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4
16
等级3
72
6
2016-02-03 1078 浏览
     年近岁晚,农历年的气氛日渐浓厚,陪母亲大人办完年货,原本打算去吃泰国菜,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岁末氛围影响,还差半步就迈入泰国菜馆之际,忽然很怀念那精致的中式糕点,想起楼下有一南小馆,任性地临时变阵。     我一向不好沪菜,总觉得上海人的海派用到做菜上,尽得土豪之劣,浓油重酱不说,由前菜到甜点一律甜腻。曾经在上海小住数月,可真受尽苦头。以至回来这些年,都未曾下箸过沪菜。这次纯粹是冲著那五花八门的糕点和布丁,沪菜店以布丁作卖点,也许这就是香港食肆精髓: 荼餐厅精神,乜都有。          店员彬彬有礼,上菜速度也神速。前菜﹑小炒﹑时蔬和主菜,不消十分钟就安躺桌上。前菜:鸡丝粉皮($38) ﹑四喜烤麸($38)     两个前菜味道都是一般,粉皮不够爽口,混和了花生酱,口感更黏重。烤麸比起在上海吃到的甜度稍减,于我本是好事,但味道单调,除了甜酱油基本上吃不出别的味道,乏善足陈。小炒:风沙小黄鱼($30/条)     小黄鱼最低消费是两条,每条大概巴掌大小,价钱小贵。不过味道有惊喜,鱼身全条炸到金黄,鱼肉却依然嫩滑,真正外酥内嫩。蒜粒(风沙)炸过以后已经没什么蒜味,少少点缀于鱼肚之
更多
     年近岁晚,农历年的气氛日渐浓厚,陪母亲大人办完年货,原本打算去吃泰国菜,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岁末氛围影响,还差半步就迈入泰国菜馆之际,忽然很怀念那精致的中式糕点,想起楼下有一南小馆,任性地临时变阵。

     我一向不好沪菜,总觉得上海人的海派用到做菜上,尽得土豪之劣,浓油重酱不说,由前菜到甜点一律甜腻。曾经在上海小住数月,可真受尽苦头。以至回来这些年,都未曾下箸过沪菜。这次纯粹是冲著那五花八门的糕点和布丁,沪菜店以布丁作卖点,也许这就是香港食肆精髓: 荼餐厅精神,乜都有。
4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店员彬彬有礼,上菜速度也神速。前菜﹑小炒﹑时蔬和主菜,不消十分钟就安躺桌上。
1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前菜:鸡丝粉皮($38) ﹑四喜烤麸($38)
1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两个前菜味道都是一般,粉皮不够爽口,混和了花生酱,口感更黏重。烤麸比起在上海吃到的甜度稍减,于我本是好事,但味道单调,除了甜酱油基本上吃不出别的味道,乏善足陈。

小炒:风沙小黄鱼($30/条)
1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小黄鱼最低消费是两条,每条大概巴掌大小,价钱小贵。不过味道有惊喜,鱼身全条炸到金黄,鱼肉却依然嫩滑,真正外酥内嫩。蒜粒(风沙)炸过以后已经没什么蒜味,少少点缀于鱼肚之上,算是应题。名列小炒,却是冷盘,吃法反而有点像沪菜常见的薰鱼。

时蔬: 豆浆浸胜瓜 ($48)
1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本来很期待这个,想像著是沪菜少见的清淡鲜甜的滋味,结果再次验证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真理。豆浆很少,勉强浸过胜瓜底部,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论是豆浆还是瓜,都好像没调味似的,淡而无味。瓜菜之鲜缺少了盐的提吊是没有办法发挥出来的,眼前这盘真是瓜无瓜味,豆浆无豆味。其实肥妈不久前在节目中介绍过类似的菜色:豆浆浸菜芯,高明之处就在于豆浆之中加入虾皮,虾皮的咸香和鲜味能将原本淡然无味的豆浆和蔬菜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其实本来咸豆浆就是上海名物,加入虾皮﹑紫菜碎的咸豆浆号称是上海早点四大金刚,沪菜馆怎么连这个也不会? 就算没有虾皮,也不要连盐都省了呀!

清炖牛展面($48)
1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牛展和面分开上,一开始以为自己点了盅炖汤。或者可能天气有点冷,面饼一团的,即便淋上牛展的清汤,也是搅也搅不开。汤清洌见底,漂浮著星星油光,暖暖的,冬天喝著舒服。清汤之下是四五片两指大小的牛展,用筷子夹都几乎要分开了,软腍程度可想而知。牛肉大概是没有预先烹调过就直接清炖,味道很清淡,是沪菜少有的,我觉得还不错,但母亲大人撂下一句:"得个腍字",可能下点茴香﹑八角之类的香料让味道多元化点会更好,甚或是下点姜丝提提味也好。

蟹粉小笼包($98)
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最后来的是蟹粉小笼包,毕竟蒸制需时,反而证明了不是在锅里久蒸侯客之物,即叫即蒸,上桌时蒸气腾腾,冬日里看著就舒心。早过了蟹粉当造的季节,只是很久没吃小笼包,妈妈又说想吃才点的。对蟹粉真的没什么期待,倒是包子本身夹起不破,馅料填充了包子的八成容积,调味不错,汤汁香浓,总的来说蛮好吃的。

甜甜拼($58)
     一开始就是冲著甜品光顾的,看著各式各样的糕点,顿时选择困难,幸好有「甜甜拼」,可以在众多布丁和糕点中各选两款,中西合璧,既经济又可以满足花心的我。于是选了:桂花蜜拉糕﹑椰香红枣糕﹑茉莉花茶冻和黑芝麻布丁。
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我猜那白色的拉糕是米糕来的,掺了米粉比起一般用糯米粉或者马蹄粉做的中式糕点,口感要硬些。要用轻轻用力才能从垫底的叶子上夹起来,黏轫程度可想而知。桂花味很突出,蜜却不算很甜,点缀于米糕之上,正好弥补米糕味道的匮乏。相比之下红枣糕就软腍一些,椰香和红枣的味道混然一体,养生又美味!
1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布丁同样出色,茶冻渗著淡淡的绿茶和茉莉花清香。个人最爱黑芝麻布丁,本来就很爱吃芝麻,这布丁中间夹著大量原粒芝麻,嚼起来满口芝麻浓香,和布丁的软滑口感形成强烈对比,堪称个人全晚最爱!

  这店址本来是同一集团的小南国,装修过后走迎合年轻人的中西合璧路线。食物份量偏小,正好可以多试几款口味。撇开甜品,性价比不高。正好甜点有外带,下次来打包个甜甜拼就好了!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6-01-31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185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