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10-05
3958 瀏覽
又到了逢星期日一次,專門為日本拉麵而設的「星期日拉麵時間」。今次我的目標,是一間有提供日式雞白湯沾麵的餐廳「座銀」。「座銀」位於住宅區「跑馬地」,適逢賽馬日,雖然賽馬在沙田,但是跑馬地因為有「雙邊投注」的關係,場內還是燈火通明,我在離遠處也能看到。礙於「跑馬地」沒有港鐵站,但是它旁邊的「銅鑼灣」就有,我在銅鑼灣坐上專綫小巴,來到跑馬地還幾乎「坐過龍」,落車後看着地圖,終於找到我的目標雞白湯沾麵餐廳「座銀」。我來到時,「座銀」還在中場休息時間,於是我在「座銀」旁邊的「老麥」稍等一下,買杯雪糕新地打發時間,直到直到下午六點鐘左右,我就正式起程,進入「座銀」裡頭,食我的「雞沾麵」和炸雞。或許真的因為「座銀」座落於住宅區跑馬地裡面,所以餐廳的氣氛沒有一般拉麵店那麽緊張,「座銀」格局有着高級日本菜餐廳的氣氛。「座銀」廚房的員工架構主要由操日本語的日籍師傅,帶着數名本地的學徒,在開放式廚房內工作。「座銀」製造拉麵的廚房是典型的日式開放廚房,裡面的狀況一覽無遺,亦對我的拍照動作沒有太大反應。跟我在食評開頭講的一模一樣,「座銀」的招牌拉麵跟「霸X拉麵」、「麵X」或「拉麵X」一樣,都是製造雞白湯湯底的拉
礙於「跑馬地」沒有港鐵站,但是它旁邊的「銅鑼灣」就有,我在銅鑼灣坐上專綫小巴,來到跑馬地還幾乎「坐過龍」,落車後看着地圖,終於找到我的目標雞白湯沾麵餐廳「座銀」。
我來到時,「座銀」還在中場休息時間,於是我在「座銀」旁邊的「老麥」稍等一下,買杯雪糕新地打發時間,直到直到下午六點鐘左右,我就正式起程,進入「座銀」裡頭,食我的「雞沾麵」和炸雞。
或許真的因為「座銀」座落於住宅區跑馬地裡面,所以餐廳的氣氛沒有一般拉麵店那麽緊張,「座銀」格局有着高級日本菜餐廳的氣氛。
「座銀」廚房的員工架構主要由操日本語的日籍師傅,帶着數名本地的學徒,在開放式廚房內工作。「座銀」製造拉麵的廚房是典型的日式開放廚房,裡面的狀況一覽無遺,亦對我的拍照動作沒有太大反應。
跟我在食評開頭講的一模一樣,「座銀」的招牌拉麵跟「霸X拉麵」、「麵X」或「拉麵X」一樣,都是製造雞白湯湯底的拉麵。唯一分別就是,「座銀」還有提供雞白湯沾麵,菜式名把「白湯」兩字都删走,變成了「雞沾麵」。
之前我已經吃過了好幾次「沾麵」,第一次是在荃灣「X麵台風」,第二次是在佐敦恆豐中心地庫,可惜現在已經結業的「八盛屋」。我吃過的第三次沾麵是位於灣仔,「霸X拉麵」的姊妹店「風雲X」。
最近一次我食過的日本沾麵,就是在上環歌賦街,可以吃到先醬油湯,後加入雞湯的米芝蓮食店「麵X醬油房周月」。「X麵台風」跟「麵X醬油房周月」都可以免費選擇加大麵底,「風雲X」則勝在有塊灸燒厚豚肉。
不過前面四間沾麵店,沾麵本質都是以豬肉湯或醬油湯做沾麵的沾汁,直到我今次來到跑馬地「座銀」,才第一次真正見識到,由沾汁到叉燒,都見到雞肉蹤影的「雞叉燒沾麵」。
除了「座銀」的招牌「雞沾麵」之外,我還額外點了一份「座銀炸雞」。話說「座銀」可以因為位處於住宅區的關係,所以「座銀」的氣氛都看似很悠閒,一眾員工都很有禮貌,很好招呼。
點餐後,我坐在「座銀」廚房附近的吧檯附近,看着一眾員工在工作,煮「雞沾麵」的蕎麥麵條和沾汁。大約十分鐘過後,「雞沾麵」終於率先完成上檯,只剩下「座銀炸雞」還末完成。
「雞沾麵」除了有碗沾汁、一碟蕎麥麵、雞叉燒和豬叉燒各一塊之外,「座銀」,廚房還另外配備了一小碟「牛蒡」配菜,「牛蒡」為了讓食客感受到它的香脆口感,所以索性炸起後不放入沾汁或蕎麥麵裡頭,直接分開碟另上。
雞沾麵
$148
7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由於「座銀」「雞沾麵」麵條屬於蕎麥麵的關係,所以「座銀」安排「雞沾麵」使用的沾汁,溫度不會太過滾燙,屬於中等程度的暖沾汁。把蕎麥麵放入暖沾汁裡頭,蕎麥麵吸引了沾汁鮮甜雞湯味道精華,口感有少許韌性的蕎麥麵充滿了雞湯的香味。
「座銀」本身的沾麵,我覺得有點似人手操作壓麵機製造而成,難得地成功把麵條做得粗幼一致,每條沾麵的口感都一樣的同時,還有蕎麥麵專有的麥香。或許因為是蕎麥麵的關係,所以「座銀」沒有點餐紙,食客也沒機會選擇麵條的軟硬度,食拉麵沾麵都一樣。
至於「座銀」「雞沾麵」的叉燒,無論是餐牌還是其他食評的內容,都沒有指明雞沾麵的兩塊叉燒,究竟雞豬比例如何。究竟是兩塊雞叉燒,兩塊豬叉燒,還是一塊雞叉燒夾着豬叉燒一起上呢?
