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06-23
990 瀏覽
80年代初,香港極少日本料理,那些極少數的日本菜餐廳也是非常高級的餐廳。那些年尚在求學階段的筆者,簡直是可望而不可及。再後一些時間,大概是1990年左右吧,某迴轉壽司被引入香港,並越開越多分店。隨後,陸續有其他日本連鎖店以直資或專營權形式加入戰團;全部以大眾化價錢供應壽司,香港人多了接觸機會,開始接受壽司及刺身。說來有點慚愧,當年的筆者對正統江戶前壽司完全沒有認識,第一次接觸的也只是迴轉壽司中的魷魚、八爪魚,因為較易入口。到了大概2000年左右吧,香港人對壽司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市面開始出現一些由日籍壽司師傅開設的高級鮨店。自從一次日本之旅,筆者接觸了其他種類的刺身,才感嘆刺身的美味,簡直可以說是開了竅,開始到處品嚐本地鮨店。近年,越來越多本地師傅主理的鮨店出現,部份質素與歷史較長、日籍師傅主理的鮨店不相伯仲。午飯要吃壽司定食,一向鍾情銅鑼灣區的鮨店,因為數量多、又集中在幾棟大廈內,即使沒有訂枱,去到某店發現已經滿座,也可以到樓上樓下碰碰運氣。筆者只是一個為口奔馳的打工仔,平時絕少花費在高級日本料理食晚飯,偶一為之,當然要揀間好吃、最好還要有靚景的。由於銅鑼灣的鮨店沒有景
午飯要吃壽司定食,一向鍾情銅鑼灣區的鮨店,因為數量多、又集中在幾棟大廈內,即使沒有訂枱,去到某店發現已經滿座,也可以到樓上樓下碰碰運氣。筆者只是一個為口奔馳的打工仔,平時絕少花費在高級日本料理食晚飯,偶一為之,當然要揀間好吃、最好還要有靚景的。由於銅鑼灣的鮨店沒有景觀,而在香港要吃正宗高級壽司,銅鑼灣區以外,就要數到尖沙咀了;若再加上要有景觀,應該就只有【鮨真】可以滿足要求。 由於大廈外型長長窄窄,為了盡量善用空間,餐廳分成兩個區域。其中一邊為一個小小的餐枱區,望向無遮擋的港島中上環一帶海景,並設有趟門以劃分成為一個私人包廂。 另一邊為 壽司吧,可以遠眺中環灣仔一帶。壽司吧檯的設計採用了日本銀座高級鮨店的傳統風格,並沒有設置任何展示各類刺身的凍櫃,而是將所有刺身先放在木盒內,然後再將整個木盒放在雪櫃。壽司吧檯的整體佈置更為簡潔、空間也變得更為寬;師傳也有更多空間可以在客人面前展示準備各道壽司及刺身的技巧及刀功,這也是品嚐廚師發辦(お任せ)一定要坐在壽司吧檯的一個重要原因。 壽司吧有八個座位左右,共有三位壽司師傅,另外有兩位熟食廚師;全部都是出身自壽司名店【見城】的香港師傅。當晚到達餐廳的時間約為晚上六時半,晚飯時段剛剛開始,師傅正在準備食材,其中一位正在手磨新鮮山葵,壽司吧檯又放了一隻全熟的日本毛蟹。 晚市除了餐牌散點之外,共有兩款 廚師發板《菊》($1,180)及《櫻》($1,380);餐廳正值三週年紀念,多了一款《三週年割引》套餐($680)。優惠套餐價錢確實吸引,又不想兩個人都食同一款,《櫻》貴一點,卻多三款和食。決定選擇《櫻》及這個《三週年割引》。 《三週年割引》套餐共有五款前菜:螢光魷魚、味噌青瓜、素麵、白粟米及水雲。素麵、白粟米及水雲分别用獨立的小器皿以冰鎮形式呈上,貫徹高級日本料理的精緻形象。冰涼的烹調方法又相當適合夏季的炎熱天氣,體現了日本料理不時不食的嚴格取材及著重季節變化的烹調技巧。
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2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既然是廚師發辦,所選用的刺身每天都不同,須要看看當天有什麼上佳的貨源。《樱》的七款刺身為左口薄切、油甘魚、香魚、針魚、鮫魚、響螺及大とろ。左口薄切一般都是配酸汁,今次卻有點新意思。師傳在我們面前放低一塊薄身喜瑪拉雅山岩鹽板,上面已經灑上了一抹青柚子皮茸,岩鹽板旁邊又有幾條日本長葱。
1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3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6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1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