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12-18
1588 浏览
山顶, 对你来说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我一直都觉得山顶不过是一个游客去的。虽然说有美丽的夜景可看, 也有优秀的行山步道, 但伴之而来的是人多人多和人多。偏见之下已经是多年没有踏足此地了。不, 也不是说对这个地方反感或是不喜欢, 但在周末四处走的时候, 也甚少会想起要上来逛。 昨夜和朋友从金钟搭的士去到山顶广场吃饭。车子在迂回的山道上以之字形爬行, 愈升愈高。看著旁边的高楼, 心中暗暗感慨, 即使似香港般的弹丸之地, 居民的际遇也很不一样。这样的大楼之中, 应该也住有不少小小的孩童吧。家可安在此, 至少是生活无忧, 他们的未来是否有比他人更有发展的空间呢? 一边胡思乱想, 的士就到达了目的地。看著的士站内长长的人龙, 思绪一下子被拉回现实之中。啐, 想那么多有的没的做甚么呢, 填饱肚子最实际。 说起填饱肚子, 我们这一代无疑是幸福满泻的一群。外出吃饭并不是甚么新鲜事, 而且选择之多令人咋舌。很难想像在六、七十年代外出吃一顿是一件可以津津乐道几天的乐事呢。 在那一个年代而生的食评家、饮评家多文人雅士, 懂生活懂吃喝懂风雅, 在普遍市民都难以接触奢靡的时代, 他们的形象是特别出众的。他们的意
我一直都觉得山顶不过是一个游客去的。虽然说有美丽的夜景可看, 也有优秀的行山步道, 但伴之而来的是人多人多和人多。偏见之下已经是多年没有踏足此地了。不, 也不是说对这个地方反感或是不喜欢, 但在周末四处走的时候, 也甚少会想起要上来逛。
昨夜和朋友从金钟搭的士去到山顶广场吃饭。车子在迂回的山道上以之字形爬行, 愈升愈高。看著旁边的高楼, 心中暗暗感慨, 即使似香港般的弹丸之地, 居民的际遇也很不一样。这样的大楼之中, 应该也住有不少小小的孩童吧。家可安在此, 至少是生活无忧, 他们的未来是否有比他人更有发展的空间呢? 一边胡思乱想, 的士就到达了目的地。看著的士站内长长的人龙, 思绪一下子被拉回现实之中。啐, 想那么多有的没的做甚么呢, 填饱肚子最实际。
在那一个年代而生的食评家、饮评家多文人雅士, 懂生活懂吃喝懂风雅, 在普遍市民都难以接触奢靡的时代, 他们的形象是特别出众的。他们的意见充满了指标性, 毕竟甚少外出耍乐的话, 谁都喜欢一击即中吧。
至于现在, 时代已经大大的转变了。人人手执一机, 随时上载户联网, 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员, 人人都可以是「专家」。味道已经不是最重要, 卖相、餐厅环境, 都要逐一计分。资讯泛滥之下再无大师可以应运而生。
因为自己并不是甚么出类拔萃的人,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一个年代。喜欢写, 可以自己开辟一个小天地, 自由自在大放厥辞, 快哉!
