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6-06-08
3005 views
又到了週四例會"開會"的日子,每次開會的地點都教幾位資深會員費盡心思,經他們商議後,這星期決定到黃大仙去,為的是重拾寒冬時他們在這兒吃過的羊肉包。跟著他們發來的路線指引從黃大仙地鐵站走出來,只消幾分鐘的路程便到達,才發現是個附建在黃大仙下村旁的熟食中心,醉和里是其中一家食店,原來這兒是昔日俗稱「冬菇亭」的熟食亭。「冬菇亭」是香港公共屋邨昔日的一種設施,正式名稱是熟食亭,是一個四方形、尖頂的小型建築物,屋頂中間有拱形排氣口。因為外形像冬菇,被人們稱為「冬菇亭」。冬菇亭頂部以紙皮石鋪成,達到耐用的效果,也可遮陽擋雨;拱形排氣口讓煮食熱氣上升後向中央排走,較涼快的空氣則由周邊引入,加強空氣對流。「冬菇亭」在1970年代隨公共屋邨建成而出現,最早的冬菇亭是在1974年出現的,是當時房屋署的一位馬來西亞籍建築師所負責。全港首個冬菇亭誕生於九龍愛民邨,冬菇亭在那個年代出現,正正切合往日香港市民習慣光顧街頭小食檔的生活模式。有些屋邨更有超過一個熟食亭。當年這些熟食亭由私人租用,開設廉價食肆,通常以大牌檔形式經營,提供價廉味美的街坊風味小菜,很受市民歡迎。在1990年代起,房屋署的政策是停止興建新的熟
跟著他們發來的路線指引從黃大仙地鐵站走出來,只消幾分鐘的路程便到達,才發現是個附建在黃大仙下村旁的熟食中心,醉和里是其中一家食店,原來這兒是昔日俗稱「冬菇亭」的熟食亭。
「冬菇亭」是香港公共屋邨昔日的一種設施,正式名稱是熟食亭,是一個四方形、尖頂的小型建築物,屋頂中間有拱形排氣口。因為外形像冬菇,被人們稱為「冬菇亭」。冬菇亭頂部以紙皮石鋪成,達到耐用的效果,也可遮陽擋雨;拱形排氣口讓煮食熱氣上升後向中央排走,較涼快的空氣則由周邊引入,加強空氣對流。
「冬菇亭」在1970年代隨公共屋邨建成而出現,最早的冬菇亭是在1974年出現的,是當時房屋署的一位馬來西亞籍建築師所負責。全港首個冬菇亭誕生於九龍愛民邨,冬菇亭在那個年代出現,正正切合往日香港市民習慣光顧街頭小食檔的生活模式。有些屋邨更有超過一個熟食亭。當年這些熟食亭由私人租用,開設廉價食肆,通常以大牌檔形式經營,提供價廉味美的街坊風味小菜,很受市民歡迎。
在1990年代起,房屋署的政策是停止興建新的熟食亭,隨著港人開始著重食物的衛生,2001年房委會更推出自願放棄計劃,租戶如放棄經營,可即時領取津貼;若選擇繼續經營,房署會重新安置租戶遷往商場美食廣場,陸續取締舊有的熟食亭。2005年由領匯管理的冬菇亭推行翻新計劃,重整排污及電力系統,採用一亭一店,還改進了外型而加設了冷氣,並需申請餐廳經營牌照,才能獲准租用。 這個位於黃大仙下邨的冬菇亭經變奏後由三個經營了半世紀的家族合作營運,每日輪流經營8小時,24小時營業,分別提供早市粥品、晚市小菜及通宵 糖水等。
醉和里主打晚飯時間的小菜及潮州菜,還在店外搭建起帳篷,擴充經營範圍,放置了幾組戶外枱椅,在現時的高溫下,我們當然坐到店內享受冷氣吧。 這兒提供的食物以街坊小菜及傳統的潮州菜色為主,炒粉麵飯等亦有,選擇甚廣,價錢亦相當的親民呢。
$88
48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42
20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38
8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72
8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78
6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72
6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南乳又叫紅腐乳,是用紅麴發酵製成的豆腐乳。表面呈棗紅色,內部為杏黃色,味道帶脂香和酒香,而且有點甜味。由於南乳經發酵製成,而酵母物質能有效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72
59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68
51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33
8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60
56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這兒很適合大群朋友輕飲暢聚,簡單美味的食物,冰涼順喉的啤酒,談笑風生地過了愉快的一夜。
「冬菇亭」是香港特色之一,尤其對在屋邨長大的市民是個集體回憶,然而隨著時移勢易,舊式冬菇亭經已不多,希望大家繼續支持,令它們能夠繼續經營,保留著香港特有的地道風味。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