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5-06-28
978 views
第一次聽過Alchemy的大名, 是他們的Dining in the Dark 體驗餐。在香港似乎只有他們在做這款晚宴。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暗黑的環境之下進食, 刺激新穎之餘, 也是對味蕾的一個考驗。事關你不會知道所上的菜式竟是甚麼。一切, 只可以靠觸覺、和味覺去分辨。(餐廳會安排有「領航員」指引大家成功完成一餐飯)是不是值得一試, 心中一直是七上八下的。一是我怕黑, 去過一次<<暗中作樂>>演唱會, 讓我真真切切地知道, 我真的很怕黑! 二是, 不知道餐廳食物水準如何, 還要在看不見的情況下進食, 總覺得有點別扭。在這個陽光普照的星期六, 我終於來到Alchemy餐廳吃東西了! 不過, 不是在黑暗之中吃東西, 而是在明媚之下享用一個有八道菜的驚喜早午餐。究竟這一次的Alchemy的 Chef's Saturday brunch 之旅可不可以讓我窺探得Dining in the Dark的一二呢? 答案是一半一半吧。事關Dining in the Dark的用餐地點在地牢basement之中, 而Saturday brunch的地點是在地下ground fl
是不是值得一試, 心中一直是七上八下的。一是我怕黑, 去過一次<<暗中作樂>>演唱會, 讓我真真切切地知道, 我真的很怕黑! 二是, 不知道餐廳食物水準如何, 還要在看不見的情況下進食, 總覺得有點別扭。
在這個陽光普照的星期六, 我終於來到Alchemy餐廳吃東西了! 不過, 不是在黑暗之中吃東西, 而是在明媚之下享用一個有八道菜的驚喜早午餐。
究竟這一次的Alchemy的 Chef's Saturday brunch 之旅可不可以讓我窺探得Dining in the Dark的一二呢? 答案是一半一半吧。事關Dining in the Dark的用餐地點在地牢basement之中, 而Saturday brunch的地點是在地下ground floor, 完全不一樣噢。但是, 是日所吃的食物都非常有水準, 也就給了我信心, 加深了我「遲早要來吃一次Dining in the Dark」的決心!
為了配合Dining in the Dark的主題, 門口用上了大量的黑色, 燈光也不多。狹長的玄關巧妙地遮擋了視線, 不能直接看到餐廳的內部, 更增加了一二分的神秘感。通往地牢的樓梯, 也依然以布幔遮掩, 神秘氣色更甚。
出來的mocktail呈淺橙色, 原來是橙汁、西柚汁、檸檬汁和檸檬水溝成, 入口微酸, 雖然不見特別, 但很適合在盛夏飲用呢。T先生則揀選了gin tonic 一杯。一邊啜飲, 一邊享受陽光, 等待食物的時間也顯得不難過了。
Saturday Chef’s Brunch
$268
51 views
4 likes
0 comments
翻看別人的食記, 除了材料真的會有改變, 甚至連 platting也每每有點出入呢。但大致上都是五種前菜、兩款主菜、一份甜品拼盤、加一杯茶或咖啡這樣的組合。麥穗形的baguette 是Alchemy的特色之一, 自然也會隨餐送上。
Whole Wheat epi Baguette
39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一向都對麵包有莫明的好感, 何況它的樣子是這樣的可愛。上枱的時候它還是溫熱的, 擦一點海鹽牛油就入口已經是最大的享受。雖然自問自己對麵包的胃納比他人來得要大, 但這個麥穗形的法國棍包質地真的很紮實! 多吃很飽。到最後還是吃剩了一粒麥穗, 總覺得很可惜啊。
South Pacific Oyster
33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生蠔本身不算絕頂肥美, 但勝在夠鮮甜, 也是不錯。一般吃生蠔想去腥提味, 都是擠點檸檬汁, 或是加點小辣椒、茄汁之類。但這裡破格地以薑蔥配襯, 對我來說真的新穎得不得了。雖然入口的一刻覺得古怪, 很快卻覺得兩者都叫匹配。薑絲的微辣帶來的刺激感, 很醒神。
Homemade Smoke Salmon w/ Lemon Macaroon | Sesame Cherry Tomato
21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自家製的煙三文魚帶著的油份, 香, 香得不得了。煙燻味不重, 咸香恰到好處, 入口軟滑無比, 口感絕佳。底下黃色的乃是半片法式小圓餅macaroon, 味道很甜。也是我古板, 不太能接受把這個咸煙三文魚和甜小圓餅放在一起 - 咸和甜之間似是有衝突不能好好融合呢。
一旁的車厘茄製法相對簡單, 就是車厘茄加cream cheese, 撒一點點芝麻就成。吃罷心中不禁想, 若是煙三文魚和此車厘茄同吃、macaroon單吃, 效果可能更佳吧?