来之前有上网看过餐厅内部的照片, 发现装潢比较特别。店子分两层, 下层的面积比较小, 而且特地把狭长的空间打造成旧日街头食档的风味, 在「铁闸」旁吃点心, 自是别有一番风味。旁边当然就是「大牌档」, 啊, 非也, 是打扮成「大牌档」的开放式点心厨房, 可以看到师傅忙碌地准备不同的点心, 也是一乐事。
街头风味除了「大牌档」、「铁闸」, 又怎可以少了香港最大的特色之一, 霓虹招牌呢? 二楼特地留空了一大部份, 以高楼底配衬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当食客步上楼梯之时恰恰是围著街头的场景走了半圈, 可以多角度欣赏此番心思, 美也。
二楼的装潢则比较堂皇而华丽。颜色格局均令我想起太平馆餐厅, 但当然, 是比较亮丽的版本。身处其中, 真的有时光倒流之感。
我的第一感官是, 炉峰乃是以游客为主要消费群的餐厅。这一类的餐厅一般有两大弊端, 一是订价高, 二是食物质素一般。心中暗自犹豫, 但在食物上桌的一瞬间我就开怀了。由打头阵的点心开始就觉得水准出众, 及后的怀旧菜也做得到家; 给食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乃是绰绰有余的, 为本地食客提供一个食怀旧菜的好去处才是食香港人之喜呢。
像所有比较正式的中菜局一样, 吃大菜之前先要吃的乃是点心。在粤菜饮茶中最常见的是放在蒸笼中的包子、各式糕点、肠粉等。及后又有酥炸点心的出现, 脆卜卜的甚得食客欢心。对我来说, 早上去茶楼吃一盅两件叹杯茶固然是开心, 但我更喜欢在正餐之前吃三数件, 当开胃小食。过足口瘾之余也不怕似在饮茶时因一时开心而吃得过多!
虾饺、烧卖是最广为人所喜欢的点心, 自然要吃吃看。虾饺上台, 大家都忍不住低叹一声, 真的很美! 外型可以打足满分, 饱满浑圆, 两边两个尖角微微上翘; 折口又多又密, 听说有足十四折呢。不过为食的我当然不会花时间慢慢数, 趁热吃最好。刚刚好是一口的大小, 内馅绝对是虾多肉少, 加上嫩笋尖, 整体吃来极鲜甜。虾饺皮更是一绝, 很久没有吃过口感如此对心水的饺皮了, 爽而不粘, 薄而不穿。折口的部分已经是最厚的地方, 吃来也不见硬实。太好吃, 或许是近年我所吃的虾饺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笼。朋友更一口气吃了三件, 而我, 为了留胃口给接下来的菜式, 只好英雄气短地吃一粒。一粒! 几时一定要回来饮茶再吃虾饺。
一般来说我会喜欢吃烧卖多于虾饺, 不过今次恰恰相反。除了因为虾饺实在做得太好吃之外, 也因为炉峰的烧卖比较肥腻, 猪油之香比较突出, 年纪不轻的我只可大叫小生怕怕不敢多吃。如果是外地的朋友, 想感受更怀旧的点心, 可以弃烧卖改点「三星烧卖」, 三粒烧卖分别配上猪肚、鹌鹑蛋、花菇, 此味已经不多见, 更觉珍贵。
另外两份的炸点也叫我惊喜。油器最怕油份重, 干脆用手指拈起来吃也不觉得指尖沾上太多的油, 质素很不错。葱油饼是北方古旧一点的样式, 但缩小为精致版本。同样的葱油饼在北京楼也找的到, 不过此处的酥皮炸得松化, 入口时有空气感, 显得技巧更好。葱油饼及鸡丝春卷均是馅料充足, 是水准之作。
点心吃完了, 在主菜的环节我们倒是没有太著重于怀旧菜式之上。因为菜单之上的选择甚是丰富, 不就不必拘泥在特定的风格之上。
先来一个海蜇花, 看真了原来是海蜇头呢。海蜇头是水母的触须, 也是海蜇最好吃的部份。它特别的厚身, 也特别的爽脆。一旦开始吃又有谁可以停下口呢。调味方面比较淡, 基于海蜇头本来没甚么味, 调味再重手一点可能效果更好。
