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6-13
110 瀏覽
題目很簡單,當中的寓意就是切勿什麼也要拿來做比較,什麼都要拿來比,永遠也是沒法開心的。這個比喻套用到今天要吃的東西,就是因為從來寫食評的時候,就是要大家拿吃過什麼地方最好的去比,精益求精,但當大家吃的不是本地菜式,而當你在當地吃過更好的,又拿來比,又會如何?都是談回食物好了,在周中某天的午飯時間來,門口竟然有人排隊,幸好原來那些人全都是買外賣的,而本人很快的就安然入座,地方是有點淺窄,但香港寸金尺土,這也沒辦法,但當本人看見一大窩煎好的生煎包,什麼不快都忘記了。生煎包一客四隻賣廿三元,當然就比上海的貴多了,不過看見它底部煎至金啡色,加上面層那些芝麻及蔥花,看起來就真的很對版,快快的要咬它一口,咀巴就要受罪了,因為那包的表皮原來跟正宗的生煎包一樣,是非常的薄皮,這一點真的叫本人有點意外。真正要令咀巴受罪的,其實是因為裡頭的湯汁其的非常非常之熱,雖然以體積來計,還是不及在上海吃過的澎湃,但其實在香港來說真的是少見,反之在味道方面,人家在上海的肉味就濃多了,始終可能是用上豬肉有所不同,人家用的肥豬肉,湯汁自然味濃兼豐腴,反之此店的包餡湯汁味道就來得清秀,豬肉球質地還算軟嫩,其實又是另一種風味
上海不是本人陌生的地方,但本人畢竟一定不是什麼上海通,只不過是會在當地鑽探好的東西吃罷了,而生煎包當然是當中的重中之重,坦然此店的水平跟當地一般的店子比,其實還是有所不及,但是難吃嗎?又絕對不是。 本人尤記得當初某名星開設的生煎包店,本人當時在食評網給了它一個OK臉,說實話是跟今天吃過的一樣水平,其實在香港也還算頂級,但跟上海的就還是沒法比,也許大家以為本人口水多過茶,但寫這最後兩段的用意,是希望真的會看本人食評的人,明白這OK臉背後的真正意思,評分上雖然是有點宏觀了,但其實大家如果真的要在香港吃生煎包的,本人這個OK臉,其實就是本地級別的笑臉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