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6-19
53 浏览
以黑白色为主调的简约装潢,温馨的沙发和高身椅,分明就是一间走悠闲路线的cafe。看真一点,餐厅原来混合了很多香港特式元素在内,类似街市的照明灯,学校式怀旧天花吊扇,一排排的鹰唛炼奶,咸丰年代的支装汽水作装饰,很有心思。食物同样“港西合璧”,餐单上全是港式西餐or西式港餐,例如罗宋汤面,港式排餐等,算是在观塘区难得一见的特色餐厅。看过食友的食评后,我也急不及待想来试一试其龙与凤。 店内环境开扬,大部分的台与台之间相隔宽阔,偏偏我被编排的坐位就像是一张四人台分拆出来的二人台,特别挤迫, 连邻座客人之说话内客也听得清清楚楚!因为姐姐未到,一个人独自在店内坐了十五分钟,其间也没有侍应奉上清水,是餐厅的习惯吗?(因为现在有不少餐厅都是待客人点餐后才奉上清水),不理会这是不是餐厅的恒常做法,但此举却真的会影响客人对餐厅的第一印象。不过我的坐位是梳化位,软绵绵的,又真的很舒服,怪不得很多下午茶食客也舒服得舍不得离开!两个人点了三款东西,下单后数分钟,食物也差不多全部上桌了,速度可媲美茶餐厅!姐姐点了最实惠的晚餐A($98),主菜是蕃茄牛舌意粉,并奉上餐包,餐汤,餐饮,活脱脱就像是茶餐厅的晚餐ABC。
以黑白色为主调的简约装潢,温馨的沙发和高身椅,分明就是一间走悠闲路线的cafe。看真一点,餐厅原来混合了很多香港特式元素在内,类似街市的照明灯,学校式怀旧天花吊扇,一排排的鹰唛炼奶,咸丰年代的支装汽水作装饰,很有心思。
店内环境开扬,大部分的台与台之间相隔宽阔,偏偏我被编排的坐位就像是一张四人台分拆出来的二人台,特别挤迫, 连邻座客人之说话内客也听得清清楚楚!
因为姐姐未到,一个人独自在店内坐了十五分钟,其间也没有侍应奉上清水,是餐厅的习惯吗?(因为现在有不少餐厅都是待客人点餐后才奉上清水),不理会这是不是餐厅的恒常做法,但此举却真的会影响客人对餐厅的第一印象。
不过我的坐位是梳化位,软绵绵的,又真的很舒服,怪不得很多下午茶食客也舒服得舍不得离开!
两个人点了三款东西,下单后数分钟,食物也差不多全部上桌了,速度可媲美茶餐厅!
姐姐点了最实惠的晚餐A($98),主菜是蕃茄牛舌意粉,并奉上餐包,餐汤,餐饮,活脱脱就像是茶餐厅的晚餐ABC。
餐包的温度暖暖的,入口柔软,配上中价Anchor牌牛油,合格有余!不过面包如有热辣辣的温度会更讨喜。
粟米忌廉汤入口滑溜,没有怪怪的面粉味道,质地厚薄适中, 不过咸了点。
至于牛舌,我会觉得这是白烚的煮法,因为看见了牛舌的味蕾,有些少倒胃口。摒除卖相不说,牛舌入口弹牙,不是完全软趴趴的那种。而且具有牛舌特有的香香膻膻的味道。
餐饮选了柠檬柚子蜜,浓缩柚子蜜下得多,以致味道过甜,而且杯身沾染了柚子蜜,拿上手十分黏湿。
唔想食得太heavy,小妹选了汤面- 罗宋汤鸡排,有机鸡蛋通粉($42),
汤面的汤底,粉面及配料均可自由搭配,例如汤底(罗宋汤,咖哩汤,猪骨汤等),粉面(通心粉,公仔面,意粉),配料(有机鸡蛋,鸡肉卷,肉酱等),几flexible。
汤内有很多配料,例如牛腩粒,西芹,红萝卜等,毫不吝啬。
本来想试一下何谓"鸡肉卷",怎料被告知当天没有供应(?!),侍应告知以鸡排代替。鸡排没有什么特别,和一般茶餐厅吃到的没两样,鸡排是肉质嫩嫩的,腌料带点甜甜的味道。
吃不出有机鸡蛋本身有任何“乎fit”,但小妹最喜欢流心煎蛋的做法,割开蛋白,蛋黄浆沾上通心粉,顿时好吃十倍!
蒜片虾配多士($58)-本以为是“虾多士”,怎料是“虾+多士”,真是挺失望。以煎pan上桌,凤尾虾以橄榄油,蒜片煎香,还算爽脆,只是油份过多,好像“油浸虾”一样。多士不算脆,还带点韧,不像是新鲜烘制啊!下次不会再点之菜式!
食物味道追不上卖相的惊艳,
希望餐厅可以有所进步,把香港特色美食以崭新角度传延下去。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