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2-02
62 浏览
不少電視節目都標榜過港島廳為城中的名人飯堂,地位顯赫,就連極富平民色彩的叉燒,也被它化腐朽為神奇,變成人間極品。據聞姊妹店九龍廳於一月初終於正式在圓方揭幕,急不及待來一試神奇法力。雖貴為富豪飯堂,但餐廳設計裝飾不算奢華。牆身的玻璃鏡、古典絲絨梳化、懷舊天花吊扇等等都成功堆砌出一個簡約和摩登版本的五、六十年代上海高級餐廳,而餐廳播放的旋律自然也離不開叱吒一時的上海經典金曲。九龍廳午巿供應的點心只限於十至十五款左右,款式不算多,相反用傳統方法炮製的家鄉小菜和炒手才是主打。要滿足到不同的口味,當然要從不同種類之中精心揀選一兩款來細心品嚐。 筍尖蝦餃 (Grade: 3/5)份量剛剛好一口一件,照足黃金比例。蝦餃皮薄筍香,蝦肉鮮味彈牙,但味道不致於十分特出。 鮮蝦腸粉 (Grade: 3.5/5)腸粉新鮮即叫即做,皮薄得晶瑩通透,加上大大隻的鮮蝦,份外鮮甜味美。 菠蘿叉燒包 (Grade: 3.5/5)熱辣辣又香噴噴的菠蘿叉燒包,可稱得上是一眾點心之中略為出色的一款。菠蘿皮做得香脆可口,叉燒餡料幼滑,入口時暖笠笠,感覺窩心。 招牌炸子鷄 (Grade: 3.5/5)剛剛入座時,侍應已經通知招牌
筍尖蝦餃 (Grade: 3/5)
份量剛剛好一口一件,照足黃金比例。蝦餃皮薄筍香,蝦肉鮮味彈牙,但味道不致於十分特出。
腸粉新鮮即叫即做,皮薄得晶瑩通透,加上大大隻的鮮蝦,份外鮮甜味美。
熱辣辣又香噴噴的菠蘿叉燒包,可稱得上是一眾點心之中略為出色的一款。菠蘿皮做得香脆可口,叉燒餡料幼滑,入口時暖笠笠,感覺窩心。
剛剛入座時,侍應已經通知招牌靚叉燒只剩五份,但當時還未看餐牌,怎能點菜?最終叉燒全部沽清,惟有改為品嚐另一道招牌菜炸子雞。
炸子雞的確做得骨酥肉香,質感細嫩,但略嫌骨多肉少,調味也可以調較得更好。總括來說,味道相比大眾化的鳳城或豪華級的福臨門和天龍軒所做的炸子雞,未見有特別過人之處。
從一頁頁懷舊小菜當中,揀選了香蒜腐竹水東芥。個人非常喜愛芥菜那種獨特的苦澀但水東芥的苦味來得較為温和,配搭香蒜、腐竹和上湯,味道清淡,特別有種開胃消滯的感覺。
要放棄餐廳馳名的乾炒牛河和風味的陳村粉的確需要些少勇氣,卻反而意外地找到整頓午餐的真正主角 - 乾燒蟹肉伊麵。
廚師所用的伊麵比常見的較為幼身,形狀有點似意大利粉中的linguini,與鮮蟹肉一併吃嚼勁甚佳。味道方面,麵香十分突出,加上伊麵盡得上湯的精華,令口感更為豐富。
雖然一道乾燒蟹肉伊麵挽回些少分數,但其他食物無論在味道和創意的角度下都未見得特別出眾。名氣當然重要,但出品和口碑更加實際,相信餐廳在這些範圍仍有進步空間。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