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1-08-15
313 views
麻辣與火鍋均為小弟所愛,既然要吃,當然要吃得正宗點。周五晚約好一行五人來到半山的三希樓挑戰一下正宗的麻辣火鍋。三希樓為昔日著名的「滿江紅」搬到新址後冠名的,地點雖然較偏僻,但仍不乏遠道而來的捧場客。食店位於商業中心內,地方不算很闊大,但格局就是高檔酒樓模樣,光線充足,整潔舒適。 這裡以正宗川菜聞名,甚麼「椒泡」、「水煮」菜式盡在菜牌中,而我們索性來個麻辣火鍋,麻辣菜式共冶一爐,測試一下大家嗜辣程度。 前菜:有口水雞及刀拍黃瓜,不另收費。口水雞肉質中規中矩,但麻辣味不太重,可算是作個熱身。青瓜切成小粒狀,以蒜蓉輕輕調味,清新得來也不會太淡口,很好。 鴛鴦火鍋底:雖謂挑戰麻辣,但也點了鴛鴦鍋,好讓大家在太辣「撐不住」時多個選擇。 麻辣湯底顏色火紅,鋪面紅油上浮著滿滿的川椒辣椒,未入口已先冒汗。 另外,店內一角還放滿各種川式火鍋調味料,不另收費任加任用,嫌不夠辣者還可「加碼」吧! 頂級手切肥牛肉:手切肥牛砌成塔狀上檯,每片油花勻均,賣相極為吸引。輕輕灼至僅熟,肉質鮮嫩無比,也不會太油膩,而且在濃郁麻辣湯中仍能吃出肉味,證明牛味頗重。 手打鮮蝦丸:蝦丸一碟十二粒
三希樓為昔日著名的「滿江紅」搬到新址後冠名的,地點雖然較偏僻,但仍不乏遠道而來的捧場客。食店位於商業中心內,地方不算很闊大,但格局就是高檔酒樓模樣,光線充足,整潔舒適。 這裡以正宗川菜聞名,甚麼「椒泡」、「水煮」菜式盡在菜牌中,而我們索性來個麻辣 火鍋,麻辣菜式共冶一爐,測試一下大家嗜辣程度。
前菜:有口水雞及刀拍黃瓜,不另收費。口水雞肉質中規中矩,但麻辣味不太重,可算是作個熱身。青瓜切成小粒狀,以蒜蓉輕輕調味,清新得來也不會太淡口,很好。 鴛鴦 火鍋底:雖謂挑戰麻辣,但也點了鴛鴦鍋,好讓大家在太辣「撐不住」時多個選擇。 麻辣湯底顏色火紅,鋪面紅油上浮著滿滿的川椒辣椒,未入口已先冒汗。 另外,店內一角還放滿各種川式火鍋調味料,不另收費任加任用,嫌不夠辣者還可「加碼」吧! 頂級手切肥牛肉:手切肥牛砌成塔狀上檯,每片油花勻均,賣相極為吸引。輕輕灼至僅熟,肉質鮮嫩無比,也不會太油膩,而且在濃郁麻辣湯中仍能吃出肉味,證明牛味頗重。 手打鮮蝦丸:蝦丸一碟十二粒,份量充足。把鮮蝦絞碎混入蝦膠中,入口仍吃到啖啖爽口蝦肉,而且蝦丸內部不易被濃湯滲透,故能保持濃郁鮮蝦味道。
手打鮮墨魚丸:與蝦丸一樣每碟十二粒,做法也類同,入口同樣爽口彈牙,但鮮味卻沒蝦丸那麼出眾,當然也不是差吧。 豬大腸:豬大腸斜切成片狀,顏色雪白乾淨,而且脂肪不算多。煮熟後入口帶特有酥香,輕輕滲了麻辣湯,味道好之餘不覺油膩。 午餐肉:午餐肉切成薄片,口感稍遜,加上是預製貨,質素不見很突出,如非特別種情,可以省去。
菜肉雲吞:菜肉雲吞餡料多但皮不算薄,滲滿麻辣湯也難吃出原來味道,但畢竟在缺乏飯麵的一餐能發揮飽肚作用吧。
靈芝菇:靈芝菇以小籃奉上,新鮮得來份量也充足。味道帶有菌類獨有的鮮甜,口感也不錯。
炸芋頭:賣相並不突出,但入口綿軟,味道也算不錯。
皇帝菜:新鮮青綠,入口澀味沒有茼蒿般重,在麻辣湯底下更見輕微,但葉小反而吸收辣湯更多,刺激!
粟米:用上切段的超甜粟,就算放在麻辣湯中,甜味也沒有被辣味所掩,似乎還可舒緩辣度,很好。
冰凍豆腐:把普通豆腐冷凍處理,就成了分層的冰豆腐。豆腐層與層間帶有空隙,用於火鍋,就像海棉般吸收大量湯汁,而用於麻辣湯底,效果不用多介紹。最後八件冰豆腐由上檯到吃完用了個多小時,簡直是挑戰麻辣湯底的佳品。
炸油條:油條中空位置特多,亦是吸湯能手,但油份比豆腐多,辣度稍被中和,沒有前者般強;不過吃罷一段吸滿辣湯的油條,也足夠令唇舌麻辣數分鐘哩。
生根:再來吸湯三號極品。生根油份比油條更多,理應不比前者辣,但生根往往把辣湯裹成湯包,結果猶如喝麻辣湯般,最後我們差點要猜拳定勝負來「消滅」它。
苕粉:即常見於川辣店的紅薯粉。慢慢在湯中煮成帶紅色的半透明,意味著麻辣湯已全滲進粉中。入口本身不算很辣,但吃時往往不自覺把多餘辣湯吸入口中,兩片咀唇更首當其衝,變成名乎其實的「孖膶腸」吧! 即撞豆腐花:豆腐花即叫即撞,製作需時;上檯前店員不小心把整桶豆花弄翻地上,最後唯有重頭再做。可能店員怕我們久等,故匆匆奉上另外一桶,可惜因為時間不足,豆花仍未完全結固,變成「水汪汪」,口感與味道皆未如理想,浪費了。 撇去一時失手的 甜品,整晚麻辣火鍋質素頗高,味道正宗加上用料上乘,湯底刺激兼惹味,縱然辣到口舌麻木汗流浹背也要一吃再吃,絕對令人回味無窮。事隔數月,朋友已嚷著要再去一趟挑戰自己哩!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