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05-18
4858 浏览
日本菜和台湾菜分别也吃得多, 结合一起成日台Fushion菜却甚少接触. 日本菜以清淡和新鲜见称, 而台湾菜则以浓味取胜, 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菜式, 走在一起, 再注入艺术和美学元素, 的确是一种崭新的饮食体验. Naked Gurume Gyarari 位于中环SOHO区, 由半山扶手电梯走过来也很就脚, 门面有少许隐闭, 不留心看很易走过了头. 黑色长窄巷入口, 上了楼梯, 就是餐厅所在. 在餐厅的另一边原来是一个画廊, 不定时开放, 也可供包塲作活动之用.餐厅的格调就是走向型格一类, 昏暗的情调, 简洁俐落的陈设, 门口一棵假的樱花树摆设, 虽有点格格不入, 但也为比较酷的餐厅加注一丝柔情和色彩. 店内占地颇寛敞, 却没有吝啬地放多几排枱椅, 全店就只有不够10张枱, 空间感充足裕. 厨房在尽头位, 半开放式, 可观赏到大厨制作时的模样, 当然也会让食客更安心一点.说到这次的班底, 是数位久未相聚的好姐妹, 难得一呼百应, 在彼此各有各忙的日子下, 相见并不太容易, 所以我们也份外珍惜.Naked 解作赤裸裸之意, 也代表食物的新鲜和原创味道, 前者当然无庸置疑, 说到味道的
Naked 解作赤裸裸之意, 也代表食物的新鲜和原创味道, 前者当然无庸置疑, 说到味道的原创性, 在这简单的一餐中更是表现无遗, 一些熟悉的材料, 菜式, 在大厨的无限想像和创意之下, 发挥得淋漓尽致, 改头换面后呈现在眼前的, 却活像是一碟碟精致的艺术品, 目不瑕给.
作为前菜, 这个吞拿鱼藜麦沙律可谓相当称职. 厚切吞拿有没有过多鱼脂, 入口稔滑鲜甜, 能吃出那股新鲜. 底层铺满超级食物藜麦, 伴以红菜头, 牛油果泥, 有机菜, 吞拿鱼籽, 酸醋汁等, 入口像爆珠般有趣, 口感独特, 蔬菜类则新鲜清甜, 味道酸甜清新, 十分的醒胃.
吃完比较西式的沙律后, 这一道海山酸辣炸鸡翅就像把舌头由远方带回我们熟悉的东南亚菜. 鸡翼以甜辣椒酱, 小茴香, 芫荽叶, 青柠等腌炸, 酸辣甜的味觉混合在一起, 惹味非常, 青柠有提味作用, 那独特的酸涩味更令菜式倾向泰式的感觉.
精致可爱的半熟薰蛋不只在上海或苏杭菜才能品尝, 用汤匙盛上的半边鸭卵, 以樱花木, 八角, 花雕酒作薰料. 橙黄色的半流心蛋黄, 鲜艳欲滴, 蛋面再淋上红菜头汁和黑鱼籽, 色彩的美学配衬表露无遗, 俨如一件件艺术品呈现眼前.
又一中西合璧菜式. 用上京菜常用的饱皮, 内里满满放的是48个月风干西班牙火腿, 脆腐皮, 龙虾肉和芝士酱. 半开口的夹子排在一起, 卖相十分精致, 像迷你小三文治.
吃了之前几款, 创意十足, 也够中西合璧了, 但日本菜的感觉一直不太显现, 直到这一款. 概念是由客人自由发挥, 造出自己口味的手卷. 木板上整齐排列着和牛, 海胆, 和牛他他, 鹌鹑蛋, 泡菜, 蒜蓉, 还有紫菜和紫苏叶作包裹之用.
大家还在努力制作卷物之际, 另一道让人惊叹的菜式又上枱了. 一客4个迷你甜筒盛着的分别是海胆, 鱼子, 柚子汁和罗勒叶; 另一客则是Toro, 珍贵鲟鱼子, 黑芝麻等. 整齐的竖立在金属架上, 卖相漂亮之余,还增添一点点型格贵气.
台式三杯鸡的化身, 以另一个面貎呈现. 用上泰式煮法, 加入九层塔, 辣椒, 花雕, 蒜蓉, 姜等煮成, 下层铺着九层塔薯蓉, 跟平常吃的三杯鸡件不同, 这里以鸡锤代替, 卖相更具一致性, 吃起来也更啖啖肉.
又是矜贵和精致结合, 原只饱鱼配上牛舌, 加入青蕃茄酱和百合, 一啖一口, 足以把小咀填得满满. 不过...我就不吃牛舌的, 转赠友人 饱鱼以红烧方法煮稔, 十分入味, 口感烟韧有嚼劲, 鲍鱼味香浓突出, 伴以相对清新的蕃茄酱, 能减低饱滞感和咸度.
每碟虽小巧精致, 但吃到这里已感到十分的满意和满足, 不会过饱也不会不够. 最后的一道菜当然离不开是甜品. 上枱时大家都哗然, 极度讲究的设计, 云石砖上放了鲜芒果Gelato, 伴以鳯梨酥, 绵花糖, 加上士多啤梨酱, 腰果仁, 再洒上七彩糖珠. 这盘甜品俨如一个缤纷乐园, 精美程度让人不舍得把它破坏.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