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1-12
7 瀏覽
兩個舊同學兼死黨同我慶祝生日,決定去呢間近排略有人氣的小店試試串燒,聽聞店舖用上北方嘅孜然粉來做串燒的調味。返大陸的時候,往往在很多餐廳前面會擺檔做新彊羊肉串之類的食品,在寒冷的天氣中,遠遠傳來香香撲鼻又暖暖的香氣,我時常都會即刻衝去買一兩串來吃。在香港品嚐這種味道,又會是甚麼滋味呢?因為這間店只開夜市,做埋宵夜(至零晨三時),日間打去是沒有人接聽,不過可以留言,之後又真的會有人覆電話,於是朋友當日中午打去,之後就訂了當晚的枱子。朋友是首先到達的,但佢就見好幾位侍應仍然在店門外企著食煙,但時間其實已經到達餐期(星期五晚上七時後),似乎有點異相。餐廳唔算好大,有一間私人房,當晚天氣都頗寒冷,初時係安排我地坐近門口位置,不過之後要求轉去較入嘅位置,如果唔係都幾辛苦,見坐嗰張枱嘅人要著住大褸嚟食。廚房算半開放式,因為雖然望到廚師的一舉一動,但有一塊玻璃隔住,前面仲有幾個吧枱位。Order 食物係用類似點心紙嘅做法,在想食嘅食物旁寫上數量,不過最特別嘅係佢喺每一張食物品種下面都有幾個格,用嚟揀選所需用嘅烹調方法,例如鹽燒、港式蜜糖燒,但如果要食佢地主打嘅孜然粉就反而唔需要tick任何格 (沒有
因為這間店只開夜市,做埋宵夜(至零晨三時),日間打去是沒有人接聽,不過可以留言,之後又真的會有人覆電話,於是朋友當日中午打去,之後就訂了當晚的枱子。
朋友是首先到達的,但佢就見好幾位侍應仍然在店門外企著食煙,但時間其實已經到達餐期(星期五晚上七時後),似乎有點異相。
餐廳唔算好大,有一間私人房,當晚天氣都頗寒冷,初時係安排我地坐近門口位置,不過之後要求轉去較入嘅位置,如果唔係都幾辛苦,見坐嗰張枱嘅人要著住大褸嚟食。
廚房算半開放式,因為雖然望到廚師的一舉一動,但有一塊玻璃隔住,前面仲有幾個吧枱位。
Order 食物係用類似點心紙嘅做法,在想食嘅食物旁寫上數量,不過最特別嘅係佢喺每一張食物品種下面都有幾個格,用嚟揀選所需用嘅烹調方法,例如鹽燒、港式蜜糖燒,但如果要食佢地主打嘅孜然粉就反而唔需要tick任何格 (沒有任何說明),相反佢佢地有一格係"走孜然粉",我又冇問如果走埋孜然粉,咁會係用咩調味呢,都幾易做成混亂。
酒類方面嘅供應都算特別,要啤酒有竟然有德國啤、中國青島啤,還有其他款式,又有紅、白酒,Saki供應,都算得係聯合國。
食物方面:
1. 玉乃光純米吟釀特撰 $220/720ml - 初時落單侍應冇問要凍定熱,之後給了我們三隻玻璃杯及冰座後,至發覺原來我地要熱飲,服務有不足之處,而且坐熱後沒有為我們更換杯種。這隻酒味道不錯,易入口。
2. 焗生蠔 (半打) - 蠔身肥美,大小適中,而且裙邊一啲都唔韌,食材質素值得一讚,加上大量蔥花、蒜蓉,火喉控制得啱啱好,大家食完一致讚好,仲話要encore,之後再order半打添.....
