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7-01-19
39 浏览
又系颂扬出队的晚上, 之前几次追思礼拜都行得几远, 但刚看完南瓜兄的食评,就决定今次行近点, 由万国出来, 原来一条直路就到.见其他食友可能比较少来这一带, 总有点挣扎, 反而我们颂扬一班人就带著平安行来.夜晚这里一带都系老坑的地方, 虽然比较晚才来到, 人头涌涌, 但只见侍应两三下手势就搭出一张新台. 坐在街边, 仲通爽, 旁边的货车在上落货, 我只在想东莞仔几时来到.先去拣食物, 最后拣了手切肥牛, 四宝丸, 双饺, 黑柏叶.鹅肠, 竹笙,海参, 扇贝, 同杂菜. 汤底当然系番茄蟹煲.番茄蟹煲: 9分, 这个汤底, 一个字形容: 坚. 上台时先喝第一轮, 已经清甜无比.到后期再饮更加吸收了其他食物的精华, 系越来越甜, 但无过浓的感觉. 淋了的番茄同薯仔依然入味, 小弟不懂食蟹, 只吃了一件, 相当鲜甜. 两大只花蟹, 只见姊妹S同弟兄M埋头苦干下都未能清尽, $160的汤底, 其实不算贵.剩计饮番茄蟹汤已值回票价.其他火锅料只系配角. 当中双饺, 竹笙, 海参等等, 本身味道不太浓烈, 结果最易吸收番茄蟹的味道. 手切肥牛反而系麻麻, 没有太多肥羔部份, 浸完番茄蟹汤亦未能太出汤
见其他食友可能比较少来这一带, 总有点挣扎, 反而我们颂扬一班人就带著平安行来.
夜晚这里一带都系老坑的地方, 虽然比较晚才来到, 人头涌涌, 但只见侍应两三下手势就搭出一张新台. 坐在街边, 仲通爽, 旁边的货车在上落货, 我只在想东莞仔几时来到.
先去拣食物, 最后拣了手切肥牛, 四宝丸, 双饺, 黑柏叶.鹅肠, 竹笙,海参, 扇贝,
同杂菜. 汤底当然系番茄蟹煲.
番茄蟹煲: 9分, 这个汤底, 一个字形容: 坚. 上台时先喝第一轮, 已经清甜无比.到后期再饮更加吸收了其他食物的精华, 系越来越甜, 但无过浓的感觉. 淋了的番茄同薯仔依然入味, 小弟不懂食蟹, 只吃了一件, 相当鲜甜. 两大只花蟹, 只见姊妹S同弟兄M埋头苦干下都未能清尽, $160的汤底, 其实不算贵.
剩计饮番茄蟹汤已值回票价.
其他火锅料只系配角. 当中双饺, 竹笙, 海参等等, 本身味道不太浓烈, 结果最易吸收番茄蟹的味道. 手切肥牛反而系麻麻, 没有太多肥羔部份, 浸完番茄蟹汤亦未能太出汤底的味道.
四宝丸有牛丸, 墨鱼丸, 鲮鱼球同虾丸, 当中以墨鱼丸较佳, 番茄墨鱼丸相当匹配. 我对黑柏叶同鹅肠都麻麻地, 但食落口感不俗. 扇贝系几新鲜, 我们到尾声才食, 成口都系茄蟹味, 依然食到扇贝的鲜味.
杂菜只系$25一篮, 真系乜菜都有, 由头食到尾, 几抵.
是晚真的很高兴, 弟兄F的海参, 扇贝理论, 加上嘉士伯, 真系无冷场. 食到中途下了微微雨, 有点点寒意, 坐在街角的弟兄姊妹, 更添暖意, 莫名的浪漫.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