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3-27
178 浏览
在多年的网上食客经验中,确有数个目标,可带著热切期待的心态。当中位于香港仔的批发鱼市场,内里的职工餐厅,好评之声不绝于耳,加上不乏一点神秘的色彩,难怪能于网上掀起不少话题;其实亦不难理解,当得知所吃著的,是从海上捕镬的首轮海鲜,配合「水上人」处理的手艺,实难以找著「不佳」的理由。经等待多时之后,承蒙今年搅手与南区区议会首度合作,本人终于有幸,成为坐上客之一,家妹更是「迟来先上岸」,成功地为她搭路,再度以兄妹档的组合上阵,总算是不失食神。不过在行程当中,亦出现不少难关,先是弄错了香港仔海傍大道的方向,结果行了一小段的冤枉路,到找到目的地后,正是步进了鱼栏地带,弄致双脚沾湿大片........经过一番转折后,终于进入了餐厅内堂,属典型的职工饭堂格局,内里毫无装潢可言,重实际不重姿势。一如以往,当天的午宴,个人除预备薄酒之外,更即场购了一枝由餐厅弄制的鸡骨草,以作护肝的功用。所谓手快有手慢无,这火速爆满的六围海鲜午宴,终于如箭在弦,蓄势待发:首先上场的,是用上大批杂鱼,经长时间火候而成的奶白鱼汤,看这钢煲之巨大,据知可重逾至七十余斤,汤面上更浮出一层鱼油出来。只知道所用的鲜鱼,都是即日处从深
不过在行程当中,亦出现不少难关,先是弄错了香港仔海傍大道的方向,结果行了一小段的冤枉路,到找到目的地后,正是步进了鱼栏地带,弄致双脚沾湿大片........经过一番转折后,终于进入了餐厅内堂,属典型的职工饭堂格局,内里毫无装潢可言,重实际不重姿势。一如以往,当天的午宴,个人除预备薄酒之外,更即场购了一枝由餐厅弄制的鸡骨草,以作护肝的功用。 所谓手快有手慢无,这火速爆满的六围海鲜午宴,终于如箭在弦,蓄势待发:
首先上场的,是用上大批杂鱼,经长时间火候而成的奶白鱼汤,看这钢煲之巨大,据知可重逾至七十余斤,汤面上更浮出一层鱼油出来。只知道所用的鲜鱼,都是即日处从深海捕来,再配合沙参及肉竹等物熬制,略作拍照之后,已是急不及待地尝下,只是起初的味道,倒是比想像中淡了一点,殊不知却是越喝越浓,其后还尝出若干鲜味的余韵。 说时迟,那时快,这头碗汤已喝个一滴不剩,这时煲内仍然剩上大半汤底,基于食客众多,最后大家还是守秩序地排队轮候,到最后每人还是约分得两碗老火浓汤,最后家妹更是有缘,分得些许汤尾,顺势地与本人作平均擹分。 跟著上场的是油盐水花甲,说到这种海产贝类,过往也是吃过,却是首次遇见那么大件头,每只足比坊间的巨逾一倍,用上油盐水灼过之后,这大蚬的肉质,还是呈现出软熟的质感,这恰好的调味,亦能衬托出应有的鲜味出来。约记得当天只吃了数只,盖因还有少许未能完全开壳,想是火候上不敢灼至太熟,算是有点可惜了。 之前已看过食友的网志,说到有本地龙虾供应,基于时令的缘故,当天所吃的,换上了南区海域的特产花竹虾,纯以味道来说,其实也是不遑多让。采用开边清蒸的做法,每只足有七至八寸的长度,其肉质于爽口之中,更呈现出不俗的鲜甜味道。再细看头部之处,亦找著不少红膏,配以葱蒜与垫底用之粉丝,如用其剩余的汁液来伴上白饭,已是一道美味,对于较少接触这海鲜的笔者来说,可为一个不俗的体验。 继上清蒸之后,接著还来多一个干炒的吃法,用上了豉油皇加以爆香兜过一翻,看原碟约十余只的份量,同样是不失鲜甜,今躺却多了一重浓香的食味;配合不同的刀功,出来的肉质更是呈现厚身,绝对不比龙虾逊色。后来得知一斤花竹虾的价钱,可接近三百之数,也只得七至八只而已,单论今餐来说,已是吃了数両的份量。
