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11-17
2553 浏览
铜锣湾沾面战场新势力「沾面哲」开张,因为早听过其大名及在东京光顾过所以火速去试。沾汁有点似日本No.1「中华荞麦とみ田」很不错问题是份量不足,面条似乎未掌握火喉有待改善,叉烧意外地出色,然而店内服务及结帐显得混乱,要击败三田制面所尚待努力。内文送上原味辣味沾面及限定千駄木拉面的感想。沾面哲,日文名「つけめんTETSU」,在下多年前已经知道这个品牌及吃过,主要因为两点,第一是这在东京水准较好的沾面连锁店品牌,虽然不及顶级小店但起码不差,第二是这里是「热石沾面」的始祖,当年在下也是因为知道这特点而去千駄木的本店光顾。在下知道沾面哲来香港,不是靠传媒,也不是靠美食Blogger的相传,竟然是在下一位不吃拉面的同事路过见到在装修,又知道在下喜欢沾面而通知。这店开张后一星期左右才陆续看到传媒报导,说实在宣传攻势远远不及今年初在附近开业的「三田制面所」,可说是「输在起跑线」。光顾的那天,正是在下从东京回来一星期后,去广岛公干前一天的日子。在东京在下参加了日本沾面界最顶尖盛会「大沾面博览」,再次吃到公认日本第一沾面「中华荞麦とみ田」,用舌头确认怎样才是优质沾面。本来打算回香港好一阵子都不会吃沾面,但
沾面哲,日文名「つけめんTETSU」,在下多年前已经知道这个品牌及吃过,主要因为两点,第一是这在东京水准较好的沾面连锁店品牌,虽然不及顶级小店但起码不差,第二是这里是「热石沾面」的始祖,当年在下也是因为知道这特点而去千駄木的本店光顾。 在下知道沾面哲来香港,不是靠传媒,也不是靠美食Blogger的相传,竟然是在下一位不吃拉面的同事路过见到在装修,又知道在下喜欢沾面而通知。这店开张后一星期左右才陆续看到传媒报导,说实在宣传攻势远远不及今年初在附近开业的「三田制面所」,可说是「输在起跑线」。
光顾的那天,正是在下从东京回来一星期后,去广岛公干前一天的日子。在东京在下参加了日本沾面界最顶尖盛会「大沾面博览」,再次吃到公认日本第一沾面「中华荞麦とみ田」,用舌头确认怎样才是优质沾面。本来打算回香港好一阵子都不会吃沾面,但因为是有名又吃过的「沾面哲」,就找同事一起去吃。 开业第二天的星期五中午,去到门口见到有大约五六人排队,说实在并不算多,同一时间三田的人龙是这里的两倍以上,相信和宣传及位置有关。这店位于坚拿道西,油站对面过海巴士站旁,行人路颇窄经过的车又多,并不像登龙街那样宽敞和少车。 日本常见的「龙尾牌」这里也有,由日本人员工拿著。 等了数分钟就可以入内光顾,格局和三田有点接近,都是小量吧台位再加大量普通桌子,不过感觉上沾面哲比三田较为逼和窄。 墙上有制作拉面的道具作装饰,颇有心思在下很喜欢。 这是坐了五人的四人桌,沾面要同时用两个碗占位甚多,可以见到穿恤衫的朋友的桌面很挤逼。 厕所旁边还有一桌,感觉这里不太适合用餐的说。 墙上写了很多关于此店出品的日文描述,对懂日语的人来说当然是好,但香港大部分人都看不懂….. 我们一行八人,占据了两张四人桌,首先看看桌面的工具和调味料的摆阵。 点菜自行用笔圈写,沾面的选项有面的热和冷,面量的多(300g)与少(200g),辣与不辣,有没有葱,还有追加的配料选择。没有一兰式的汤汁浓淡面条软硬选择是好事,但豚骨拉面就可以选。 点好菜就有职员来逐项确认,感觉很细心,外表有点似玉木宏的小鲜肉更是加分。 等待期间看看「阿哲的 TETSU 沾面小贴士」,这张纸应该是香港做得最用心的沾面解说,起码吸引人看,事实上香港不懂吃沾面的人仍有不少,值得推广一下。 桌面上的炸洋葱吸引了大家的视线,这个意外地做得不错,炸得干身之余入口仍保留洋葱的原味。虽然加进拉面是邪道,但应该可以满足吃惯茶餐厅狂加调味的朋友。 先上是朋友的「千駄木拉面」,这是「大」的版本盛惠$94。这个面是为了纪念海外分店成立而推出,每日限量30碗。 先留意是筷子,筷子头的坑纹设计有助夹起面条时面不会滑走,有心思值得加分。 汤是酱油豚骨,个人觉得颇浓厚以酱油的味道为主,咸度意外地高。 面条幼身微曲,嚼劲也算不错,没法选择软硬之下,送上的是微硬的面,吃得快一点倒是可以维持口感到最后,意外地比沾面的面条做得出色。 