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8-01
47 浏览
約於七月中時,收到中環一間日本料理的試食邀請電郵,經一番考慮之後,這些免費利益還是其次,還是樂於與餐廳交個朋友,亦能與一些久未聯絡的食友會面,另一方面,同時亦想擴闊自己的口味及眼界,雖然因然應約。這間名為穴蔵的食肆,位處於中環的德己笠街,毗鄰之處就是蘭桂坊,其實能開在這裡的餐廳食肆,相信租金也不會平得到哪裡去,至於主打的食物,既有大路的刺身及壽司,據知此店更以天婦羅作為主打,入內除與一眾打個招呼之餘,亦順便看個一番,內裡除設有塌塌米廂房之外,廚房處更設吧檯,看來一眾師傅們亦已經準備就緒...........順帶一提,牆壁處其中一幅掛畫,更晝上眾位日本首相的肖像,多以自民黨為主,莫非這餐廳的「後台」有那麼硬?! 花絮乃到此為止,先來的食物是刺身,好一碟石鯛(音:鵰)魚刺身,鋪出的魚片賣相也真美觀,驟看下真捨不得進食,經拍照後則被分成兩大份,魚肉的質感於薄身中也帶點柔韌,看似味道稍淡,但當沾上秘製的醬汁之後,其食味亦立時顯現出來,加上帶點酸味的開胃感覺,確是印象不俗的見面禮。同時亦送上三人份的八色刺身拼盤,論到質素確實新鮮,刀章層面亦見不俗,首四項分別有三文魚、赤身、甜蝦與及帶子,基於不難
順帶一提,牆壁處其中一幅掛畫,更晝上眾位日本首相的肖像,多以自民黨為主,莫非這餐廳的「後台」有那麼硬?!
花絮乃到此為止,先來的食物是刺身,好一碟石鯛(音:鵰)魚刺身,鋪出的魚片賣相也真美觀,驟看下真捨不得進食,經拍照後則被分成兩大份,魚肉的質感於薄身中也帶點柔韌,看似味道稍淡,但當沾上秘製的醬汁之後,其食味亦立時顯現出來,加上帶點酸味的開胃感覺,確是印象不俗的見面禮。
跟著送上兩件店家的創作壽司,同樣屬於火炙處理方法,分別有左口魚及牡丹蝦兩款,論賣相層面也真來得精緻,至於所帶出的食味及效果,倒是各有不同:
說時遲那時快,侍者開始奉上另一套醬料,分別有海鹽、咖喱鹽、鮮檸及天汁配蘿蔔蓉,因為店方滿有信心的項目天婦羅,已經準備就緒。看過其中的烹調過程,配合負責人的介紹,除用上麻油之外,炸兜亦分深淺兩邊,令到油溫各有不同,加上標榜所用的小麥粉炸漿,看來店方確實花上一定心思。
最先上場的是炸海老,上面被一層金黃而薄身的脆漿包著,不重的油膩感,加上薄身而鬆化的口感,這方面確是值得讚許。重要的還是那件爽身而鮮味的蝦肉,食材層面絕不馬虎。跟著奉上的是沙錐魚,論魚肉的鮮味亦重,只略嫌肉質有點鬆散。
總結這七件天婦羅,整體水準甚佳,但整個配套來說,就是欠了一碗恰如其份的白米飯,總覺惹有所失。個人忽發其想,如將前段的壽司,改為這時段來一碗「靚仔」的話..........
最後還是多謝一眾負責人的相邀,個人覺得餐廳於刺身與天婦羅項目,確弄出「美食」的水準出來,宜於向此方面作主打招徠,倒是尾段的熟吃來說,始終有點失色,如將數量減至兩款,及集中為汁煮之物,不失為一個良策。此外三個部份亦有點各自為政,不能令全餐融為一體,亦是一個可以檢視的地方。
P.S. 由於是店方免價邀吃的關係,顧及公平及原則這等因素,最後還是打算不作「食評」的形式呈上,及後如遇上相似的處境,相信亦會採用同一做法,或者有天,本人會以消費者的身份入內光顧,亦不是沒可能之事。
陵之微調:從缺
嚐餐於二零一二年七月廿四晚上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