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8-06
21 瀏覽
週末,當然是與好友一起出街搵食的好日子,再加埋天氣好到有點曬過頭,更是需要找些酸酸開胃的來享受。即使太陽落山,周身還是被熱烘烘的暑氣黏住,就算來到稍稍離開喧囂市區的美孚也照樣如此。美孚新邨大片架高的樓宇下面總有不少優惠街坊的食肆,除佐魚蛋燒賣等小食,也有一家與某某麵包店做鄰居的越南菜小倌,轉角處的位置又被大片樓宇層層圍住,地理位置頗為受限,不過路過之時從落地玻璃門看進去,倒也是上座率幾高,很受附近街坊的幫襯。店名起的簡單,家庭式的感覺,白底黑字的招牌配上門口統一的白色調裝修,一切都出落得如此簡單。Menu如置於畫板上一般被架在店外,也是統一的白底,密密麻麻的,小小食肆選擇算是不少,menu夠豐富。入內同樣也是大片白色,談不上典雅,但絕對乾淨光亮;兩幅對稱畫幅,一個春天一個秋天,增添稍稍“雅致”;個人反倒欣賞那兩座在超勁空調的作用下充當擺飾的吊扇,仿古的設計,銀色扇座配上深棕色的扇葉,有些懷舊,有些時空倒轉的感覺;餐廳內的桌椅擺的有些太過緊湊,玻璃移門一開便是一桌,讓人覺得有些稍稍狹窄了,某些餐桌間的走道更是需要食客側著身子吸著肚子經過,要是食落一大餐看來食客總要花上點時間消化一番才能起
店名起的簡單,家庭式的感覺,白底黑字的招牌配上門口統一的白色調裝修,一切都出落得如此簡單。
入內同樣也是大片白色,談不上典雅,但絕對乾淨光亮;兩幅對稱畫幅,一個春天一個秋天,增添稍稍“雅致”;
不能稱之為餐廳,因為桌上只有一壺色澤上淺下深的特色醬汁,服務方式則更似茶餐廳,坐定之後,親切姐姐送上塑封menu以及餐具。好奇拿來醬汁研究,拔開木塞聞一聞,一股頗為清新的酸味直衝鼻腔,有種醒胃的感覺,相信拿來蘸那些越式春捲,炸物之類會很贊!當然其中也夾著濃烈的蒜味(本人什麽都吃,唯獨“蒜”是大忌!食蒜的結局往往是一連幾天的胃部不適,但也總是爲了美食將side-effect拋之腦後,有些自虐)。
簡單menu上除了眾多越南傳統小菜之外也供應單份的炒粉湯粉之類,方便周邊居民解決一餐,個人倒是被飲品中擁有最長名字的飲品吸引。
“滴漏”即用類似漏斗杯具來盛咖啡,熱水倒入后,咖啡豆與水的反應之下,滴滴純正咖啡緩緩滴下,猶如製作蒸餾水一般,給人精貴細緻的“慢”感;先來說說杯具,有些配合吊扇的味道,不太精緻的線條,粗粗的金屬感,陳舊卻有些好似老古董一樣,幾有趣;雖未開啟上層的杯蓋,稍稍湊近咖啡香氣還是抑制不住的溢出來,不算濃烈,隱隱的很含蓄,但卻是很“正”的香味!
喝著卻不似先前的香味那麼誘人,不少煉奶使總體偏甜,絲滑質感帶有些粘口,不過配上其後酸辣的菜色,倒也是不錯。
小餐館好似也是幾位年輕人一起投資的,當日有幸得其中一位的介紹,向我們極力推薦他們的咖喱菜色,於是也點來一試。
翻開鋪滿咖喱的牛腩等等,下面是煮到軟爛已經斷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河粉以及少量炒蛋;黃咖喱的辣度適中但膩度卻很飽滿,咖喱香甜配上口味上同樣的甜味使得整道菜很容易讓人一食就上癮卻也幾口就塞胃;寬寬扁扁的河粉煮的有些太爛,吃起來不太成形,口感上也只是咖喱醬汁的美味卻覺不出河粉的質感;炒蛋是家常的那種,不老也不嫩,配著河粉一起吃倒是不錯。
( ⊙o⊙ ) 開心O(∩_∩)O~~
配在一邊的醃蘿蔔倒是非常爽口,醃制的口味微酸甜,不會太刺激卻很能解膩;雞翼雖然蒜香誘人,可惜太油以及太多的蒜讓我“怯而止步”,也是這份蒜讓我一連幾天都未恢復正常,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不食蒜者切勿輕易挑戰啊~
整體來說,餐廳既能滿足周邊居民的簡單要求,又不至於讓我們這樣偶爾來一次嘗試越式美食的食客掃興,確實難得,且menu中可選之物眾多,環境又清爽,黃咖喱出色,雖然食材一般但味道的拿捏都算不錯,總有頗有噱頭的滴漏咖啡,也是偶爾去美孚的時候可嘗試的餐廳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