再來一個也是生的食品 - 吞拿魚。吞拿魚肉雖然鮮, 口感卻是未陪柔嫩, 若可以再肥一二分就完美啦。吞拿魚上的牛油果呢, 很是有趣, 竟是有兩款。光滑的球狀牛油果非常生, 味道有點青澀, 不是人人鐘意; 而打蓉的那一款所用的是熟透的牛油果, 香甜軟滑, 好吃啊。牛油果還是不熟不吃。
Crispy Saffron Risotto
44 views
3 likes
0 comments
幸好, 碟子之上還有一個金黃色的波波球, 讓我的情緒又再次高漲起來。它, 就是我最愛吃的炸risotto!每次見到炸risotto, 我都必定會點來試試。不過, 至大學時期在fat angelo吃過最好吃的risotto ball 之後, 我再沒有吃過讓我滿意的了。不是炸得太久太乾, 就是risotto的調味不對勁。
今次, 在Alchemy所吃的可謂完美! 那漂亮的金黃, 極薄的脆口外殼, 微微濕潤的蕃紅花risotto, 還有拉開成絲的mozzarella cheese, 都讓我心醉不已。再加上三文魚子的咸鮮, 整體非常的獨特, 大愛!
Octopus Carpaccio w/ roasted pepper & olive oil
17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Polenta, 本來應該是玉米粥吧, 將之雪凍成糕狀再拿去香煎, 在西餐中是非常常見的配菜, 也可作主食。一直都覺得它味道很淡, 而且口感爛軟, 不太中意。但我很驚訝地發現這個Polenta方塊外層很脆, 內部頗具彈性, 口感好好呢。味道雖然也淡, 但旁邊的鵪鶉蛋、紅菜頭的都有很強的味道, 正好作互補。
那兩尾蝦肉質爽脆, 雖不是虎蝦, 感覺也不俗。但我最愛的是蝦上那坨醬, 膩香滑溜, 更有一種初次接觸的特別香味。查一查才知道, 這香味應該是Tarragon的味道。它是一種香草, 中譯龍蒿, 味道和海鮮、生果、家禽類、蛋很夾。很少見呢。
Seared Black Perch
41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終於來到了主菜的環節。侍應為我們換上了新的刀叉和碟子之後, 先為我們送上的是香煎鱸魚。鱸魚-西蘭花蓉-法國苦菜, 賣相多多少少有點似小帆船?
Seared Black Perch
56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我愛極了鱸魚的皮, 煎得極香脆, 入口更是鬆化可口。魚肉有點老了, 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醬汁味道幾乎就是融化的牛油, 肥滋滋的, 混有一絲檸檬清香, 非常精彩。本來以為綠色的那坨是青豆蓉, 卻是西蘭花蓉! 帶青草氣息, 也稍稍平衡一下醬汁的膩。
Roasted Beef Tenderloin
23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w/ mushroom, mashed potato, french beans & madeira jus
另一個主菜就是牛肉。牛味非常的香濃, 雖然非常的瘦, 卻是意外的柔軟。看到牛肉中心的粉紅, 也知道口感會很好啦。醬汁味道很深沉卻不複雜, 也很好吃。但最最最令人意外的是蘑菇和薯蓉。混入了黑松露的薯蓉平平整整地嚌在蘑菇之上, 賣相已經是絕頂的討喜; 味道更佳, 蘑菇超多汁超滑緻, 和細滑的薯蓉一起溜入口中的感覺真是好享受!
Apple & Calvados Tart | Popcorn Chocolate Ganache
見到餐單之上有四色甜品, 還在想, 不是不要選擇呢? 卻是原來四式都可以一次過享用! 整體來說都有一點偏甜, 特別是Panna cotta。好吃之選是蘋果撻, 撻底是超薄的酥皮, 超香脆的。意外的是carrot cake (真想直譯作蘿蔔糕)味道也不錯, 濕潤可口。Popcorn Chocolate Ganache這朱古力對我來說卻是太濃厚, 在吃了這樣多之後以此作結, 快吃不消了。
本來以為只不過是八道菜的brunch, 不會很飽肚, 結果是捧著肚子走;
本來以為只不過是八道菜的brunch, 不會吃很久, 結果是吃足三小時;
本來以為只不過是HK$268/人的brunch, 不會有大驚喜, 卻是味道和擺盤都花足心思!
另一個我很欣賞的地方是, 餐廳所有餐具碟子的花紋都是一致的, 更帶有濃厚的亞洲色彩, 和餐廳的裝修、桌椅, 甚至是食物都在互相呼應似的。好奇之下拿起一看, 原來是「粵東磁廠」的出品。再查一查, 不得了, 粵東磁廠原是香港土生的品牌, 產品既有中國傳統瓷器的特點, 也有西洋瓷器彩繪的工藝。到今天, 它已經有87年的歷史! (1928年開設「錦華隆廣彩瓷廠」,1947年改名作「粵東磁廠」)
Chef Pascal Breant 在香港開設餐廳, 也不忘使用本港土生的品牌, 推動本地產業, 實在令人敬佩不已。而且食物之味美, 也為我打了一支強心針, 看來找一晚來地牢試試Dining in the Dark, 是勢在必行了! (當然, 要先找飯腳同去囉!)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