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4-15
66 浏览
还记得很多年前,和民初打入香港的巿场之时,以日式居酒屋的方式营运,食物烹调有度,味道不错。 但香港却难以接受以小吃为主,佐酒为乐的饮食文化,和民集团最终也开拓了一个新的品牌 – 和亭也。 最初以后二线可以并驾齐驱,各自安慰不同巿场的顾客,但管理层渐渐明白要动辄数百元吃小食为主的晚饭,港人多数不愿接受,和民也因此渐渐加入饱肚的淀粉质类食物,也慢慢地加入不同味道的食物,例如最近的韩食吧。 结果导致它们的强项没有了,以往不错的食物也保不住了。 是时候要检讨么? 经营手法问题也多,尤以要客人在门前等候,即使店内有位也 “故意” 不给予客人入座,做成人多的假象。 这个现象不只是在东涌店才可看见,其实在和民系的食店都是这样的运作。 不信? 在等位时进内看看便知道了。 我至少有一年时间去 “发现” 这个问题。 是问题还是经营手法,就只有管理层才知悉。 鲑鱼刺身:和民的鲑鱼(三文鱼)绝对不会厚切,是薄切,加上少许柠檬汁和芥辣就放进口内,这种鱼一定要放中口慢慢的细嚼,让鱼油慢慢的分解,香气四溢。 今天送来的是鱼近鱼腩位置,味道不过不错。 和民拉面:是一贯的拉面,其实毫无特色。 面是工厂货,汤是味精汤,配
最初以后二线可以并驾齐驱,各自安慰不同巿场的顾客,但管理层渐渐明白要动辄数百元吃小食为主的晚饭,港人多数不愿接受,和民也因此渐渐加入饱肚的淀粉质类食物,也慢慢地加入不同味道的食物,例如最近的韩食吧。 结果导致它们的强项没有了,以往不错的食物也保不住了。 是时候要检讨么?
经营手法问题也多,尤以要客人在门前等候,即使店内有位也 “故意” 不给予客人入座,做成人多的假象。 这个现象不只是在东涌店才可看见,其实在和民系的食店都是这样的运作。 不信? 在等位时进内看看便知道了。 我至少有一年时间去 “发现” 这个问题。 是问题还是经营手法,就只有管理层才知悉。
和民的鲑鱼(三文鱼)绝对不会厚切,是薄切,加上少许柠檬汁和芥辣就放进口内,这种鱼一定要放中口慢慢的细嚼,让鱼油慢慢的分解,香气四溢。 今天送来的是鱼近鱼腩位置,味道不过不错。
和民拉面:
是一贯的拉面,其实毫无特色。 面是工厂货,汤是味精汤,配料也是精制的。
天妇罗冷荞麦面:
要吃好的天妇罗,是要到专做天妇罗的地方。 一般的地方不能,酒店级的也不行,就是要专科才行。 从前和民的天妇罗以一般的水平而言,确实是做得不错。但今天的天妇罗,殆矣。 油没有了麻油香,炸得过火,面浆过厚等等都是这个天妇罗败北之处。 惟调味尚可,否则将会与港式天妇罗比下去。 面也是一般的货色,冷面的豉油和葱救了不少分数。 但只是OK。 没有甚么了。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