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6-12-18
9568 views
看到朋友的分享中環一家新開的鮨店, 忽然驚覺自己有兩個多月沒有吃壽司了。頓時饞嘴起來, 馬上訂位要去拜會一下。一時三刻急起來, 也沒想到要找甚麼人一起去, 先行定了一個人的位置, 打算獨樂樂。也是好彩, 久未見面的G小姐當天竟也有空, 一拍即合, 聚舊兼食好東西, 其樂無窮。新店名叫今鮨 Sushi Ima, 位於士丹利街的萬年大廈之中。從公司過去不過是數分鐘的路程, 即使是午市時分吃9貫或13貫壽司的おまかせ, 時間也不見逼澀。真好。以往想吃壽司的話, 不免要等到星期六才動身, 安排起來總是不便; 現下方便好多呢。但也希望自己不要常常饞嘴, 否則荷包會吃不消呀! 今鮨並不是很大, 十二個吧位, 加兩張四人枱。小小的, 感覺更為溫馨, 也更有壽司店的氣派。同樣的舖位曾經先後開過兩家咖啡店, 不約而同地採用了大玻璃及半開放式的設計, 但最終感覺都頗為狹窄。沒想到搖身一變為壽司店店之後, 大刀闊斧地把所有窗子都封起來造成密封式, 出來的效果卻是絲毫不擁擠, 令人舒服得很, 實在使我嘆為觀止。裝修設計者, 應記一功。 晚市選擇只有三款, 壽司/刺身/和食おまかせ, 定價分別為$1380,
新店名叫今鮨 Sushi Ima, 位於士丹利街的萬年大廈之中。從公司過去不過是數分鐘的路程, 即使是午市時分吃9貫或13貫壽司的おまかせ, 時間也不見逼澀。真好。以往想吃壽司的話, 不免要等到星期六才動身, 安排起來總是不便; 現下方便好多呢。但也希望自己不要常常饞嘴, 否則荷包會吃不消呀!
心已貪, 笑笑口對當天招待我們的生師傅說, 我要吃13貫喔, 不過時間只有這樣多, 不知師傅會不會嫌太趕。生師傅想了想, 說, 也是做到的, 但其實你可以先吃9貫, 到時覺得想繼續下去, 才轉13也不遲。好主意, 就這樣辦吧!
另外, 要在限時之內吃那麼多壽司, 畢竟不合適。之前有曾就銅鑼灣的滝壽司上菜速度太快一事撰文批評, 今是看來, 也是商業地區做午餐的一個無奈妥協。只是今次全是自己要求, 與人無尤, 只好當買個教訓。下次設記不可太貪, 慢慢去品嚐9貫, 比略急地吃13貫, 可能更為有趣也未可知呢。
以真鯛做開場白感覺真華麗, 畢竟它有「海水魚之王」的稱號, 也是日本其中一種最傳統的食用魚類, 地位之尊可以理解為與花中的櫻花相約。真鯛味道清淡, 味甜, 口感爽中帶有韌性, 所含油脂不多, 清雅淡麗的。以新鮮昆布加重海洋之氣、土佐醋啫哩之微酸引吊出更多鮮味, 真好吃。
其實剝皮魚是夏天肉肥冬天肉瘦的。冬季要吃的, 主要是它們的肝。心嚮往之卻一直都是紙上談兵而未有吃過, 大概你可以想像到當生師傅把此剝皮魚カワハギ放在我眼前時, 我是多麼雀躍。剝皮魚肝已經被加入醬汁之中, 味甘香之極, 令我驚嘆不已。只是加了少許魚肝去調汁已經有濃香的味道, 若可以一試整塊的剝皮魚肝, 不知又會是怎樣的感覺呢?
吃到第四件, 終於明白了為何壽司飯的味道與平日的不盡一樣。在甜下之下露出的飯粒呈淡褐色, 比一般的赤醋飯用淺很多。一問之下才知曉, 生師傅曾調製過所用的赤醋, 取其中庸之道, 出來的飯粒既可配白身魚亦可襯赤身魚, 頗為特別。
有趣的是針魚的肉身如此透明美麗, 腹腔之中卻是漆黑的。因此也有「サヨリのように腹黒い 」一說, 以形容人心腸歹毒喔。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