当天凌晨正是风高浪急,起初得知所捕获的海上鲜,只属时令的海马友之时,相比起老鼠班、苏眉等名贵鱼种,无疑有一点儿的失望。不过这尾约三斤重的蒸鱼,正值它的黄金时刻,尝著的肉质大体细嫩,配合鱼腹内的黄油,单论鲜味来说,可说得上甚为浓厚,配合衬托的姜葱及淡身的酱油,这时不叫来一碗白饭相伴,还要等待何时?! 后来再三回想,所谓的美食,其价值是反映于真正的味道之上,而不是流传于纸上及口头上的名气。
这部份所呈上的,都是一些香口之物,普通不过椒盐鲜鱿,纯以炸功来品评,还未致最高的水准,外层的粉浆仍然呈现脆身,至于最大的卖点,还是在于这鱿鱼身上,在呈现「厚身」的肉质之余,质感却是甚为软熟,至于说到鲜味,既然是第一手捕获的海产,当然是无容置疑。 自来鲍鱼的食法,多以清蒸及炆扣为主,今次餐厅就改为一道椒盐的做法,略知事前还是要加以蒸制,再经油泡后与葱蒜等物爆香,论到外层的味道,固然是甚为香口,在软熟的质感之中,更是带上些许弹牙,相对上鲜味虽略为逊色,始终是少见之物事,初尝下还是觉得不俗。 当天于基本餐单之外,亦即场呈上这碟清蒸金蚝,据知是渔民于网中捞到之后,再于船内即场生晒风干,只用上姜丝加以蒸制,出来的味道固然浓郁,可惜相对以往尝过的出品,就是少了那一份软熟松化,出来的质感偏向干硬,虽然说是风味之物,如果牙力少一点,也是难以嚼开.......同场还有一碟油盐水生菜,也是不过不失,算是为多道海产物中,带出一点全面的选择。 同样也是马友鱼,这次有别于「鲜吃」的做法,换上了渔民独有的咸鲜风味。事前将鱼身抹过盐后,就此风干约一至二天,由于水份已被抽干大半,出来的肉质更是带点爽实,只是内里的油份鲜味仍存,其所带出的咸香感,更是令人勾起食欲;正如食友所言,只需配上一点「吸血鬼」(即姜丝)蒸制,已成为一道美味的送饭物,不比先前的清蒸海上鲜逊色。 尾段还来上数只顶角羔蟹,据知也是遇上天时地利,才能找著这等货色。待洗净㓥好之后,才配以花雕蛋白蒸制上场,看碟内已布满不少红羔,至于内里的汁液鲜华,不少已溶入于滑溜的蛋白之内;若以鲜味来说,已是难以复加。虽然这红羔略带结实,对于进食的兴致也是无损。至于说到肉质,水份较多的羔蟹,无疑欠却肉蟹的结实与鲜甜,以当天所吃来说,其差距也是不大。
尾段餐厅还奉上一碟豉油皇炒面,好试出镬头的厨艺功架。看上桌之时,其面身的卖相还是呈现干身,略加一点辣酱之后,这味道于香浓之余,油腻感可不算重;却不知是否被拍照时间所拖累,就是差了一点镬气,除此之外,还是可列入不俗的出品。 最后呈上压轴 甜品,是餐厅内的名物黄金西多士,看其卖相可厚逾坊间近倍,原来确是将两块方包涂上牛油后夹成,然后切成丁方之状,基于油温火侯得宜,加上期间亦要不时翻动,难得于极度香口之同时,更带点松脆的口感,再配合面上的些许炼奶,难怪完餐之后,桌上已有食友立时追加。想念及此,此刻笔者竟有点后悔之心,为何也不即场来多一份?!
有道「如吃海上鲜,莫惜裤头钱」,这顿价逾四百八十元的海鲜午宴,在尝尽优质的海产食材之余,更见识厨房实而不华的厨功,以这层面来说,已是来得物有所值。不过论及个人期望,还是出现些许的落差,仍未臻完满的感觉。有时天时、地利与及人和等诸般因素,只需出现些许变数,其结果已是不一样。个人相信在可控制的情况下,餐厅方面已是极尽能事,没有欺场之嫌。
还记得读书的时候,说到香港开埠初期,也不过是一个渔港而已。由本地海域开始,到延伸至的南中国海,可拥抱著不少珍贵的海产资源。时移世易,经过多年的都市化及环境污染之后,曾经风光一时的捕渔业,已经是大为萎缩。很多所谓的海鲜胜地,所吃的亦不全是本土货色,个人还是希望我们的这一代,还能品尝到美味的天然海产。临近收笔之时候,知道这间餐厅的专营权,将于今年之内完结,在以另一个姿态上场之前,亦不无一点惋惜的心态。
陵之微调:优良之选
评分:味道 4 环境 3 服务 3.5 卫生 3 抵食 3
尝餐于二零一三年三月二日中午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