 不过实实在在想给出好食物而从心所发出的心机与踏实, 却不是每家店能做得到。这店位于当眼但偏僻处, 很矛盾。当眼是, 其实店外不足一百米的天桥人流很多, 熙来攘往, 上下班的人士, 演唱会日子的前后时间, 都让这条从尖东通往火车站及红馆的天桥变得异常多人。但偏僻的是, 这店就在桥上肉眼看到的地方, 但鲜有人踏足而进。出于好奇心, 那次我们到来一试。 虽然来得静悄悄, 但其实大有来头。根据餐牌第一页的简介资料, 餐厅提供的是白鸡汤汤底为主打, 而且每一分的用料都经过细味研究才走出来的。而店铺始于2001年的琦玉县, 开设身一家店。虽然它并不如有些日本拉面店等如百年老店,
这家店给我的感觉也同样的随心, 生意当然人人想做, 做又想好, 不过实实在在想给出好食物而从心所发出的心机与踏实, 却不是每家店能做得到。这店位于当眼但偏僻处, 很矛盾。当眼是, 其实店外不足一百米的天桥人流很多, 熙来攘往, 上下班的人士, 演唱会日子的前后时间, 都让这条从尖东通往火车站及红馆的天桥变得异常多人。但偏僻的是, 这店就在桥上肉眼看到的地方, 但鲜有人踏足而进。出于好奇心, 那次我们到来一试。
面条方面用上中度偏幼的面条, 比博多的幼面粗一点点, 不过却是偏黄色蛋面。短一点的水煮时间, 硬一点的面质, 弹性有活力, 不会太死实。可是, 中幼面拉汤入口时, 味道略嫌淡了一点, 但是整体都可接受。面条 -- 8/10
用料方面, 餐厅标榜用上好质素的青葱与青海藻。当面条拉入口中时, 青葱与海藻都一同被拉入口中, 令口感变得爽口而清新。而另一方面, 叉烧却是圆卷形的五花腩。腩肉间肥, 与汤连接令汤质口感更重。厚薄适中, 令口感饱满, 特别是外皮部分味道更香。另一个亮点在于未熟溏心蛋, 味蛋入味而带甜, 蛋黄溏心漏黄, 浆口感觉注满了蛋香, 不错。用料 -- 9/10
至于面条, 仍是用上自制的中幼面条, 有弹性。可是配入这个浓香果仁汤的话, 可能还是有些微粒状, 所以面条未见滑溜感。不过连汤拉入口时的饱满覆盖感强, 而且味道比之前的鸡汤更浓厚。面条 -- 8.5/10
而用料方面, 别了可口的叉烧, 配上的是鸡肉丸。如果要以机制的再制肉丸来比弹性的话, 这个绝不是对手。然而我认为这个肉丸并非讲求弹性, 而是香鲜味道。这个肉丸用上免治鸡肉, 混入了惹味的辣椒碎及青葱, 挑逗味蕾。为增强入口时的嚼劲, 肉丸内混入了细小的莲藕粒, 莲藕粒爽口而脆, 与稔稔的免治鸡肉形成强烈的对比。再者, 莲藕鲜味带动鸡肉丸味道, 妙不可言。唯一问题是肉丸比较松散。其他配料, 如青葱, 青海藻亦差不多。用料 -- 9/10
整体来说, 这家店的拉面水平也是不错, 特别要提到他们常用的长葱, 青鲜爽脆, 干净俐落, 是难得的吸引。所谓见微知著, 从小事出发也能用心好料, 真的令人吃得开怀。而餐牌上亦有一味长葱拉面, 看来这是我下一次到来的目标。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