我就管不得是雞叉燒還是豬叉燒,總之兩塊「薄叉燒」,一同浸在雞白湯裡頭,一同夾起放入口中就算了,反正我在星期日晚的晚餐,肉類是沒有限制,照吃無誤。
既然我搞不清楚這兩塊叉燒,有幾多雞肉,有幾多豬肉,我的口感只能告訴我,叉燒雖然肉質偏瘦,但實際口感卻是偏向軟腍嫩滑。而且,我把兩塊「叉燒」一併放入雞白湯沾汁裡面,叉燒已經全部吸引了雞白湯的雞肉精華。
就連跟餐附上,炸起的牛蒡絲,也吸引了雞白湯的精華味道。就算這一刻你跟我說,「座銀」雞白湯沾麵兩塊叉燒都是豬肉製成,我也會告訴自己,不用怕,不用怕,「今次我吃全部雞叉燒的雞白湯沾麵」,我沒有吃豬肉。
「座銀」的沾麵相比「麵X醬油房周月」的沾麵最大的分別在於吃法。「座銀」不會另外提供湯汁,不會另外為你注入湯汁。沾湯以外表簡單平凡,實際有厚厚質感的黑色湯碗去載起。
吃到最後,我把剩餘的蕎麥麵和沾麵一齊喝進口內,雞白湯的濃厚雞湯精華,我一滴也沒有浪費。在我還未吃完「雞沾麵」的時候,廚房的師傅跟學徒都已經炸好「座銀炸雞」,送到我的手上。
「座銀」的招牌「炸雞」,除了有新鮮炸起,新鮮滾熱辣的炸雞之外,旁邊還附上一碟疑似「味鹽」的調味料,調味料味道偏鹹,感覺實在很像味鹽,又有點像我們坊間都經常食食的椒鹽。
那些味道帶鹹鮮的調味料,實在給人太大的幻想空間,就算說那些調味料是胡椒粉,都可能有人會相信。總之那些調味料,有少許的鹹味,是給食客享用「座銀炸雞」而設的。
座銀炸雞
$48
3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我把「座銀炸雞」沾上少許調味料,之後立刻吃肉質飽滿,外層鬆脆,兼且有鹹鮮的炸雞。一山還有一山高,連炸雞都有「一雞還比一雞鮮」的驚喜新發現。
「座銀炸雞」本身是無骨炸雞,炸雞除了新鮮炸起,啖啖無骨之外,炸雞的炸漿表層還做得十分之薄。炸雞除了皮薄肉鮮之外,我還感受到「座銀炸雞」新鮮炸起,炸雞皮層脂肪的雞油從皮肉之間不斷滲出來,令炸雞每一啖肉都令我回味無窮。
再把「座銀炸雞」沾上調味的粉末,新鮮炸雞還多出一份鹹鮮味道。要造滾熱辣炸雞不難,很多日本韓國,或者美式炸雞店都可以做到,但是口感又脆又肉嫩,連皮層也造得新鮮香脆的餐廳,我暫時找到不超過五間,「座銀」應該位列其中之一。
但是一分錢一分貨,在香港想吃新鮮滾熱辣炸雞不難,難在價錢很難做到便宜街坊價錢,例如「座銀」的招牌炸雞,未計算加一服務費已經要收港幣四十八元一客。雞沾麵更加要收一百四十八元一客,想吃新鮮滾熱辣炸雞,如果不是親手做的話,恐怕要破費了,就像我一樣。
總結我在跑馬地,食「座銀」高級日式沾麵炸雞晚餐,已計算加一服務費在內,總共要收港幣二百一十六元正,這價錢真的很昂貴。但是雞白湯沾麵的確成為了我,我第一次食的雞白湯做沾湯湯底,蕎麥麵做麵底材料的沾麵,是之前吃過沾麵給不到我的經驗,而且雞白湯的雞味很濃。
吃完晚飯我索性徒步,從跑馬地返回銅鑼灣,究竟我下次再光顧「座銀」,享受「座銀」炸雞沾麵,和員工專業有禮服務,會是何時呢?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