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3-11
1920 浏览
是日一天游的主题是怀旧,特意走访筷子基平民旧区,先体验六十年代茶居吃点心,再转移阵地到荷兰园吃雪糕甜品,晚上造访婆仔屋葡菜。从华侨报旧闻得知,龙华茶楼于一九六三年六月廿四日启市,经营足足五十年,风格保留,不知道现在的主理人是否世代相传?无论如何,难得可以营业至今,依然食客不绝,也许亦归功于我们这些游客,不停地替小店免费宣传。龙华茶楼身处平民旧区,从澳门码头乘的士,只需数分钟,付$26已可到达。附近路标为红街市,建筑物外墙为红色,此得其名,非常抢眼易认。龙华茶楼位于独立建筑物内,只有三层高,旁边却有高厦相映成趣,茶楼名字刻划于其建筑物外墙高处,远远可见,但入口却有些隐蔽,从红街市徒步过去,需横过小巷街舖方才找到小小入囗名牌,强调营业时间只至下午二时,既无地舖亦无似样的正门,只见阴暗长楼梯一道,向高处望见收银处,得知走上去可到达位于二楼的龙华茶楼.题外话,我合理地怀疑整座建筑物是龙华自置物业,地舖出租为主要收入,茶楼继续运作只为守祖业,为寄托而已! 走上楼梯,尽头就是入囗,先见收银处,转左方就是茶楼主厅,怀旧风格尽现,靠窗卡位可遥望到街景及红街市,圆枱方枱加折椅放中央适合一家人,墙上不是
从华侨报旧闻得知,龙华茶楼于一九六三年六月廿四日启市,经营足足五十年,风格保留,不知道现在的主理人是否世代相传?无论如何,难得可以营业至今,依然食客不绝,也许亦归功于我们这些游客,不停地替小店免费宣传。
龙华茶楼位于独立建筑物内,只有三层高,旁边却有高厦相映成趣,茶楼名字刻划于其建筑物外墙高处,远远可见,但入口却有些隐蔽,从红街市徒步过去,需横过小巷街舖方才找到小小入囗名牌,强调营业时间只至下午二时,既无地舖亦无似样的正门,只见阴暗长楼梯一道,向高处望见收银处,得知走上去可到达位于二楼的龙华茶楼.
走上楼梯,尽头就是入囗,先见收银处,转左方就是茶楼主厅,怀旧风格尽现,靠窗卡位可遥望到街景及红街市,圆枱方枱加折椅放中央适合一家人,墙上不是挂上牌扁字昼,就是放了茶具作装饰,天花置有风扇,排排点心放在铁炉点心车上自助招呼。
店内无餐牌,可吃的就贴在桌上,茶叶却有数款,原盅上收$15/位,茶壸上的亦收$12/位,我们挑了铁观音及普洱。
木盆冼碗
坐下不久,先到的是盛着碗碟之小木盆及一壶滚水,潮流兴自己动手,我们也不例外,外游当然安全意识要高些啦!哈!哈!
铁观音茶盅内茶叶满载,果然货真价实,盅茶香浓水熨,配合环境,在龙华闲坐叹茶,舒适写意,别有一番风味。
温馨提示,就是因为茶叶份量足,用茶盅比用普通茶壶好喝,我们点了另一壶铁观音,茶叶在壶内浸泡太久,味变苦,凉了更难喝,就是再加热水也救不了,浪费了靓茶叶。
服务方面却不要期望太高,服务员送上茶盅时亦跟著一小铁壶热水,方便茶客自行冲茶,但我们喝得太多,颊颊找姐姐加水,令到她有些烦躁,其实我们并不介意自助热水,又或是店主应考虑用上体积大些的热水壶!
自助点心只有大路货式,牛肉,烧卖,排骨,义烧包及马拉糕等,皆是珠三角地区颇见的点心品种。这儿的更相信简单就是美,全部基本传统做法,花考创意欠奉。
牛肉球入口确实软棉无喳,少许爽口马蹄增加层次,薄薄的腐皮亦棉滑尽吹精华,但全无吃牛肉之味道及口感,虽然如此,调味对办,山竹牛肉就是这样做!
干蒸烧卖,同样依足传统,合符规格,形若杯,底为圆,腰收细,鲜黄色,皮薄馅大,切碎猪肉鲜虾为主要饀料,蒸制而成,一笼4粒,基本简单,据说正宗做法应该加上蟹黄,这儿的,就是蟹子几粒亦欠奉,咸味干湿度恰当,水准合格。
蒸排骨
新鲜排骨制造,有大概五六件,用油阔绰,入口油润滋味弹牙,并无不对办,就是太简单寡了些,至少应该加些鼓椒。
葱油鸡
葱油份量十足,图中可见,多至差不多盖过整碟鸡,既香亦油润,跟白切鸡非常匹配,鸡肉嫩滑弹牙,胸肉部位不嚡口,鸡皮并无脱落,皮下脂肪亦不多,但鸡味不浓,水准算中上。
镬气够,卖相已见水准,牛河炒至干身但进食时依然湿滑,牛肉先行煎香再炒,见表层有微焦,碟底没有聚油,色泽有油彩但不油腻,咸甜味宜,妙功了得。据说六七十年代,假若茶居餐厅,把干炒牛河做得不好是难以生存的,龙华保存了实力。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