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5-06-28
975 views
第一次聽過Alchemy的大名, 是他們的Dining in the Dark 體驗餐。在香港似乎只有他們在做這款晚宴。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暗黑的環境之下進食, 刺激新穎之餘, 也是對味蕾的一個考驗。事關你不會知道所上的菜式竟是甚麼。一切, 只可以靠觸覺、和味覺去分辨。(餐廳會安排有「領航員」指引大家成功完成一餐飯)是不是值得一試, 心中一直是七上八下的。一是我怕黑, 去過一次<<暗中作樂>>演唱會, 讓我真真切切地知道, 我真的很怕黑! 二是, 不知道餐廳食物水準如何, 還要在看不見的情況下進食, 總覺得有點別扭。在這個陽光普照的星期六, 我終於來到Alchemy餐廳吃東西了! 不過, 不是在黑暗之中吃東西, 而是在明媚之下享用一個有八道菜的驚喜早午餐。究竟這一次的Alchemy的 Chef's Saturday brunch 之旅可不可以讓我窺探得Dining in the Dark的一二呢? 答案是一半一半吧。事關Dining in the Dark的用餐地點在地牢basement之中, 而Saturday brunch的地點是在地下ground fl
是不是值得一試, 心中一直是七上八下的。一是我怕黑, 去過一次<<暗中作樂>>演唱會, 讓我真真切切地知道, 我真的很怕黑! 二是, 不知道餐廳食物水準如何, 還要在看不見的情況下進食, 總覺得有點別扭。
在這個陽光普照的星期六, 我終於來到Alchemy餐廳吃東西了! 不過, 不是在黑暗之中吃東西, 而是在明媚之下享用一個有八道菜的驚喜早午餐。
究竟這一次的Alchemy的 Chef's Saturday brunch 之旅可不可以讓我窺探得Dining in the Dark的一二呢? 答案是一半一半吧。事關Dining in the Dark的用餐地點在地牢basement之中, 而Saturday brunch的地點是在地下ground floor, 完全不一樣噢。但是, 是日所吃的食物都非常有水準, 也就給了我信心, 加深了我「遲早要來吃一次Dining in the Dark」的決心! Alchemy Restaurant & Lounge位於中環亞畢諾道。以往都很少來到這一條街, 最高都是走上雲咸道而已吧。餐廳11點半開門, 我也就11點半興沖沖地到達。作為第一個客人, 還可享受一陣包場之感。
為了配合Dining in the Dark的主題, 門口用上了大量的黑色, 燈光也不多。狹長的玄關巧妙地遮擋了視線, 不能直接看到餐廳的內部, 更增加了一二分的神秘感。通往地牢的樓梯, 也依然以布幔遮掩, 神秘氣色更甚。 地下餐廳面積並不大, 裝修風格上走的是型格路線, 比起進餐, 似乎更適合下班之後來飲一杯。要注意的是, 餐廳的形狀也是狹長的, 愈往里頭就愈光亮 - 窗戶都集中在盡頭。慶幸自己訂了11點半的位置, 可以揀一個窗邊的位置。畢竟對我來說, 沒有陽光的weekend brunch, 就似是去茶餐廳沒有奶茶一般的令人興趣索然。 雖然 Chef's Saturday Brunch 包有茶或咖啡一杯, 不過在翻看drinks menu的時候, 見到mocktails一欄只有一個選擇, 更寫著"our alchemist will create a special mocktail just for you..." 咁特別, 無酒精飲品又很適合剛剛病好的我, 也就忍不住點一杯。
出來的mocktail呈淺橙色, 原來是橙汁、西柚汁、檸檬汁和檸檬水溝成, 入口微酸, 雖然不見特別, 但很適合在盛夏飲用呢。T先生則揀選了gin tonic 一杯。一邊啜飲, 一邊享受陽光, 等待食物的時間也顯得不難過了。
$268
51 views
4 likes
0 comments
翻看別人的食記, 除了材料真的會有改變, 甚至連 platting也每每有點出入呢。但大致上都是五種前菜、兩款主菜、一份甜品拼盤、加一杯茶或咖啡這樣的組合。麥穗形的baguette 是Alchemy的特色之一, 自然也會隨餐送上。
39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一向都對麵包有莫明的好感, 何況它的樣子是這樣的可愛。上枱的時候它還是溫熱的, 擦一點海鹽牛油就入口已經是最大的享受。雖然自問自己對麵包的胃納比他人來得要大, 但這個麥穗形的法國棍包質地真的很紮實! 多吃很飽。到最後還是吃剩了一粒麥穗, 總覺得很可惜啊。
33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生蠔本身不算絕頂肥美, 但勝在夠鮮甜, 也是不錯。一般吃生蠔想去腥提味, 都是擠點檸檬汁, 或是加點小辣椒、茄汁之類。但這裡破格地以薑蔥配襯, 對我來說真的新穎得不得了。雖然入口的一刻覺得古怪, 很快卻覺得兩者都叫匹配。薑絲的微辣帶來的刺激感, 很醒神。
21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自家製的煙三文魚帶著的油份, 香, 香得不得了。煙燻味不重, 咸香恰到好處, 入口軟滑無比, 口感絕佳。底下黃色的乃是半片法式小圓餅macaroon, 味道很甜。也是我古板, 不太能接受把這個咸煙三文魚和甜小圓餅放在一起 - 咸和甜之間似是有衝突不能好好融合呢。
一旁的車厘茄製法相對簡單, 就是車厘茄加cream cheese, 撒一點點芝麻就成。吃罷心中不禁想, 若是煙三文魚和此車厘茄同吃、macaroon單吃, 效果可能更佳吧? Marinated Tuna w/ Ginger & Avocado | Crispy Saffron Risotto
再來一個也是生的食品 - 吞拿魚。吞拿魚肉雖然鮮, 口感卻是未陪柔嫩, 若可以再肥一二分就完美啦。吞拿魚上的牛油果呢, 很是有趣, 竟是有兩款。光滑的球狀牛油果非常生, 味道有點青澀, 不是人人鐘意; 而打蓉的那一款所用的是熟透的牛油果, 香甜軟滑, 好吃啊。牛油果還是不熟不吃。
44 views
3 likes
0 comments
幸好, 碟子之上還有一個金黃色的波波球, 讓我的情緒又再次高漲起來。它, 就是我最愛吃的炸risotto!每次見到炸risotto, 我都必定會點來試試。不過, 至大學時期在fat angelo吃過最好吃的risotto ball 之後, 我再沒有吃過讓我滿意的了。不是炸得太久太乾, 就是risotto的調味不對勁。
今次, 在Alchemy所吃的可謂完美! 那漂亮的金黃, 極薄的脆口外殼, 微微濕潤的蕃紅花risotto, 還有拉開成絲的mozzarella cheese, 都讓我心醉不已。再加上三文魚子的咸鮮, 整體非常的獨特, 大愛!