叉烧薄切偏瘦,入口软腍肉味不错有水准。整体来说这碗拉面以香港来说有中上水准。不输其他主打拉面的店。 接著是在下的「沾面」($89) 再加「大满足组合」($29)。 试沾面必先不沾汤吃一条试试,入口一咬立即眉头一皱,这个面感觉是煮得太硬于是影响嚼劲。店内介绍这面是用加入乌冬及面包用粉制成的「TETSU 102」,说是会有小麦香味和像麻糬的口感,抱歉感觉像风干脱水的麻糬,和真正称得上有面香的「六厘舍」「中华荞麦とみ田」未免差太远,和日本原版的「つけめんTETSU」也有落差。 至于沾汁就是现时最大路的豚骨鱼介「W汤头」,所以和同系的三田十分像,但这里的质感更浓厚,此外再加上一点焦香,正是日本No.1「中华荞麦とみた」最令人留下印象的味道,当然这里和とみた的香浓程度仍然一段距离,但是近似。 把面蘸沾汁吃,未能改变在下对面条质素的观感,然后发生另一个问题。因为这里的沾汁质感很浓厚,粗面条面积大挂汤能力高,于是沾汁很快就用完,300g的面剩下约80g时沾汁所剩无几,于是在下就问店员可否加沾汁。结果貌似玉木宏的小哥礼貌地回应不能加。
在下欣赏他的态度,但不欣赏店家的手法。这店无论是200g还是300g的面沾汁份量都相同,教吃300g的人十分尴尬。其实同一情况发生于在下第一次光顾「三田制面所」的时候,在下当时在食评中作出了相同的批评,结果两个月后再光顾三田时,在下不够沾汁时店员会主动问要不要加,进步明显。那么,沾面哲何时会正视这个问题? 面条和沾汁各有改进的地方,但叉烧就意外地是MVP。和拉面的叉烧一样,都是偏瘦但很软腍入味,口感更因为沾面中的叉烧不是切片而是切条而得到提升,应该是现时香港沾面叉烧的No.1。「大满足组合」中另上的叉烧不放汤,底部浸著少许酱汁带来稍甜的口感,又是另一种风味。 半熟蛋方面入味度是不错,但如图所见是稍为有点过熟,近蛋白位置的蛋黄已经不是果冻状,火喉可以控制得更好。 另一位朋友的辣沾面,看起来就是把在下的原版加上辣椒和辣油。 结果入口立即来一阵辣味,但很快就消失,从而让你感受原本豚骨鱼介的味道。如果你爱辣的话可以一试。 到最后当然要试招牌的热石,因为在下的沾汁已经用尽又未能加添,只能借朋友辣味的那一碗来玩。 叫店员准备后大约三分钟,他会把载著热石的锅拿过来,先把你的铁汤匙放在小碟上。然后就把热石夹起放到汤匙上,同你教你怎样玩。 于是顾客就这样把热石放进汤中,放下时石向外边,避免汤汁弹到自己身上。 宣传说热石可以把汤加热到60-70度,在下见到石边只是微微起泡,之后入口觉得50度都不够,相信是因为石头的温度未够高。 同时发现店内工作人员数目很多,在下眼见 楼面六个厨房七个,比三田开业时更多,影响是让本来就不大的店面显得更加挤逼。此外又不时听到职员之间的呼喝,明显是部分人员未上手。其实店家有没有考虑过在门口挂出「试业」的牌?不挂的话在下就会以正常运作的餐厅去判断水准。 结帐是另一古怪的地方,绝大部分餐厅如果要顾客自行结帐的话,都会把收银处放在门口,但这里的收银处却在厕所附近的深处,结帐需要跑到最尽头的厕所门口排队,出出入入实在很麻烦,绝非方便顾客的设计。店的格局已成改变不了,那么店方会不会考虑由店员收钱来减低对顾客的麻烦程度? 此外光顾时送上一张「会员卡申请表」,看起来十分土炮。店员说是首七天头102个顾客就可以申请,之后可以有特别优惠及预订座位等服务,看起来不错,但撰文的现在已经是光顾后一个星期,在下仍未收到任何通知,不知是他们太忙未有空处理,还是遗失了在下的申请表? 整体来说,个人觉得这一家「沾面哲」的基本条件是好,甚至比「三田制面所」好一点,特别是汤汁和叉烧肯定是香港沾面的上级。然而面和蛋的处理,汤汁份量的安排,以至店内的混乱情况,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店方如肯听取顾客意见,相信假以时日应该会有进步,问题创办人小宫一哲只会短期留在香港,他回日本后这店的质素会变得如何,真的要拭目以待了。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