3. 鹽燒多春魚 $28/份 - 唔怪得之咁平一份,原來只用五條小多春魚,口感欠奉,而且魚頭也燒燶了。
4. 冰鎮芥蘭 $38/份 - 菜不是很嫰,有少少老,又唔夠粗,預先去了皮,淨返中間嘅肉,點醬酒Wasabi來吃,味道頗夾,但朋友認為其他地方(一間中環頗出名的茶餐廳) 做得還比這裡出色得多。
5. 涼拌糖心皮蛋 $22/份 - 賣相精緻,子薑頗嫰,皮蛋雖然糖心,但味道不鮮,帶有微苦,相信係用上次級貨式,大量生產所製成的皮蛋所致。另可配砂糖及類似豆瓣醬來吃。
6. 燒羊仔架 (半架 - 4件) $68/份 - 我們在下單時沒有點選任何調味方法,根據侍應之前嘅解釋,理應會為我地加上孜然粉去燒,但上枱後發覺沒有,侍應唯有叫廚房為我們加上,但其實只見得是隨便加上,完全唔均勻地哂上表面似的,咁不如我地自己用枱面的孜然粉自己加上也可 ; 羊架骨一端亦沒有用錫紙包裹,不方便食用 ; 雖然算得上是肥瘦適中,但係一啲騷味都冇 ; 落單燒至medium,但結果就差不多全熟 ; 薄河膏欠奉,反而有英式芥辣。
7. 蒜蓉牛油焗金菇 - 完全唔會失手的作品,似自己去郊外BBQ似的。
8. 鹽燒銀杏 - 每串有十粒,份量不少,但全部都係苦的,好似沒有除去支芯似的 ; 鹽的份量亦曬得過多。
9. 孜然粉燒牛柳粒 - 肥瘦唔均勻,有筋,雖然今次燒得出medium,但係肉質仍然是韌的,而且碟底全是血水,失敗。
10. 燒元貝 - 做法似去海鮮酒家食蒸扇貝的模樣,都是用上大量蔥花和蒜蓉,感覺同之前嘅生蠔差不多,穩陣之選。
11. 孜然粉燒牛舌 - 一上枱已覺得不對勁,表面可能係曬上了孜然粉的關係,表面油份被吸乾了,看似乾乾淨淨似的 ; 切得太薄,冇口感可言之餘,燒到入面乾哂,而且冇任何牛味 ; 最大件事係每一串嘅質地都有別,有啲係石皮咁韌,但有些就似落完鬆肉粉後再用鎚搥打完之後一樣。這樣質素嘅燒牛舌,如果是我第一次吃牛舌的話,可能我以後都會被嚇怕不敢再吃。
12. 鹽燒白鱔 - 海鮮算是穩陣的,白鱔肥美,肉質完全冇問題,但今次出錯在烹調技巧方面,用火似乎猛了一點,有些皮已燒至變成炭了,苦苦的,要剝去才可繼續食,而且三條竹籤都已經燒黑哂,其中一條進食途中更因為燒到變得太脆而斷裂,都幾誇張。
13. 燒菠蘿 - 燒過後,表面水份被燒乾,曬上鹽後特別鮮甜,值得一試。
14. 燒手打墨魚棒 - 肉質彈牙,可能係形狀關係,方便燒烤,易於入口,創作得宜。
15. 孜然粉燒雞中翼 - 以為係萬無一失的菜式,點知雖然入面剛好熟透,肉質仍然鮮嫰,但雞皮就燒得過燶了。
16. 孜然粉燒粟米 - 用上超甜粟米,有少少微燶,發輝到燒香了粟米的境地。
Comments: 其實我就唔知改名有冇咩關係,點解係叫"川燒"呢,同四川有關? 但又用日式、港式、新彊式,算不上有甚麼主題風格。話說回來,用甚麼式都不在重點,重點在食物,這裡的海鮮算是僅可接受,但係牛肉類就完全唔合格,須知道肉類在串燒中比重不輕,而呢間又主要用上孜然粉,言而孜然粉只對羊肉是絶配,但唔係樣樣都可以落。結論,可能去返日式串燒至最穩陣。
Full photo blog: http://hk.myblog.yahoo.com/mokharvey/article?new=1&mid=2544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