17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Polenta, 本來應該是玉米粥吧, 將之雪凍成糕狀再拿去香煎, 在西餐中是非常常見的配菜, 也可作主食。一直都覺得它味道很淡, 而且口感爛軟, 不太中意。但我很驚訝地發現這個Polenta方塊外層很脆, 內部頗具彈性, 口感好好呢。味道雖然也淡, 但旁邊的鵪鶉蛋、紅菜頭的都有很強的味道, 正好作互補。
那兩尾蝦肉質爽脆, 雖不是虎蝦, 感覺也不俗。但我最愛的是蝦上那坨醬, 膩香滑溜, 更有一種初次接觸的特別香味。查一查才知道, 這香味應該是Tarragon的味道。它是一種香草, 中譯龍蒿, 味道和海鮮、生果、家禽類、蛋很夾。很少見呢。
41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終於來到了主菜的環節。侍應為我們換上了新的刀叉和碟子之後, 先為我們送上的是香煎鱸魚。鱸魚-西蘭花蓉-法國苦菜, 賣相多多少少有點似小帆船?
40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我愛極了鱸魚的皮, 煎得極香脆, 入口更是鬆化可口。魚肉有點老了, 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醬汁味道幾乎就是融化的牛油, 肥滋滋的, 混有一絲檸檬清香, 非常精彩。本來以為綠色的那坨是青豆蓉, 卻是西蘭花蓉! 帶青草氣息, 也稍稍平衡一下醬汁的膩。
23 views
2 likes
0 comments
w/ mushroom, mashed potato, french beans & madeira jus
另一個主菜就是牛肉。牛味非常的香濃, 雖然非常的瘦, 卻是意外的柔軟。看到牛肉中心的粉紅, 也知道口感會很好啦。醬汁味道很深沉卻不複雜, 也很好吃。但最最最令人意外的是蘑菇和薯蓉。混入了黑松露的薯蓉平平整整地嚌在蘑菇之上, 賣相已經是絕頂的討喜; 味道更佳, 蘑菇超多汁超滑緻, 和細滑的薯蓉一起溜入口中的感覺真是好享受! Earl Grey Tea & Praline Panna Cotta | Cinnamon Carrot Cake |
Apple & Calvados Tart | Popcorn Chocolate Ganache
見到餐單之上有四色甜品, 還在想, 不是不要選擇呢? 卻是原來四式都可以一次過享用! 整體來說都有一點偏甜, 特別是Panna cotta。好吃之選是蘋果撻, 撻底是超薄的酥皮, 超香脆的。意外的是carrot cake (真想直譯作蘿蔔糕)味道也不錯, 濕潤可口。Popcorn Chocolate Ganache這朱古力對我來說卻是太濃厚, 在吃了這樣多之後以此作結, 快吃不消了。 幸好餐飲揀選了Nespresso的黑咖啡, 不加奶不加糖, 配以上的甜點同吃, 就剛好完美了。
本來以為只不過是八道菜的brunch, 不會很飽肚, 結果是捧著肚子走;
本來以為只不過是八道菜的brunch, 不會吃很久, 結果是吃足三小時;
本來以為只不過是HK$268/人的brunch, 不會有大驚喜, 卻是味道和擺盤都花足心思!
另一個我很欣賞的地方是, 餐廳所有餐具碟子的花紋都是一致的, 更帶有濃厚的亞洲色彩, 和餐廳的裝修、桌椅, 甚至是食物都在互相呼應似的。好奇之下拿起一看, 原來是「粵東磁廠」的出品。再查一查, 不得了, 粵東磁廠原是香港土生的品牌, 產品既有中國傳統瓷器的特點, 也有西洋瓷器彩繪的工藝。到今天, 它已經有87年的歷史! (1928年開設「錦華隆廣彩瓷廠」,1947年改名作「粵東磁廠」)
Chef Pascal Breant 在香港開設餐廳, 也不忘使用本港土生的品牌, 推動本地產業, 實在令人敬佩不已。而且食物之味美, 也為我打了一支強心針, 看來找一晚來地牢試試Dining in the Dark, 是勢在必行了! (當然, 要先找飯腳同去囉!)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