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06-24
2062 瀏覽
餐蛋麵、西多士、乾炒牛河、蛋牛治烘底、茶走、酥皮蛋撻、菠蘿油.........都是耳熟能詳的茶餐廳出品,香港人老早認定了這些地道口味與茶餐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也有例外的!友人們選址於三聖村飯聚,無他就是為了嚐海鮮。三聖村有著大小的酒家和大牌檔式的「冬菇亭」,定能滿足不同嚐鮮的需要,可是這趟竟在一家名叫「棠記」的茶餐廳進餐,海鮮不是一般楊州炒飯、咕嚕肉的家常菜,莫非茶餐廳也來過大變身!白灼海蝦是追求原味的烹調方法,在基礎的烹調上不難掌控,更何況操刀的是專業的廚師。爽爽彈彈與鮮甜的蝦肉,根本不用蘸上任何醬油,鮮味亦能在味蕾上蕩漾。事實上,白灼海蝦較偏重於蝦隻的質素,在此要多謝友人的悉心挑選!油鹽水花蛤奶白的湯底做得出色,運用了冬菇絲、大頭菜、唐芹來提味,要比一般的油鹽水味道濃厚。湯底更配上適量粉絲,就連一口細小的粉絲也來得甚滋味。至於花甲,坦然是略為過熟,不過也是可接受的程度,無傷大雅!豉椒蟶子是慣常的選擇,但配上煎米粉底才是驚喜的關鍵。很久沒嚐到火喉與豉椒味並重的豉椒汁了,這道豉椒蟶子煎米粉底的醬汁、具鑊氣、勾出豆豉香氣、稀稠與鹹度又來得恰度好處。豉椒汁與外脆內軟的煎米粉底混著吃,
友人們選址於三聖村飯聚,無他就是為了嚐海鮮。三聖村有著大小的酒家和大牌檔式的「冬菇亭」,定能滿足不同嚐鮮的需要,可是這趟竟在一家名叫「棠記」的茶餐廳進餐,海鮮不是一般楊州炒飯、咕嚕肉的家常菜,莫非茶餐廳也來過大變身! 白灼海蝦是追求原味的烹調方法,在基礎的烹調上不難掌控,更何況操刀的是專業的 廚師。爽爽彈彈與鮮甜的蝦肉,根本不用蘸上任何醬油,鮮味亦能在味蕾上蕩漾。事實上,白灼海蝦較偏重於蝦隻的質素,在此要多謝友人的悉心挑選! 油鹽水花蛤奶白的湯底做得出色,運用了冬菇絲、大頭菜、唐芹來提味,要比一般的油鹽水味道濃厚。湯底更配上適量粉絲,就連一口細小的粉絲也來得甚滋味。至於花甲,坦然是略為過熟,不過也是可接受的程度,無傷大雅! 豉椒蟶子是慣常的選擇,但配上煎米粉底才是驚喜的關鍵。 很久沒嚐到火喉與豉椒味並重的豉椒汁了,這道豉椒蟶子煎米粉底的醬汁、具鑊氣、勾出豆豉香氣、稀稠與鹹度又來得恰度好處。豉椒汁與外脆內軟的煎米粉底混著吃,以往港式炒粉麵的風味隨即湧上心頭!剛好友人為我挑上一塊煎米粉邊,底面與邊位都是煎得特別香脆的位置,入口吱吱作響,再加上窩心的醬汁,真是滋味無窮!當他們在爭論伊麵底和米粉底哪個較出色之時,我已把鮮甜爽口的大蟶子也吞下,流露出一臉滿足! 猶記得許多年前在西貢的海鮮酒家,嚐到一條漁民俗稱「沙皮」的海斑,魚質的嫩滑與魚香至今仍未忘記,當晚幸運地給我再次遇上。
對於「沙皮」魚只有兩次的體驗,因此認識不算深,僅了解魚皮特別的厚韌,對不熟悉魚類特性的廚師,更難以準繩地掌握蒸魚的火喉。於我而言,細嚐那魚香、魚味,與及肉質嫩滑有至的魚肉才是我的職責,不是嚐過「沙皮」的朋友,或許未能理解其美妙之處。最後「沙皮」海斑一肉不留地給吃得光光了! 期待的鹽焗奄仔蟹出現了,賣相有點凌亂,但也沒有破壞我嚐蟹的興致。 幾乎察看不到橙紅蟹蓋上的鹽巴,內層蟹羔金黃豐厚,質感是我喜歡的流沙狀,羔香馥郁,味道尚算是不錯。若然鹽巴可來得盛一點,定更能勾起蟹羔的香氣! 對比那股濃濃的香氣,煲內的鮑魚顯得異常地渺小。 也許鮑魚體型較少,因此肉質尤為嫩彈。至於鮑魚鮮味,相信多少也被薑蔥掩蓋。凡是薑葱炒蟹、薑蔥焗蠔等諸類菜式,薑蔥還是擁有一定的吸力。最後,由喜愛薑蔥的友人把薑蔥全清! 席間少不了啤酒和友人自攜的白酒,一碟椒鹽鮮魷作佐酒已經不算多了,似乎大家都很注意健康,不過實情是他們餐後還要去「掃街邊」美食,所以........人生就是這樣,活在當下,開心就是了!
椒鹽鮮魷是我的死穴,因為其膽固醇含量超高,只許自己輕嚐一點彈牙的惹味便好了!
「棠記」原來是友人們常到的海鮮熱點,又一次證實小妹孤陋寡聞、少見多怪的不足之處!經此一嚐,發現環境較為地道的「棠記」,在煮功和火喉方面並不遜於海鮮酒家,還夾雜茶餐廳的地道烹調風格的優點,故對其豉椒蟶子煎米粉底一直念念不忘。論收費也頗為實惠,付鈔後錢包絕無破損滲血、心臟也沒有忍忍作痛的跡象,「棠記」是既美味又輕鬆愉快的海鮮茶餐廳,下會一定再去啊!
題外話/補充資料:
每人$300 的消費,已包含自行購買海鮮及烹調費用。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