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21-07-04
4924 瀏覽
唔係住喺東涌,但偏偏山長水遠去到東涌,事出必有因。數數手指,已有超過一年半沒有離港同小女兒出外旅遊,決定入去迪士尼 staycation。入去前先到最近迪士尼、兼最多食肆選擇的東涌醫肚,揀了「金子半之助」。上一次光顧是利東街分店,小編一貫習慣,同一間餐廳即使是不同分店,除非情況特殊,基本上不會寫下第二篇食評。今次正因為試了同上一次不同的出品,才落筆記下來。東涌店位於商場內,感覺上只是一間普通餐廳,及不上利東街分店的特色 ⋯⋯ 後者更似一間日本街舖天丼小店。為了吸引客人,刻意安排廚房在靠近店舖門口位置,並設置透明大玻璃,客人可看見廚師炮製天丼的過程。東涌分店主力客源是附近居民,週一至週五更肯定缺少區外人生意;所以做蓋印卡優惠推廣,但只限於東涌分店。即使星期日中午午飯時段,也只有幾個客人。刻意挑選吧枱座位,以為好似日本的天丼店一樣,可以見到廚師炮製天丼的整個過程;但開放式廚房的設計較遜色,缺少了日本當地所見的佈局。炸鍋設在開放式廚房後端,並非面向吧枱座位,客人不能近距離欣賞廚師炮製天丼過程;只能見到廚師將炸好的食材鋪陳成一碗天丼的最後程序,有點失望。天婦羅講究食材新鮮、席前即炸。既有豪華版
天丼起源於江戶年代(1830年代)的東京新橋及淺草一帶,食法沒有天婦羅講究,沒有蘿蔔蓉配天婦羅汁、海鹽/綠茶鹽等等調味;只是簡單地將油炸完的食材鋪在一大碗白飯表面,然後再淋上小店的自家秘制醬汁。由於是碗飯,既方便進食、又可飽肚,加上油炸食材香脆可口、刺激食慾,是當時的庶民美食。 醬汁源自創店人爺爺金子半之助老先生的秘方,標榜正宗江戶時代嘅天丼風味;所以,餐廳也以老先生名字為名,並曾連續5屆榮獲日本《全国丼連盟》天丼部門金賞。不祇醬汁來自日本總店,香港店用嘅穴子、蝦等食材同樣來自與日本店相同嘅供應商,香港員工亦遠赴日本研習;力求盡量做到味道同日本總店一模一樣。曾經努力上網翻查資料,只找到日本店嘅介紹,但就找不到金子半之助老先生嘅資料,有點懷疑所謂可以追溯至江戶時代嘅天丼醬汁秘方是否宣傳伎倆? 除了醬汁及食材之外,美味天丼的其他靈魂天婦羅小麥粉(混和雞蛋及清水之後,調制成天婦羅脆衣粉漿)及日本產胡麻油(用作油炸天婦羅)同樣由日本總店進口,採用相同材料。難怪香港分店定價貴過日本,以江戶前天丼為例,東京日本橋總本店只賣980円(不含味噌湯),香港店就要$138,另外還有加一服務費。典型日式料理店,講究專門單一。餐牌選擇也少,只有五款天丼,沒有花巧。長時間只做幾款菜式,確保精益求精、質素穩定。五款天丼中,有冷、熱稻庭烏冬各一,及三款不同食材的天丼:天丼($98)、上天丼($118)及江戶前天丼($138)。 今次揀上天丼($118),食材包括白身魚、蝦、小柱魷魚天婦羅餅、紫菜、小豌豆及溫泉玉子。除天丼外,還有一小份漬物(醋漬蘿蔔及酸薑片)及味噌湯。
$118
2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日式紫菜作為小吃,原本已經香脆;加上油炸處理,口感更加鬆化,入口即化成碎片。蝦天婦羅就等同天婦羅的代名詞,所以,天丼不可缺少蝦。只要食過較高級的天婦羅,不難發現同天丼的脆衣有所不同。席前逐件即炸奉客的天婦羅料理,脆衣顔色較淺、較薄、更接近金黃色;又由於通常蘸鹽、或只蘸小許蘿蔔蓉天婦羅汁,加上即炸即食,每件天婦羅的脆衣皆保持鬆脆。至於天丼,始終源自庶民料理,脆衣賣相較粗糙、顏色較深、亦較厚身;而且淋上醬汁,加上熱飯的蒸汽,除了第一、二件天婦羅可保持鬆脆外衣,往後的就失去了鬆脆口感。天丼共有兩隻蝦,挾起蝦天婦羅,外層脆衣仍算鬆脆,脆衣包裏下的蝦肉鮮甜,但今次出品未夠爽口;勝在有帶甜的天婦羅醬汁,仍然好食。 之後再食白身魚。口感竟然較印象中的穴子更鬆脆(上次在利東街分店食江戶前天丼的食材)。魚油含量較穴子低,肉質也較穴子結實,味道就較為輕口味,不喜歡穴子油脂重口味的最佳選擇;兩者各有各的美味。 吃了一半食材,就要品嚐白飯。每啖白飯皆沾有秘製醬汁,味道香甜。食到一半,將半熟溫泉蛋戳穿 ⋯⋯ 今次的玉子炸得有點過火,蛋黃未夠流心。將僅有的蛋黃液與白飯拌勻一齊進食,增添了一份蛋黃香;雖然唔夠濃厚,但仍然美味。 另外試了迷你天丼及稻庭烏冬(凍)($118)。迷你天丼的食材包括菇菌、蝦、紫菜、南瓜、小豌豆及溫泉玉子。雖然話係迷你,但食材同樣豐富,只不過以蔬菜為主,更加健康。幼身的凍稻庭烏冬賣相地道,入口軟身、滑溜,又有少少彈性,質感正宗;只略嫌有少少黏身,部份烏冬纏繞在一起。
$118
4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18
3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