藕饼看似不复杂, 但做起来功夫也不少, 口感的控制是最考人的。很多地方做藕饼都会加入大量的鲮鱼肉, 而我却是一个对鲮鱼肉不怎样带好感的人, 因此遇上带有浓重鲮鱼滑味的藕饼我并不会多吃。而今晚所吃的, 吃得到切碎的莲藕那微脆的口感, 肉也弹牙; 调味很香, 绝对不必加上额外的沾酱同吃。藕饼带小小的葱香, 口感似有加鲮鱼肉但味道并不很出, 正好合我口味。
每次说起金钱鸡都会想起新蒲岗的得龙大饭店。说起吃怀旧菜, 只怕得龙认了第二没有人会认第一吧。但炉峰毕竟也有他的优胜之处, 一是地点好, 二是装潢有感觉, 三是食物份量二至四人分吃也可, 四是可以同时吃到美味点心, 也是立在不败之地呢。
炉峰的金钱鸡做得很对版, 依次序由下至上为瘦叉、冰肉、鸡润。三者之中又以冰肉处理得最好, 入口香而不腻, 油脂正好平衡了瘦叉的干。鸡润切得极薄, 若可以做厚一点, 口感会更好。酱汁颇粘甜, 少一二分效果会更佳。
对没有多少接触粤系怀旧菜的人来说, 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被金钱鸡赤裸裸的脂肪胆固醇吓怕。不过君又不是天天吃, 又忌讳甚么呢。有见炉峰的金钱鸡做得颇大一块, 尝新的话二人分食一块, 也很够。爱上了那浓烈直接的味道之后, 你就会似我, 毫不犹豫地一个人独享一块的。
汤品也是一个惊喜, 谁会想到一个二人份量的汤竟是如此大的一窝。如果打算多试试的食物, 还是多找几个朋友一起来吃吧。当然, 如果餐厅可以考虑推出「一人盅」的话, 就真的是食客之喜啦。
说回这一个杏汁白肺汤, 也是一个很传统的汤品。因为做起来不易, 处理猪肺不容易, 磨起杏汤来也花时间, 因此也绝少地方有继续供应了。喜欢杏香的人绝对要试杏汁白肺。炉峰的杏汤做得比较薄, 也相对不会太涨胃。令女士最为心折的是当中的花胶用料甚好, 极厚身, 要多吃来补补骨胶原了。
到了今时今日我看到百花炸酿蟹钳都会想起婚宴。但这个印象其实并不公平, 因为现在的婚宴都不一定有蟹钳食, 而肯做蟹钳的食店, 出品都会比婚宴中的好很多。蟹多鱿鱼多粉少是美味的基本, 百花(鱿鱼)爽甜弹牙, 好吃。放在蟹钳下的是酸萝卜, 不知怎地竟鬼斧神工地做成了心型, 美丽之极!
又怕辣又要食, 是我对此水煮鱼的感受。但因为真的太过不能吃辣, 所以还是情倾牛肋骨是也。带骨上的牛肋骨卖相颇有气势, 调味带甜, 煮得够入味, 乃是伕赞不绝口的。虽然没有配上任何的酱汁, 咬开却不干不柴, 甚惊喜。
一路吃下来已经甚饱, 最尾当然要以甜品作结。首推有昵称「菲林筒」的芝麻卷, 不要看它其貌不扬, 芝麻味极浓郁。卷皮略为腍身一点, 但皮与皮之间似是有一层薄薄的芝麻蓉沙, 更添风味。另一个枣皇糕也做得弹牙不粘口, 枣味稍稍深沉一点, 甘中带甜, 很适合女士食用。
席间和朋友聊起天, 他说, 觉得我是一个喜欢西餐多于中餐的人。张口想反驳, 但仔细想想, 我又真的不是很经常会外出吃中菜, 予他人此感觉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事。中菜的博大精深乃是穷我一生也未必可以认识清楚的。除了八大菜系, 还有数十种的制作方法, 变化可以称上万千。既然不懂, 就最好闭上尊嘴专心吃, 品味就好。
粤式怀旧菜是其中一种我喜欢的系列, 就贪他味道爽直, 不转弯不抹角, 浓重油腻, 香气行先而味其次; 准备功夫多为繁复, 在家无论如何做不来, 就只好出去吃啰。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