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6-11-08
15 views
記憶之中好像未曾踏足過愛民村,是日到附近辦事,順便在這裡走一轉,見識一下當年房屋署刻意設計及管理下的模範屋村。當然有時間都幫襯一下這裡的冬菇亭食肆。純粹口痕,固選了這粥檔;粥品太熱,故點了涷紅豆沙配炒麵。這裡的紅豆沙是潮式做法,在紅豆在差不多煮好時才放入花生,故花生仍有爽身口感,配合紅豆的腍糯,食味較好,而不太甜亦是自已杯茶;配合這裡爽身的炒麵,需不是人間美食,但都幾滿足!特價時段,埋單十一個大洋;冬菇亭環境大家得悉,不會好到那裡,但這正是傳統屋村特色,以後的就買小見小了!題外話:近期拜讀了文壇前輩石人先生所寫關於老香港的文章,想跟大家分享。在五六十年代,當時香港人生艱苦,一般用在買送菜的家用每天只有五毫子,而通常除了買蔬菜之外,有兩道菜是較多香港人喜歡的;其中一道是二兩肥肉,再加斗零豬油渣,混一些蝦醬及豆卜之類,又或是加把辣椒,飯蓋一開,人間美食;另一道為割去一半的頭段鯪魚,欖角、麵醬一蒸,味道十足,飯蓋一開,亦為人間美食。後者的菜式,現在亦得見,但很多家庭顧及小朋友老人家怕骨骾,盡量不做;而前者已經因健康問題而失傳了,但回想半世紀前香港人的家庭送菜,亦令筆者挺多霞想!
純粹口痕,固選了這粥檔;粥品太熱,故點了涷紅豆沙配炒麵。這裡的紅豆沙是潮式做法,在紅豆在差不多煮好時才放入花生,故花生仍有爽身口感,配合紅豆的腍糯,食味較好,而不太甜亦是自已杯茶;配合這裡爽身的炒麵,需不是人間美食,但都幾滿足!
特價時段,埋單十一個大洋;冬菇亭環境大家得悉,不會好到那裡,但這正是傳統屋村特色,以後的就買小見小了!
題外話:近期拜讀了文壇前輩石人先生所寫關於老香港的文章,想跟大家分享。
在五六十年代,當時香港人生艱苦,一般用在買送菜的家用每天只有五毫子,而通常除了買蔬菜之外,有兩道菜是較多香港人喜歡的;其中一道是二兩肥肉,再加斗零豬油渣,混一些蝦醬及豆卜之類,又或是加把辣椒,飯蓋一開,人間美食;另一道為割去一半的頭段鯪魚,欖角、麵醬一蒸,味道十足,飯蓋一開,亦為人間美食。
後者的菜式,現在亦得見,但很多家庭顧及小朋友老人家怕骨骾,盡量不做;而前者已經因健康問題而失傳了,但回想半世紀前香港人的家庭送菜,亦令筆者挺多霞想!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