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4-04-23
10410 views
幾個月前,奶奶萌起一嚐北京填鴨的慾念,可惜在港的京菜菜館不多,而且要找到出色的北京填鴨確不是易事,所以奶奶的填鴨一度被放涼了!某天突憶起幾年前,特意選在「沙田18」為弟弟慶祝生日,因為北京填鴨是他喜歡的菜式。就這樣,趁在復活節假期裡,讓奶奶的北京填鴨「重生」!「沙田18」房間的最低消貴並不昂貴,若用餐人數較多的話,不妨選擇私隱度高的房間。當天我們一共十二人,房間裝潢雅致、寬敞,要比大廳的座位更能迎合大夥兒的需要。第一道便送上傳統北京填鴨,皮層油潤飽滿、色澤均勻,騙不了人的新鮮製作!由於十二人用餐,經理建議我們選擇一食,即片出填鴨的胸皮、胸肉及腿肉分別品嚐。另有二食及三食之選擇!鴨胸皮纖薄,入口香脆而不油膩,彷彿在咀嚼著北京填鴨味的薯片,蘸上點點沙煻,更能將鴨香進一步提昇!平日都不愛吃雞胸,一看鴨胸肉明顯要比鴨胸皮厚身,總對它懷有偏見!侍應建議以青瓜、大蒜和黃麵醬,包在薄餅內進食。光試了一片純鴨胸,雖然算不上滑溜,但卻沒有預期的粗糙感,肉質只是稍為緊密而已,相信這有賴大廚的手藝!鴨腿肉包含了香脆的鴨皮與幼嫩的鴨肉,油脂感是三者中最豐盛,不過相比廣東的燒鵝或燒鴨,這純屬小兒科而已!能將兩種
嚐過了傳統北京填鴨,要來了少許點心試試。
客家茶粿為鹹點,以花生、眉豆等豆類作餡料,餡料雖是綿綿腍軟的豆子,但煮得軟硬適中,有著不同的層次,可見大廚不凡的功力!
試過了點心,再來嚐一下小菜吧!
可惜魚餅的魚味淡薄,雖香氣與彈性十足,唯獨欠魚韻的魚餅確令人有點失落,且有著名不符實之嫌。
薄薄的胡同風味蔥油餅,較胖胖圓圓的蔥油餅少了一份油膩,欲多少一鹹香與脆口,令大家都非常滿意。如果可以創出又薄又多蔥的蔥油餅,那就更好了!
嚐大膜京蔥牛肉煎包的時候,必須注意包內澎湃灼熱的牛肉湯汁。久經訓練的我,當然駕輕就熟,先把甜美的湯汁慢慢吸啜,然後再細嚐包子內嫩滑與香濃的牛肉與京蔥,絕對是美味之作!
當中話梅芝士卷最得我心。一向喜愛話梅的甜與酸,這道甜品將話梅與芝士的味道平衡地帶出,不會只有話梅味,而沒有芝士香,兩款味道發揮得恰度好處。
到「沙田18」,包括我們在內,大多為了品嚐北京填鴨!雖然總覺廣東的燒鵝或燒鴨,遠較北京填鴨滋味,但當北京填鴨落在「沙田18」的手上,卻能細緻地將皮脆、肉嫩和無膩意的好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希望這一頓北京填鴨午膳,不僅能滿足奶奶,還會成為老爺與他的老朋友,一次美好的敘舊回憶!
Post